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海
(寧夏水文水資源勘測局固原分局,寧夏 固原 756000)
水文資料是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基礎資料。為深入貫徹中央新時代水利工作方針和治水新思路,滿足最嚴格水資源管理、河長制湖長制管理考核以及水文水資源統計分析和月(年)報編制等對水文資料時效性的要求,從2018年開始將資料整編的工作方式轉變為即時整編,各流域資料匯編工作均要求于年初1月前完成。為了適應水文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寧夏水文不斷開拓創新、革故鼎新,自行研發建成測驗整編平臺,實現了自動監測數據從遙測平臺實時智能同步,常規人工監測數據互聯網實測實錄,水文監測數據在線計算分析、合理性檢查、成果輸出、整編數據源生成的全業務流程信息化,全面替代了實施多年的水文原始資料人工記載計算的傳統方式。集原始資料的錄入、計算、分析和整編為一體。大大提高了水文整編的時效性、可靠性,使得整編成果中的數字性錯誤率逐漸減少,由于資料匯編時間提前,水文整編成果面臨時間緊,任務重,因此愈發突出水文資料表檢在水文資料成果中的關鍵作用。在對水文資料的成果進行表檢和合理性分析的時候,不僅要分析區域綜合性以及上下游的合理性,還要檢查、分析與對照單站資料的各項水力因素,結合水文規律來進行因果關系的相關分析檢查與歷年資料的對照分析,還要通過各個成果表,綜合進行分析檢查,以便通過表檢及時發現水文整編以及測驗中的系統錯誤與較大缺陷,保證水文資料的準確性、合理性、可靠性。
不僅要分析單站水位過程線變化的連續性與合理性,注意上年底和本年年初水位變化過程的銜接,有突變或不合理的地方進行查證,不合理的改正。還要進行上下游水位對照檢查,年度最高洪水位出現日期是否符合洪水傳播規律。例如,寧夏境內,最上游是下河沿站,中間為青銅峽站,出口站為石嘴山站,寧夏水文中心所轄的黃河水位站,最高水位要與黃河干流水位站最高水位出現的時間應一致,特別是有洪水的年份。無明顯洪水的年份,一般以青銅峽為界,上游不封凍,最高水位是一致的,下游至石嘴山站,水位因封凍影響可能不一致。另外,例如2011年石壩黃河水位站(為汛期站),本年度黃河無大洪水發生,冬季封凍較為嚴重,上游葉盛站、下游高仁鎮、五堆子均為全年站,最高水位均出現在1月份,則石壩站的最高水位及日期均應加括號。
施測號數按施測順序從1、2、3……依次編號,除因某次流量測驗因誤差較大,經分析舍棄外。施測時間為測流的月日及起止時間,止時間應大于起時間,對寧夏而言,一般都不超過2 h。止時間如若恰好位于午夜日分界的時間,則應為24:00。斷面位置填寫測流所處的位置,“基上**m”,均保留整數,其中“m”為小寫。有換斷面位置的,注意省略號前后是否正確。測驗方法中同一施測方法是否省略,分母是否與施測方法相應。基本水尺水,整米數是否按規定省略。水面寬宜與水位變幅相吻合。如水位變幅明顯,且沖淤變化較大,連續多次測流水面寬不變,或水位基本穩定,水面寬變化顯著,應在附注欄說明原因。平均水深不能大于最大水深,如出現這種情況,應查找原因,進行修正或在附注中加以說明。最大流速不宜大于平均流速。用比降-面積法推算的流量,只記開始時間,結束時間欄任其空白。還應用平均流速乘以面積,檢查與用曼寧公式計算的流量是否一致,不一致應修正,保證資料表面合理。用浮標法或電波流速儀法施測的流量,若計算的斷面面積是通過借用斷面所計算出來的,則面積應加括號。
對照逐日平均水位表檢查流量變化的合理性。用兩種以上方法推求的,檢查接頭時所推流量的合理性。本年度年初流量應與去年年尾流量銜接。檢查逐日流量成果表月統計欄中的最大(最小)、日期是否與流含表、實測流量成果表(非汛期采用連實測流量成果表的)中出現的流量和日期一致。年最大流量、最小流量與實測流量成果表中的最大流量、最小流量應基本一致。且按《水文資料整編規范》(SL 247-2012)第4.4.17規定:高水部分延長不應超過當年實測流量所占水位的30%,低水部分延長不應超過15%。如超過此限,至少用兩種方法進行比較,并在有成果表中對延長的方法和依據做出說明。徑流量單位、徑流模數、徑流深的計算與否均應與歷年保持一致。還應加強上下游各站年徑流量對照分析。例如,清水河流域從上到下,分別設有原州、韓府灣、王團和泉眼山。一般情況下,徑流量隨著流域面積的增大,徑流量呈現遞增的趨勢。如若出現特殊情況,應分析原因。
