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彩虹
(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
畜禽養殖污染是持恒的污染,隨著人口增長、食品蛋白化,畜禽養殖污染物量將持續增長;我國畜禽養殖污染仍處于快速發展勢態,呈現從人口密集區向人口稀疏區、從平原向山區、從下游向上游、從單一向復合的發展趨勢;畜禽養殖污染已使我國水環境污染呈現全面漫延勢態,成為影響我國水環境,尤其是威脅飲用水源安全的重要因素;畜禽養殖污染不只危及水環境,同時危及土壤、大氣等生態環境;畜禽養殖污染不只與人為行為有關,且受自然條件影響強烈,時間變化巨大。
我國規模畜禽養殖迅速增長、糞污產生集中,土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種植家庭分散經營,種養高度分離,資源化利用難度大;農業種植大量化肥施用,農村勞動力成本增加,糞污資源化利用阻力大;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一方面對肉、蛋、奶需求增長,另一方面對環境質量的要求更高;國家對生態環境重視,新聞媒體宣傳報道,老百姓環保意識增強,群眾監督無處不在;養殖污染治理基礎薄弱、歷史欠賬較多,養殖業主環保意識不強、行業技術力量不足;畜禽養殖總量大,養殖場數量多,且主要分布在人口密度較大的中東部地區。
隨著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推進,工業污染和城市污染治理水平得到極大提升,污染物排放量急劇降低;但與此同時,隨著畜禽養殖發展、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農業源和農村生活源污染物排放量迅速增加,貢獻占比增高,對農村生態環境造成較大影響。
我國畜禽養殖業規?;饺圆桓撸廴痉乐螇毫Υ蟆P笄菀幠pB殖水平大幅提升,但仍然存在59%左右的專業戶與散戶養殖,畜禽養殖污染監管對象量大面廣。
我國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水平不高。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水平較2007年有明顯提升,但整體仍處于較低水平,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方式較為簡單粗放。
我國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水平不高。我國長期以來一直致力于畜禽糞污的綜合利用,截至2017 年累計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600 多億元,有效帶動地方、企業自有資金,累計改造養殖場7萬多個,建設中小型沼氣工程10萬多個、大型和特大型沼氣工程6 700多處,有效提高了規模養殖場的糞污處理能力和資源化利用水平。但是,不可否認,我國畜禽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水平仍較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畜禽養殖業氨排放控制是養殖業面臨的新挑戰。2011 年美國氨排放總量為392 萬t,其中農業源占氨排放總量的81.8%(畜禽養殖占54.3%、化肥施用占27.5%);據相關數據表明,我國農業源氨排放量占整個氨排放的90%以上,其中畜禽源占農業源排放量的50%左右。
我國畜禽養殖區域分布極不均衡,種養分離嚴重,影響了資源化利用的有效推進。大量非規模養殖欄舍往往與居民區混雜,養殖臭氣對居民影響問題突出,居民投訴居高不下;糞污無害化處理和儲存設施難于就近選址建設。

據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數據顯示:全國規模畜禽養殖37.88萬家,非規模畜禽養殖單元達到8 000萬家。養殖欄舍建設水平低,無法有效實現雨污分流、干濕分離,給后續糞污資源化利用帶來困難;養殖業主大多文化水平較低,節水型飲水器和高壓欄舍沖洗等清潔生產設施難于有效推廣應用;受傳統小農經濟意識的影響,養殖戶片面強調降低勞動強度和生產成本,水沖糞等高水污染物產生的養殖清糞工藝普遍存在。
糞便未實現無害化處理直接農業利用、非種植施肥期糞便隨意露天堆放、污水滲坑儲存、糞污直排等現象仍不同程度的存在。
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耕地無法消納養殖產生的糞污,出現過量施用或不合理施用的現象,一方面造成農作物的減產,另一方面可能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
因監管能力不足、監管難度大、邊界不清,導致對畜禽養殖污染的環境監管嚴重不足;我國現行的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方面的相關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規對非規模畜禽養殖涉及很少,生態環境部門對非規模畜禽養殖的違法行政處罰面臨無法可依的尷尬局面。
4.1.1 黨中央、國務院對畜禽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做出明確部署
近年來,我國畜牧業持續穩定發展,規模化養殖水平逐年提高,保障了肉蛋奶穩定供給,但部分畜禽糞污沒有得到有效處理和利用,成為農村環境治理的一大難題。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14 次會議上強調,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關系6億多農村居民生產生活環境,關系農村能源革命,關系能不能不斷改善土壤地力、治理好農業面源污染,是一件利國利民利長遠的大好事。2017 年5 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意見》。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亟須進一步明確畜禽糞污還田利用要求,科學有序推進糞污資源化利用工作。
