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君,辛合金
(汶上縣水務局,山東 汶上272500)
汶上縣位于山東省西南部,面積877 km2,多年平均降雨量為637 mm,汶上縣人均占有地下水資源量約265 m3,僅占全國人均占有量的12.6%,屬于嚴重缺水地區。近年來,針對汶上縣存在的水資源短缺、水污染嚴重、水生態系統退化、防洪抗旱能力衰減等問題,縣有關部門以水生態文明建設為核心,積極做好水生態體系修復與保護工作,從而打造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良好局面。
1)嚴格用水總量控制。全縣范圍內實現水量以供定需,每年按照市局分配的用水總量指標,根據全縣生產、生活和生態用水情況,實行計劃用水,統一調度、統一配置。對取用水的單位實行“年計劃、月調度、季考核”制度,超計劃用水企業實行超計劃累計加價制。
2)提高用水效率,建設節水型社會。2018年,以義橋、苑莊為項目區,通過實施苗木水肥一體化滴灌系統,實施節水21萬m3;通過農田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實現節水103萬m3。工業上,嚴格落實建設項目節水設施與主體工程“三同時”制度,鼓勵企業生產工藝改造升級,實現中水的重復利用。
3)堅決打擊非法取水,保護水資源。2019年開展了“城區自備井封?!闭喂ぷ?,按照“管用結合、先通后封、統籌兼顧、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步封停城區自備井。全縣共排查出199家自備井,現已規范、封閉114家,罰款33萬元。該工作的開展,有效制止了違法亂取水的混亂局面,從而有效保護了水資源。
1)核查河道管限保護范圍,有序推進河湖岸線管護范圍劃定工作,對汶上縣流域面積超過50 km2的河道及溝渠劃定了管理范圍,并埋設了界樁及公示牌。對保護范圍內違建亂占問題進行了摸底排查,發現的問題全部進行整改。
2)按照設計標準,實施了主河道的生態治理。完善修復河道引水閘壩等基礎設施,不斷提升河道引水蓄水能力;完成河道堤坡的綠化布設,呈現一河一條景觀帶的水源涵養治理效果;為做好河道水環境的巡查保護,積極完成河道堤防路的建設。同時河道、水庫、供水管網相連接,形成防洪、供水、生態一體化的生態體系。
3)保護河道水環境,積極開展入河排污口綜合治理。為防止污水偷排偷放,開展入河排污口的綜合治理,共排查出8處排污口,對其實行一口一冊,嚴格達標排放的監管,未達標的限期整改,直至驗收合格。該工作的開展有效監管污水的排放,保護了河道水生態環境。
針對汶上縣207.8 km2的超采區,編制了可行的超采區治理規劃,按照規定的時間節點逐步完成治理任務。采取工程與非工程措施相結合的辦法,壓采地下水開采量,增大入滲補給量。2017年節約壓減水量為153.2萬m3;2018年節約壓減水量為124萬m3。通過修復治理,2019年超采區年均地下水位比上年度上升0.35 m,有效緩解了水危機,修復保護了水環境。
實施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農業是用水大戶,為促進農業節水管理,2018年以義橋、苑莊為試點創新完成試點改革任務:完善項目區農業用水計量體系,搭建縣級平臺1個,鎮村級平臺各2個,安裝水電雙控計量設備177套,水管部門實現了遠程用水信息監管;確立了農業初始水權,發放農業水權證65套,確權水量2 225萬m3,初步確立了項目區農業初始水權;建立健全農業用水綜合管理體制,發揮村集體在水工程使用、管護、用水計量、定價、水費計征、水權轉讓等方面的主體作用,明確了村級管護人員及職責,從而為農村水生態環境的監管與保護奠定了基礎。
居民對水資源寶貴、緊迫性缺乏認識,農業灌溉還存在大水漫灌現象;工業節水措施跟不上,水資源浪費嚴重。
隨著工農業的發展,人口增長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資源需求量大幅度增長,再加上近些年來天氣干旱少雨,汶上縣東部地區出現地下水漏斗區,地下水最大埋深達14 m,影響了周邊居民的生產生活。
工農業產生的廢水、廢渣,居民生活污水等,不嚴格按照排放標準處理,亂排亂放的現象處處可見,不但造成了地表水、地下水污染,影響了水生態水環境,而且直接影響了周邊居民的飲水安全和身心健康。
一是由于重建輕管思想的存在,導致工程建成后疏于管理、破壞嚴重,工程效益不能正常發揮。二是工程管理制度不健全,責任不明確,管護人員工作敷衍,導致工程效益沒有達到預期目標。
積極開展水生態文明宣傳,增強全民節水意識、環保意識和生態意識,營造人人愛護水生態環境的良好氛圍。利用電視、網絡、報紙等平臺采取多形式、多層次水生態文明宣傳和教育,提升居民對水生態保護重要性的認知、認可度。
一是調整企業布局,抓好工業節水。對用水量大的企業做出調整,減少新建用水量大的企業,超采區內禁止新建、擴建用水量大的企業。積極配置安裝節水工藝設備,實現中水的循環利用,期望達到污水的零排放目標。二是改變灌溉模式,提高用水效率。積極推廣使用高效節水灌溉模式;引用地表水代替地下水灌溉,減少地下水的開發。三是改變治水模式。要科學規劃,高點定位,緊緊圍繞水生態,做好水文章,建設集生態、涵養、觀景一體化水工程,實現水資源涵養保護。
一是強化生活污水處理,根據農村居民居住的密集度采取集中治理和分散治理的措施。密集區采取污水管網統一收集、處理,排放。分散區借助沼氣池進行污水排放。二是減少農業生產中的污染源。積極推廣無公害有機生態種植,合理選用有機肥料,積極推廣秸稈還田,盡量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量。三是嚴格管理各類中小企業污廢水及固體廢棄物的排放。加強日常的巡查監督,對于亂排亂放的企業限期整頓治理,不達標的限期關停。四是實行農村供水一體化。為改變農村任意取水的混亂局面,保護好水環境,實行農村供水一體化。農村供水一體化的實現,不但保護了水環境,而且保障了農村居民的飲水健康安全。
為保障水工程的正常運行和長效功能的發揮,進一步建立健全工程的后續管護制度,要明確責任和目標,建立考核機制,實行獎懲機制,最大限度調動管護人員的積極性。另外為做好工程的管護,縣財政還要加大資金投入,并做到專款專用,以進一步推進汶上縣水生態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