第一次刊印的斷面應該是歷年最高洪水位以上的大斷面,其余各次可填寫至本年洪水位以上的大斷面或過水斷面,同一斷面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檢查斷面名稱及位置是否正確,垂線號第一個和最后一個應為“左岸”或“右岸”,其余垂線號按次序依次編號。相同河底高程是否省略。上斷面、中斷面、下斷面最低處的河底高程是否符合天然河道規律,檢查是否有倒比降現象。刊印大斷面,應按照基本水尺斷面、比降上斷面、比降下斷面、沖淤變化較大的基本水尺斷面的順序逐一刊印。實測大斷面成果的附注只在第一次刊印時加以說明,增加刊印的斷面附注欄任其空白。
檢查逐日平均含沙量的合理性,依據時間檢查數據是否具有連續性,有無突變或異常數據。逐日含沙量成果表月統計欄中的最大(最小)、日期是否與瞬時推算成果表中出現的含沙量和日期一致。年極值在月極值中挑選。非汛期含沙量停測期間,相應時間段的含沙量空白,年統計欄中最小斷面含沙量及日期均應加括號。逐日平均輸沙率表與逐日平均流量、逐日平均含沙量對應檢查。日平均含沙量等于日平均輸沙率除以日平均流量,出現反常情況應查明原因。不合理的數據應當改正,三表之間數值不出現矛盾,年統計值中相同的項目數值應相同。涇河、渭河流域含沙量較小,還應注意輸沙量應符合規范取用精度要求,如計算出的輸沙量是0.085×104t。按《水文資料整編規范》(SL 247-2012)取用精度要求,應取三位有效數字,小數不超過三位。則正確的輸沙量應為85.2 t。根據巡測方案,各站非汛期逐日平均含沙量停測,則含沙量空白。若非汛期出現洪水過程,則含沙量正常計算,本月的其余日期含沙量為“0”時,不宜空白。
注意檢查水位、含沙量變化是否合理,轉折點水位、含沙量沒有實測值的是否進行了插補,轉折點控制是否合理。洪水水文要素摘錄表中的最高水位、最大流量、最大含沙量與逐日平均水位表中的最高水位、逐日平均流量成果表中的最大流量、逐日含沙量表中的最大含沙量是否一致。并檢查是否有漏摘的洪水過程。洪水水文要素摘錄表中的水位與實測流量成果表中的水位是否一致,并且兩張表中的相對應的流量相差不宜過大。若實測含沙量為“0”,摘錄表中的含水量“0”也不應遺漏。用連實測流量過程線法推流中的虛擬水位,應在摘錄表中將虛擬水位進行刪除。另外水位河干,流量為0時,含沙量應為河干。在做好本站洪水摘錄的同時,還應對照上下游各站是否按照規范要求,配套合理,不應有遺漏。
逐日降水量表中我區一般5月~9月采用自記雨量,檢查自記使用期間的降水量是否與自記的分辨率一致。如自記的分辨率是0.2 mm的,則日量、月總量和摘錄的數值均應為偶數。年統計欄中日最大降水量應隨著時段增加而增大。
我區6月~9月份降水全摘,有洪水期或選到時段降水量表(1)的應摘錄,非汛期一次降水達20 mm,且場次平均降水強度大于2.5 mm/h,或24 h降水量等于或大于40 mm的降水過程也應摘錄。在檢查摘錄表時要與時段最大降水量表(1)、相應測站洪水摘錄表對照檢查。被時段最大降水量表(1)選中的日量,是電腦左右滑動進行挑選的最大值。所以要檢查摘錄表中的量是否摘錄完整,不能漏摘或多摘。非汛期各水文站有洪水摘錄,上游各雨量站不論雨量大小,均應進行配套摘錄。
時段最大降水量表(1)中的時段量隨時段的增加而增大。24 h降水量應大于等于逐日降水量表中的一日最大降水量。
我區20 cm蒸發器采用全年觀測,E601型蒸發器4~10月份觀測。主要檢查逐日水面蒸發量數值變化的合理性,有無突變或異常偏大或偏小蒸發量。并與逐日降水量對照檢查,一般降水期間的日蒸發量比平時要小。年蒸發量要與歷年年蒸發量對照,有突變現象時,應與鄰站對照檢查。一般情況下,采用20 cm蒸發器的日蒸發量應大于E601型蒸發器的日蒸發量。
成果表后一般都有附注,格式填寫在《資料匯編規范》和各流域匯編的補充規定均有明確規定。所以一定要按規定填寫,不得隨意填制。若無明確規定,可參照歷年年鑒進行套寫,便于資料的一致。文字要簡潔、明白,不能有錯別字,標點符號應用正確。如因人為或儀器原因造成的資料成果需要在每個站的附注中進行說明時,只需在刊印時,在資料說明中由匯編單位統一將這一問題加以說明,無需逐一進行備注說明。
水文資料是環環相扣,緊密聯系的,不能單一地就看一張表,而應將幾個成果表放到一起去表檢,這樣更便于發現問題,提高水文資料整編的質量,便于后期水文資料整編匯編工作的進行。使水文資料更好地服務于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災害統籌利用治理,構建高效利用水資源、系統修復水生態、綜合治理水環境、科學防治水災害的完整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