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敏
(福建水利水電工程局有限公司,福建 泉州 362000)
泉港區壩頭溪流域綜合整治PPP項目地處福建省中南部沿海、泉州市泉港區境內。壩頭溪是泉港區的主要河流,流域面積86.4 km2,流域河長23.51 km,流域比降4.77‰。本次綜合整治河道長總長14.8 km,建設內容含堤防工程、截污工程、橋梁工程、水閘工程、滾水壩工程、景觀種植及景觀水電工程。工程合作周期共20年,前3年為工程建設期,合同金額為7.15億元[1]。
本次河道治理堤防工程主要針對無堤段修建防洪設施、有堤段進行加固,對局部險工段進行防護,并對河道堵塞、淤積段進行清理。堤防工程以斜坡式均質土堤為主,局部施工空間受限位置采用鉆孔灌注樁基礎架設棧橋,滿足河道左右岸設置4 m綠道及2 m步游道的需求。
項目工程區位于東南沿海構造侵蝕-剝蝕的低山丘陵-濱海臺地區,呈梯形地勢。東南方向和西北方向的地勢綿延起伏,區內植被覆蓋一般,局部見基巖裸露,沖溝發育。棧橋位于壩頭溪河道K6+915~K8+090處,該河道呈崎嶇蜿蜒型、河谷較窄,河曲較發育。根據勘察單位的地質勘測報告了解到,工程區地層情況自上而下為:素填土、粉質粘土、淤泥、中粗砂、砂卵石、殘積土、全風化花崗巖。
壩頭溪左岸樁號K6+915~K8+090段因緊臨壩頭路、民房密集、施工空間受限,且該段堤基基礎淤泥層較厚,要同時在堤防上設置4 m綠道及2 m步游道空間不足且施工難度大。經比較采用鉆孔灌注樁基礎架設棧橋安全經濟,占地面積小、相鄰干擾小,且可以滿足工程進度要求。鉆孔灌注樁基礎:樁徑Ф600 mm,總樁數300根,施工樁長4226.65 m,有效樁長8.40 m~14.9 m,樁身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C35水下砼。樁端持力層為全風化花崗巖,進入全風化層深度不小于1 d[2]。
在旋挖鉆孔施工中,出現泥漿中不斷有氣孔、或氣泡越來越多的情況,需要及時采取措施,補救孔壁坍塌現象。出現這類情況通常是地質條件較復雜,護壁泥漿稠度非常低,在施工中,土層疏松、孔壁與鋼筋籠出現碰撞;出現上述現象的具體分析如下:
(1)泥漿密度非常低,而且泥漿的性能及指標達不到施工要求,孔壁未形成固體泥漿。
(2)若泥漿沒能及時補給,出現水位上漲、潮水上漲、孔內的水受到壓力以及孔內的水被礫石排走等,孔內的水損失會導致高度不足。
信息化管理促進各方成本管控,信息化平臺能夠使租賃單位及時了解到各區域業務的生產情況,最優化的達到就近調劑租賃,節約運輸管理費用,同時租賃單位通過信息化掌握施工項目的生產情況,合理制定相應的租賃計劃,也可以降低合作施工單位的綜合成本。
(3)護筒埋得太淺,底孔滲漏、塌陷,或靠近地面被水孔泡浸濕軟,或鉆具直接接觸到孔壁,因振動塌陷而膨脹成較大的塌陷孔。
(4)在質地較軟的砂層中速度很快。
(5)轉速太快,空閑時間太長。
(6)在清孔后、泥漿的密度以及粘度指標會有變化,虹吸式泥漿虹吸疏通孔清潔泥(或水)未及時填充,以致孔水位低于地下水位。
(7)壁孔的清理流程有誤,若沖刷孔壁內側時間過久,還一直停留在一個地方進行沖洗,導致孔壁松塌。
(8)當吊裝加固鋼筋籠時,撞擊刮蹭孔壁。
鉆孔形成一個“梅花”孔(或十字孔),鉆頭被狹窄區域卡住。所謂的梅花孔鉆具在鉆孔中,鉆進洞里并不是圓形。主要是在操作過程中,鉆頭的轉動時間不夠,鉆進位置不變;有不均勻的紋理層,如浮卵石層、堆積物等易受探頭石的影響,使局部的孔壁進入洞內不圓。鉆頭沒有及時的焊接,鉆孔直徑逐漸變小,縮孔產生[3]。
卡管的情況主要是水下灌注混凝土的過程中,管內的混凝土不再有規律的流動,隔水栓堵住了管內的混凝土,混凝土無法流動造成卡管。因混凝土里面的部分顆粒較大,機械攪拌不均勻造成筑澆延遲,以至于導管內的混凝土停滯時間較長,混凝土卡管的情況出現,影響后續施工。
