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先國,吳冰雪,許文閣
(濱州市水文局,山東 濱州 256609)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傳統的水文工作模式已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開展基層水文服務體系建設,發展縣級水文事業,探索新的測站管理模式,是當前和將來一個時段水文工作發展的重要工作。近年來,山東省水文局黨委提出了成立縣級水文中心,發展基層水文服務體系的目標。2018 年開始,按照有場所、有人員、有職責、有作為、有制度、有保障的“六個有”標準,全省組建了75 個縣級水文中心。經過2 年多的努力,建成了辦公場所美觀實用,工作、生活環境優雅別致,基礎設施配備齊全的縣級水文中心,初步建立了有關規章制度,運行管理成效初顯,進一步促進了山東水文事業的發展。
縣級水文中心建立后,由中心統一管理轄區內各類水文監測站點,實現了水文站網的分級管理,進一步強化了對水文測報工作的質量控制。中心定期組織人員學習培訓,統一編制測洪方案并進行演練,集中進行汛前準備,統籌開展水文監測,初步做到了資料整編“日清月結,按月整編”,實現了人員、技術的優勢互補,有效提高了水文測報質量和水平。
縣級水文中心的成立,拓展了水文服務領域,使水文服務更加融入地方、根植基層,為水文在防洪抗旱減災、水利工程運行調度、水資源開發利用、水生態保護、公眾服務、社會發展等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顯成效。
縣級水文中心的成立,搭建了基層水文服務平臺,做到了從有名到有實,實現了“條條水文”向“條塊水文”的轉變。地方政府對建立地方水文機構的認識進一步強化,基層水文服務體系建設前景呈現良好態勢。
山東水文事業實行省垂直管理的體制,但只垂直到設區市,而沒有到縣。省編辦批復的縣級水文中心為市水文局派出機構,不是一級法人單位,加快縣域水文事業發展的基礎條件不穩。因水文是省管單位,地方政府難以做到管理到位,地方投入沒有責任制約,難以將水文事業的發展作為本級政府的職責,體制因素制約了縣級水文中心的深入發展。
長期以來,基層水文站的工作任務就是進行水文測報,收集水文資料,按報汛任務拍發水情電報。縣級水文中心成立后,標志著縣級水文中心的工作重點應該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全面水文服務,目前,工作人員還不適應這一任務要求,社會需求與自身工作目標之間存在矛盾,需要充分認識、重點克服。
工作職責要求水文職工不僅要有熟練的水文測報技能,還要有分析研究能力、溝通協調能力,當前的職工隊伍僅能滿足正常測報工作的基本要求,還不具備全面的素質,缺乏為縣域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全面服務的能力,特別缺乏與系統外部門交往的能力,這是阻礙縣域水文事業發展的最關鍵因素。
當前縣級水文中心的人員配備、工作條件、測報能力、設備、設施,只能滿足水文測報工作的要求。要將縣級水文中心發展成為全面服務于縣域社會經濟發展的部門,進一步拓展服務領域,存在的短板較多,建設任務還十分繁重。目前,縣級水文中心資金投入渠道單一,僅有省級投入,地方投入較少或沒有,縣級政府水文發展基本無規劃、無投入,是制約縣域水文事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一是提高中心負責人的能力和水平。中心負責人多數是原來的測站長,雖然水文基本業務能力較強,但思想觀念落后,缺乏科學管理的能力和經驗,應通過全方位學習培訓,提高其管理能力和水平,要加強政治意識、學習意識、發展意識的教育,堅持團結合作、開拓創新、真抓實干。二是加強對干部職工“三個轉變”教育。“三個轉變”工作思路是破解長期以來制約基層水文發展瓶頸的重要舉措。必須進一步加強教育引導,促進其學習提高、轉變思路。
