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濤
近期,國家出臺了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雙減”政策。雙減工作事關中小學生健康成長,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同時也是廣大家長關注的熱點問題。如何在“雙減”政策指導下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是很多數學教師面臨的新的挑戰。
一、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內容及教學面臨的阻礙
1.數學核心素養的內容
所謂核心素養,指學生應該具備的,能夠為其終身發展提供指導的必備品格以及關鍵能力。新課程改革的環 境下,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基本內容如下:
(1)文化基礎
文化基礎包括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兩方面內容。所謂人文底蘊,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形成的價值取向,指學生端正 學習態度、積極參與學習的素養。所謂科學精神,指學生自行思考、探索以及解決問題的精神。
(2)自主發展
自主發展包括學會學習、健康生活兩方面內容。所謂學會學習,指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同時,掌握學習方法,提高數學學習效率的素養。所謂健康生活,則指學生能夠將數學知識應用到實踐過程中,使生活便利性得到提升的過程。
(3)社會參與
社會參與包括家庭參與、實踐創新兩方面內容。家庭參與,指要求家長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動力 的過程。實踐創新能力,為新課程標準對小學教學提出的新要求,是培養創新性人才的關鍵。
2.小學生數學教學面臨的阻礙
小學數學傳統的教學方法,雖具有一定的科學性,但難以滿足新課程標準對培養綜合性人才的要求,且對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利。具體而言,小學生數學教學面臨的阻礙,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學生缺乏自主思考能力
傳統的教學方法下,小學數學教師占據著課堂的絕大多數時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互動較少, 學生很難參與到課堂中,課堂氛圍較差,對學生自主思考能力的提升,以及文化基礎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利。
(2)實踐應用能力差
使學生能夠將數學應用到生活中,利用學習的知識解決問題,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但傳統的教學 方法下,教師僅注重對知識進行講解,并未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這對學生自主發展的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利。
(3)缺乏創新能力
傳統的教學方法下,學生家長均未參與到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預習積極性差,且創新能力低。可見,在教學 的過程中,培養其社會參與核心素養較為重要。
二、“雙減”政策指導下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1.文化基礎的培養
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重點對學生的人文底蘊、科學精神進行培養,使其文化基礎水平得以提升。以 科學精神為例,教師可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引導的方式,幫助學生主動探索知識,增強其學習的主動性,使其能夠在未來的學習過程 中,主動利用科學精神分析問題,增強其綜合素質。
2.自主發展的培養
小學數學教師應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兩方面出發,對核心素養中自主發展的素養進行培養,使學生的自主學習 能力得到增強,使其能夠將學習融入生活、將知識應用于生活。
3.社會參與的培養
小學數學教師應從家庭參與、實踐創新兩方面入手,對核心素養中的社會參與素養進行培養,為創新性人才的培 養提供保證。以家庭參與為例,教師可通過設置課前任務的方式,要求家長與學生一同參與到任務的完成過程中,使學生在家長的幫助 下,做好學習準備。
三、“雙減”作業觀指導下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教師了解學生獲取知識的程度、掌握技能的水平和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有效的作業布置,有利于鞏固課堂教學效果。
1.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定作業的趣味性
趣味性布置作業時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注意作業的技巧性,增加趣味性,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創造性。題型要多樣,方式要多變形式要多種。可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數學游戲、開火車、競賽等形式穿插在教學過程中以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愛玩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把數學知識“蘊藏”在生活常見的游戲中,無疑是讓學生樂學、愛學的最佳途徑。
2.布置作業要適當
作業布置要堅持“少而精”的原則,在精選作業的前提下,合理控制作業數量。作業要符合學科特點,對完成作業的形式、時間和書寫要有明確要求。凡布置給學生的作業,教師都必須提前做。嚴禁布置懲罰性作業。提倡分層、分類布置作業,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
3.尊重差異,體現作業的層次性
傳統的作業布置方式是“一刀切”,全班乃至全年級做內容完全相同的題目,優秀的學生“吃不飽”,一些學習吃力的學生又“消化不掉”,整天泡在作業堆里暈頭轉向,作業質量得不到保證,還壓抑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創造意識的培養。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的個別差異,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對于后進生,要減少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可提出更高的要求。
“雙減”政策是新時代推動教育發展的重大舉措,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應該理解政策的精髓,使之成為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風向標,提高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指明燈,讓學生成為“雙減”政策的受益者,成為文化基礎特別雄厚,自主發展能力突出,社會參與意愿明顯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