在空口內壁,鋼筋籠的上端吊筋沒有固定牢固,在向上提升導管的過程中,鋼筋籠容易被導管掛住后向上提起,以至于出現上浮的情況。在灌注混凝土進行中,因導管在地下埋的比較深,灌注量以及上返時速比較快、且到達鋼筋籠底端時,因沖擊力較強,導致鋼筋籠上浮。
在鉆孔內,進行灌注工程時,由于需要進行不間斷的灌筑,若混凝土初凝的速度非常快,則初灌的混凝土一直處于管內的上部,可能會出現各類質量問題,如混凝土拌合物不均勻,不及時采取解決措施會造成混凝土流動性變差,管內上部分的混凝土凝固,當開始凝固或已經凝固的混凝土面接觸鋼筋籠底端時,非常有可能托起鋼筋籠上浮。若泥漿的密度非常小,而地層中又有較多的粉細砂層時,下落的粉細砂則會形成一定的厚度墊在混凝土面上,墊住鋼筋籠[4]。
結合地質勘測的實際情況,仔細閱讀勘察單位所提供的地質勘測報告,調整好泥漿的配比、并對鉆機的速度進行限定,而且鋼筋籠的下放需要與壁孔中心點在一條直線上,鋼筋籠下籠的方向需要與鉆孔操作平臺保持垂直,避免與孔壁發生撞擊。若在成孔時有坍塌的情況,需要通過回填的方式進行補救。具體措施包括:
(1)在散粉砂或流動砂中鉆孔時,需要掌握進尺的速度,并選擇密度和粘合度較大的優質泥漿。當鉆具鉆洞時,粘土被鉆到洞中,混合塊、卵石和低沖程錘擊,使粘土膏體、泥塊和卵石被擠壓到洞壁中,以保護洞壁。
(2)在汛期或者是潮區水位變化過大,需要增加班輪;高水頭或采用虹吸、管道等措施,保證水頭相對穩定。
(3)如果孔板發生塌陷,應立即取下套管,回填鉆孔,在鉆孔前重新鋪設埋置的保護管。
(4)井筒塌陷時,應判斷塌陷位置,沙子和粘土的混合物應返回坍塌孔上方1 m~2 m的坍落度。如果坍落度嚴重,應將混合料完全充填,待充填體密實后再重新鉆孔。
(5)需要嚴格掌握炸藥劑量和沖程高度。
(6)清洗孔時應指定專人將泥漿(或水)注滿,確保孔頭高度的必要。料漿(水)管不應直接插入孔內,但應允許其以水箱的方式使水減速,以便流入孔眼,孔壁避免沖洗。此外,吸泥機要注意避免觸碰到孔壁、同時使用的氣壓要合適,不要超過井眼內水壓的1.5~1.6倍。
(7)掛在鋼筋籠內,應與鉆孔中心對齊,垂直插入,不得接觸孔壁。
隔水栓需要與導管內的直徑大小一致,確保有極強的隔水性能;在進行混凝土灌注時,對于混凝土的攪拌時間要規劃、需要準確掌握混凝土的坍落度,混凝土在管內必須要流動順暢,通過科學實驗總結出最佳的配合比,坍落度通常控制在18 cm~22 cm,混凝土顆粒大小需要按照機械攪拌要求,以此增強混凝土的和易性,還要保證導管連接的密封性,避免水的滲透。對于混凝土的澆筑過程、需要勻速且不間斷,要切記速度不可過快,防止管內因高氣壓堵塞。提前對灌注的機械設備進行檢查,做好日常的養護工作,避免因設備問題影響施工[5]。
對于通過導管向孔內澆筑混凝土,要按照項目文件的規定及工程的實際要求。當導管被向上提起的過程中,要及時對導管埋深進行調整,一般保證混凝土的正常流動,確保鋼筋籠施工狀態是正常的。在灌注混凝土的過程中,需要掌握孔內混凝土面高度,要合理控制導管的提升速度。
混凝土澆筑樁基應要求良好的工作性能和流動性,在澆筑過程中確保能夠及時補充 “灌漿”,保證混凝土的和易性和流動性正常、不受影響,若控制不好,倒樁基礎工程將難以進行。若混凝土鑄件已經固化,那么鋼筋籠必然會出現上浮。在灌注中泥漿的比重要控制在1~1.1左右,比重過大或過小對灌注都會造成影響,進而影響到整個工程的進度[6]。
在工程項目中,旋挖鉆孔灌注樁作為施工中的重點技術,關聯著整個工程進度,需要對其常見問題進行分析,以消除隱患。由于鉆機設備的不同,旋挖鉆孔灌注樁和機械鉆孔樁灌注樁的施工流程也存在一定的差別。在施工前,需要詳細了解工藝流程,每一名施工人員都應該了解詳細的技術說明,按照崗位各司其職、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檢查施工機械及其測量儀器的使用壽命,確保設備的完整性,本文通過實際的項目工程,了解旋挖鉆孔灌注樁施工工藝及要求,探究施工中常見問題及應對措施,并解決堤防工程因空間受限同時又需要建設綠道和步游道的難題,可供類似工程參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