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禮原
閱讀教學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頭戲,是語文考試的重點和難點,也是寫作素材積累的重要途徑。我認為:閱讀抓好了,語文教學就完成了以大半。然而長時間以來,對中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教學現狀指責多于贊美,感性多于理性,造成這種現狀的主要原因是教師對文本閱讀干涉過多,常常凌駕于文本之上,對文本的處理方式也非常欠妥,基本上都是做到條分縷析,認為自己講得很好,分析得透徹;還有的教師認為只要把課文講明講透就可以了,課外閱讀基本上就是一片空白。殊不知閱讀教學的關鍵是要把學生引進文本,然后引出文本,教師不宜先入為主地進行教學,不要局限于教材。
我認為,閱讀就是收集處理信息、認知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也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教師不要越俎代庖,把本該學生做的事情也給做了,在閱讀方面不要淺嘗輒止,要深入挖掘閱讀素材,不斷拓展延伸閱讀內容。總的來說,在閱讀教學中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教師受教材本位思想影響太大。
很多教師在擬定教學計劃的時候主要都是把目光放在教材上,都認為閱讀教學就是把教材講完,課外的閱讀基本沒有涉入。在教學中也是始終以教材為中心,這無疑讓學生的閱讀面受到巨大的限制。
第二,在文本閱讀中以教師的主動教學指導學生的被動閱讀。
《語文課程標準》在閱讀目標方面特別強調要強化學生閱讀態度的主動性、閱讀需求的多樣性以及閱讀心理的獨特性等。我認為,在閱讀中教師對學生的種種限制,無疑是削弱他們的個性體驗,剝奪了他們的自主思維。“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為什么學生一定要認同你心中的那個哈姆雷特呢?
第三,在閱讀中對“三個維度”的理解存在偏差。
在“知識與能力”這個方面,應該是教學傳授的關鍵,更是獲取另外兩個維度的載體,有些教師在基礎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培養方面比較淡化,而把主要的時間放到課文的講解上去。甚至有人還把“三個維度”人為分開,缺乏整體意識。
針對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認為關鍵就是要解決認識問題,要加大文本教學方法的指導,千萬不要“穿新鞋走老路”,要大膽地進行課堂教學方法的變革。我認為要徹底改變這種現狀,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在閱讀教學中不要拘泥于教材
教材只是一個范本,如果拘泥于教材必然會影響學生的閱讀面。老師可以在教學中引入課文的類文進行教學,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閱讀興趣,還可以擴大他們的閱讀面。如在教讀《背影》時可以選擇田機耕的《父親與糧倉》作為補充,因為這篇文章更具有泥土氣息,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更適合農村學生閱讀。也可以選擇畢淑敏的《孝心無價》,這樣的文章更有時代氣息。在教學冰心的《談生命》時可以引入趙麗宏的《光陰》一文,會化繁為簡。我認為采用這種形式完全可以幫助學生選擇好的課外讀物,可謂一箭雙雕。在操作的過程中,教師備課量肯定會增加不少,但是教學效果也會增加不少。
二、在課堂教學中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參與到閱讀中來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對課文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因此,老師完全可以信任學生,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閱讀課文,讓他們質疑問難,教師只是做好相應指導。當然,這也會給教師課堂調控能力帶來巨大的挑戰,因為我們在備課時很難預測到學生將會提出什么樣的問題。
三、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是密不可分的一個整體,三個維度水乳交融,相互滲透,融為一體
三個維度的劃分只不過是對目標描述上的劃分,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是不能割裂開來,三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但又絕不可把三者混為一談,它們是一個事物的幾個側面,這正如語言文字的性質是多維的一樣。語文是表情達意的,要用語言文字來表達。表達與情意是一個事物的兩個側面,離開了情意,表達也就沒有意義了;而離開了表達,情意是無法講出來的,是無法達到交流的目的的。知識與能力是顯性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是隱性目標,顯性目標是隱性目標的基礎,是為隱性目標服務的。在學習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中,培養積極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離不開過程和方法的實施,過程和方法又恰是二者之間的聯系紐帶。設想一堂課僅有顯性目標,那學生遭遇的只能是一堆“死”的符號型的結論,勢必造成單純的知識傳遞,造成死記硬背和封閉僵化,使教學缺乏“人氣”,缺乏生命活力;如果一堂課僅有隱性目標,那就好比天上美麗的彩虹,可望而不可即;過程和方法恰似二者之間的橋梁,使得美麗的彩虹觸手可得。好的教學目標應是三個維度的完美結合,既有知識、技能的增長,又有適度恰當的過程和方法,最終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的生成和發展。
四、改變考試評分制度
如果細心的觀察,你會發現各級考試的答案美其名曰是“參考答案”,然而很多教師在評分的時候為了避免被冠以“不負責任”的罪名,還是以“參考答案”為主要依據,學生的答案闡釋再好,如果與答案不符,最終的結果也還是“零分”。我認為要徹底改變閱讀中存在的問題,應該讓學生暢所欲言,教師不要過多用自己的思想去左右學生的思想,而是加以誘導就足矣!
總之,閱讀教學不僅僅是講好幾篇課文那么簡單,可以說這項工作是一門非常高超的藝術,而語文教師要真正提高閱讀教學效率,必須尋找更好的教學方法,不斷把課堂引向更深層次,讓學生真正認識到人類文化的博大精深,激發他們求知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