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跨出水利的范疇,全面服務社會經濟發展,是縣域水文發展的出發點:一是要改變安于現狀、小富即滿的思想,堅持開拓進取,改變單純完成測報任務的思想,樹立大水文的觀念,敢于發展,勇于發展。二是要改變“等、靠、要”的思想,獨立自主、千方百計自謀發展,在現有政策下開辟提高職工(政府購買服務人員)收入的新渠道。三是要擺正位置,主動走出去向領導匯報水文工作,提供多樣的水文產品,增強各級政府支持水文發展的責任意識,開拓水文投入新途徑。四是落實政策,用好、用活、用足各項支持水文事業發展,增加水文投人的法規、政策和相關文件,是加快水文事業發展的保障。五是探索水文測報工作新方式,創新縣域水文管理新辦法,拓寬水文工作新領域。
縣域水文雙重管理的特征十分明顯,傳統管理方法已不適應,創新管理才是發展的根本。一是創新水文測報工作的管理方法。要探索出一套既符合縣級中心、駐測站、巡測站管理,同時又能加強委托站管理的水文測報工作管理辦法。二是創新行政事務管理辦法。要創新建立一套既能適應省、市水文局工作要求,又能滿足地方政府對水文工作的要求,還能充分體現獨立自主的事務管理辦法。三是創新人事管理辦法。發展縣域水文,人才是根本,縣級中心人員少、工作區域廣、任務重、管理難度大,要建立一套充分體現技術水平高低、崗位職責輕重、貢獻成效大小,多勞多得、少勞少得、失職受罰的人事管理制度和崗位責任制。
水文測報工作是水文工作的主業,高質量的抓好測報工作,始終是縣級水文中心的基礎工作,只有夯實基礎,才能不斷地推動縣域水文事業的發展。一是做好水文測報,為防汛抗旱減災服務;二是做好水資源監測,為水資源管理服務;三是做好水質監測為水資源保護、河長制服務;四是收集整編好水文資料為水利工程強監管服務;五是做好水土保持監測為水土保持、水土流失治理服務;六是做好水文資料分析為水利科學發展服務。真正成為水利的尖兵、防汛抗旱的耳目、水資源的基石、水環境保護的前哨,推動水文事業與地方融合發展。
水文工作是一項專業性較強的工作,人員不足是當前制約縣級水文中心發展的主要因素,必須持之以恒地抓牢抓好人員隊伍建設。一是落實“三轉”,實現職能轉變。劃分機關科室和縣級水文中心的職責,中心負責測站管理、設施維護、水文測報、資料初編等基礎性工作;機關科室側重于業務管理和技術指導,承擔資料整編、匯總分析、水文研究等工作。調整市局科室人員配備,精簡科室人員,實現在編人員向中心的轉移,使之成為縣級水文中心發展的中堅力量。二是保持購買服務人員隊伍穩定,提高購買服務人員素質。政府購買服務人員已成為縣級水文中心的重要力量,保持服務人員穩定至關重要,繼續加大對承接主體的監管力度,加強對購買服務人員的教育培養和管理考核,建立正常的工資調整機制,工資與崗位、出勤、考核掛鉤,充分調動購買服務人員的積極性,增強服務人員的凝聚力、歸屬感和穩定性,建立一支穩定、有較高技術素質的水文服務隊伍。三是多措并舉,抓好人員隊伍建設。中心僅靠購買服務人員還不能滿足需要,通過市級購買服務、勞務派遣等方式擴大中心人員隊伍,滿足全面服務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資金不足是制約縣域水文事業發展一個重要因素,要多措并舉,拓展資金來源:一是理順體制,爭取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最終理順縣域水文機構,成為政府批準、機構編制部門認可、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公益性事業單位,確保縣域水文事業的可持續發展。二是大力開展技術咨詢服務,通過技術咨詢服務增加基層技術人員的業務水平,增加政府購買服務人員的收入,提高職工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三是要用務實的工作態度打響縣級水文服務品牌。縣級水文服務能力和水平還待提高,服務品牌還未打響,行業知名度仍然不高。應該努力擴大服務范圍,拓寬服務領域,擴大社會影響,使全社會進一步了解水文,形成發展水文的社會共識,用優質的服務成績來提高各級領導對水文事業發展投入的思想認識,建立和完善省、市、縣三級投入機制。
加快縣級水文中心發展,需要廣大水文人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創新探索,持之以恒抓好人員隊伍建設,夯實水文測報基礎,促進與水利業務的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