張燕,張偉,齊鵬飛,賈濤,于金慧,邊斐,陳高,游銀偉,鐘懷榮,岳壽松
(1.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中心,山東濟南 250100;2.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山東濟南 250100;3.禹城市惠民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山東 禹城 251200)
驢奶與其它畜種奶相比有著低脂肪、高乳清蛋白、高乳糖等特點,是成分最接近人乳的奶源,也是對牛奶不耐受嬰兒良好乳替代品[1,2]。驢奶營養豐富,含有溶菌酶、多不飽和脂肪酸和上皮細胞生長因子(EGF)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具有低敏性、抗菌抗炎活性、免疫調節活性和延緩衰老等功能。驢奶在西歐一些國家(如意大利、希臘等)被譽為皇室珍品。
與國外產奶驢相比,我國還未選育特有產奶驢品種,但就目前研究結果顯示,我國疆岳驢泌乳期產乳量、頭日平均產乳量、最高日產乳量均高于意大利 Ragusano品種驢[3]。產奶量受遺傳、生理、管理及營養等多種因素的影響[4]。近年來,益生菌以其能夠提高畜禽飼料利用率、改善動物生產性能、是良好的抗生素替代品等特性,廣泛應用于畜禽養殖業。前期研究表明,反芻動物(奶牛、奶水牛)日糧中添加益生菌能夠維持腸道菌群穩態、提高產奶量及改善乳品質[5-11]。益生菌對單胃動物驢產奶性能影響的研究還未見報道。德州驢是我國五大優良驢種之一。本試驗旨在探究復合益生菌對德州驢母驢產奶量、乳品質及對驢駒生長性能的影響,以期為益生菌在驢養殖業上的應用提供理論基礎。
2018年11月15 日—2019年3月14日在山東省禹城市惠民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德州黑驢養殖繁育保種基地)進行。
試驗用復合益生菌由山東高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代加工。其主要成分有枯草芽孢桿菌、地衣芽孢桿菌、米曲霉及其培養物和乳酸菌、酵母菌固體發酵培養物。有效活菌含量≥200億/g。
選取產駒20~40 d的胎次為2~3胎的母驢10頭和驢駒開展試驗,對照組母驢和飼喂復合益生菌的試驗組母驢分別為5頭。
選擇較為寒冷、驢駒生長性能較差的冬季進行。對照組每頭驢正常飼喂全混合日糧(TMR),試驗組每頭驢在飼喂原有TMR日糧基礎上添加30 g/(頭· d)用量的復合益生菌。TMR日糧組成主要包括1.25 kg精料(豆粕、預混料、玉米面、麥麩、豆皮、鹽)和4.00 kg草料(花生秧、麥糠)。
兩組母驢及驢駒進行分欄飼養,每天8∶00和17∶00投料,并于試驗 0、10、30、60、90、100、120 d 8∶00將母驢與驢駒隔離飼養3 h,手工擠奶,稱取每頭驢實際產奶量(kg)。
每頭驢分別于試驗0、10、30、60、90、120 d取45 mL乳液放入含適量重鉻酸鉀的采奶管中,置于4℃冰箱保存,用于驢乳成分檢測。試驗前和試驗結束時對兩組驢駒個體稱重(kg),并在整個試驗周期觀察兩組驢駒生長狀態。
采用Microsoft Excel對數據進行處理和作圖,并用SPSS軟件進行顯著性差異分析。
試驗結果(圖1)顯示,兩組驢產奶量無顯著性差異,平均產奶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試驗組母驢在0~60 d平均產奶量與對照組相差不大,60 d后,試驗組母驢平均產奶量相對穩定,而對照組母驢產奶量下降相對較快;90、100、120 d試驗組母驢產奶量與對照組相比分別提高23.3%、35.7%和12.8%。該結果表明,復合益生菌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母驢產奶量,并延緩產奶量下降趨勢。

圖1 復合益生菌對母驢產奶量的影響
2.2.1 對驢奶乳脂率的影響 如表1所示,試驗初始期,試驗組乳脂率比對照組低51.5%;10 d時試驗組乳脂率明顯提高,至整個試驗結束,試驗組乳脂率一直高于對照組,且維持相對穩定水平。10 d時試驗組乳脂率比對照組高28.1%;30 d時試驗組乳脂率有小幅下降,但對照組下降幅度更大,試驗組乳脂率比對照組高154.5%;60 d時試驗組乳脂率下降明顯,但仍比對照組高50%;90 d和120 d時兩組乳脂率相對穩定,試驗組比對照組分別提高53.3%和48.1%。該結果顯示,復合益生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驢奶乳脂率,并維持相對穩定水平。

表1 復合益生菌對驢奶乳脂率的影響 (%)
2.2.2 對驢奶真蛋白含量的影響 試驗初期,試驗組真蛋白含量比對照組低11.2%;10~120 d試驗組真蛋白含量均大于對照組,比對照組分別提高14.2%、2.1%、5.5%、5.1%和17.3%(表2)。結果顯示,復合益生菌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驢奶真蛋白含量,并維持相對穩定水平。

表2 復合益生菌對驢奶真蛋白含量的影響 (%)
2.2.3 對驢奶乳糖含量的影響 0 d和10 d試驗組乳糖含量比對照組分別提高2.25%和5.01%;此后試驗組乳糖含量相對穩定,而對照組乳糖含量波動相對較大(表3)。

表3 復合益生菌對驢奶乳糖含量的影響 (%)
2.2.4 對驢奶總干物質含量的影響 0 d時試驗組總干物質含量比對照組低5.7%,10、30、60、90 d和120 d試驗組總干物質含量比對照組分別提高5.5%、4.8%、1.1%、4.6%和2.8%(表4)。該結果表明,復合益生菌提高了驢奶總干物質含量。

表4 復合益生菌對驢奶總干物質含量的影響(%)
2.2.5 對驢奶體細胞數的影響 由表5可知,試驗組和對照組體細胞數均相對較低,且出現一定波動。試驗組體細胞數在整個試驗過程中維持更加穩定的狀態。
試驗組驢駒總增重和日增重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驢駒平均增重73.08 kg/頭,比對照組提高38.6%,驢駒日增重比對照組多0.17 kg/頭(表6)。此外,飼養過程中試驗組驢駒未出現腹瀉癥狀,而對照組2頭驢駒出現腹瀉現象,經抗生素治療后癥狀緩解。試驗組驢駒更加活潑、毛色更加光亮健康。

表6 復合益生菌對驢駒體重的影響
益生菌能提高奶牛、奶水牛的產奶量,改善鮮奶品質。Olchowy等[12]利用商業益生菌[類谷糠乳桿菌(Lactobacillus parafarraginis)、布氏乳桿菌(L.buchneri)、芫菁乳桿菌(L.rapi)、玉米乳桿菌(L.zeae)、醋桿菌(Acetobacter fabarum)和嗜酒假絲酵母(Candida ethanolica)]飼喂奶牛,與對照組相比,日產奶量平均提高1.21 L/頭,乳蛋白含量提高 0.03 kg/d。Xu等[13]在奶牛日糧中添加干酪乳桿菌(L.casei Zhang)和植物乳桿菌(L.plantarum P-8)混合菌劑,顯著提高產奶量(P<0.01),同時顯著降低奶中體細胞數(P<0.01),但乳中脂肪、蛋白和乳糖含量無顯著變化。張志軍等[11]在日糧中添加復合益生菌(包含雙歧桿菌、枯草芽孢桿菌、嗜酸乳桿菌、納豆芽孢桿菌),60 d和90 d產奶量較對照分別提高5.4%和5.24%(P<0.05),且明顯抑制奶牛產奶量下降趨勢,乳脂率分別提高 3.21%(P>0.05)和3.83%(P<0.05)。黃良策等[7]研究了不同益生菌對泌乳后期奶牛生產性能的影響,發現乳酸菌和納豆芽孢桿菌顯著提高泌乳后期產奶量,其中乳酸菌提高幅度最大,且明顯改變乳品質。劉程等[10]研究發現復合益生菌(地衣芽孢桿菌、枯草芽孢桿菌和米曲霉)能改變奶牛瘤胃菌群結構,提高瘤胃微生物蛋白濃度,提高粗蛋白質和中性洗滌纖維的表觀消化率,顯著提高奶產量、乳蛋白產量和乳總固形物產量。韋科龍等[8]研究結果表明,飼喂復合益生菌(枯草芽孢桿菌、乳酸片球菌及其代謝物)200 g/d,在21 d和35 d時奶水牛產奶量比對照組分別提高19.4%和9.5%,乳糖含量分別提高15.0%和19.5%,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乳脂肪含量。
目前,益生菌對驢產奶量影響的研究未見報道。本研究結果顯示,德州驢產奶量及奶質個體差異較大,該現象與德州驢沒有專用產奶驢有關;益生菌在母驢產奶后期能夠一定程度上提高產奶量,延緩產奶量下降趨勢,這與張志軍等[11]的試驗結果一致。本試驗復合益生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驢乳品質,如提高了乳脂率、真蛋白含量、總干物質含量,但對乳糖含量、體細胞數未產生明顯影響。這與報道的益生菌能夠改善奶牛、奶水牛等奶品質的結果相符,但有些具體指標存在差異,可能與選用益生菌的品種、試驗用菌量有關。
已有文獻只關注到益生菌對奶牛產奶量及奶品質的影響,沒有對益生菌飼喂母體過程中對后代的影響進行研究。本試驗不僅分析了益生菌對泌乳期母驢產奶量及乳品質的影響,同時對隨母驢同欄生長驢駒的生長狀態也進行了研究。試驗組驢駒120 d平均增重較對照組高20.34 kg/頭,差異顯著(P<0.05),且未出現腹瀉現象。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方面:一是試驗組母驢產奶量提高,下降趨勢減慢,乳蛋白質、總固形物含量增加,能夠為試驗組驢駒提供更多和品質更好的母乳;二是1月齡左右的驢駒開始嘗試取食飼草料,益生菌也隨草料進入消化系統,有助于試驗組驢駒腸道菌群的建立及對食物的消化。益生菌具體怎樣改善驢駒腸道菌群還需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