4.1.2 進一步規范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工作的需要
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是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最為經濟有效的途徑。目前,我國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5%,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93%,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的步伐明顯加快,有力促進了畜牧業生產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但由于缺乏統一規范要求,各地在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過程中執行標準不一,資源化利用不當而導致環境污染的現象時有發生?!锻ㄖ愤M一步明確了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應遵循的技術規范與標準,為進一步規范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提供具體指導。
4.1.3 暢通糞污還田利用渠道的有力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以就地就近用于農村能源和農用有機肥為主要使用方向。目前,我國畜禽糞污還田利用標準不完善,監管體系不健全,實際工作中還存在一些誤區。在執行標準方面,常常要求液體糞污必須達到《農田灌溉水質標準》后才能農田利用,極大地阻礙了畜禽糞污還田利用。由于對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缺乏明確的監管執法依據,地方管理部門更加傾向選擇易于監管的治理方式,也不利于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工作的開展?!锻ㄖ访鞔_了畜禽糞污還田應執行的標準以及將糞污處理和糞肥利用臺賬作為監督執法的重要依據,為暢通糞污還田渠道,同時防范環境風險提供了有力保障。
4.2.1 暢通還田利用渠道
4.2.1.1 鼓勵畜禽糞污還田利用。國家支持畜禽養殖場(戶)建設畜禽糞污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設施,鼓勵采取糞肥還田、制取沼氣、生產有機肥等方式進行資源化利用。已獲得環評批復的規模養殖場在建設和運營過程中,如需將糞污處理由達標排放(含按農田灌溉水標準排放)變更為資源化利用(不含商業化沼氣工程和商品有機肥生產),在項目竣工環保驗收前變更的,按照非重大變動納入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管理;在竣工環保驗收后變更的,按照改建項目依法開展環評。
4.2.1.2 明確還田利用標準規范。畜禽糞污的處理應根據排放去向或利用方式的不同執行相應的標準規范。對配套土地充足的養殖場(戶),糞污經無害化處理后還田利用具體要求及限量應符合《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技術規范》(GB/T 36195)和《畜禽糞便還田技術規范》(GB/T 25246),配套土地面積應達到《畜禽糞污土地承載力測算技術指南》(以下簡稱《指南》)要求的最小面積。對配套土地不足的養殖場(戶),糞污經處理后向環境排放的,應符合《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596)和地方有關排放標準。用于農田灌溉的,應符合《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5084)。
4.2.2 加強事中事后監管
4.2.2.1 落實養殖場(戶)主體責任。養殖場(戶)應當切實履行糞污利用和污染防治主體責任,采取措施,對畜禽糞污進行科學處理和資源化利用,防止污染環境。從事畜禽規模養殖要嚴格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要求,建設糞污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設施并確保其正常運行,或委托第三方代為實現糞污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對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設施配套不到位,糞污未經無害化處理直接還田或向環境排放,不符合國家和地方排放標準的,農業農村部門要加強技術指導和服務,生態環境部門要依法查處。
4.2.2.2 強化糞污還田利用過程監管。養殖場(戶)應依法配置糞污貯存設施,設施總容積不得低于當地農林作物生產用肥的最大間隔時間內產生糞污的總量,配套土地面積不得小于《指南》要求的最小面積;配套土地面積不足的,應委托第三方代為實現糞污資源化。達不到前述要求且無法證明糞污去向的,視同超出土地消納能力。
4.2.3 強化保障和支撐
4.2.3.1 完善糞肥還田管理制度。督促指導規模養殖場制定畜禽糞肥還田利用計劃,根據養殖規模明確配套農田面積、農田類型、種植制度、糞肥使用時間及使用量等。推動建立畜禽糞污處理和糞肥利用臺賬,并作為監督執法的重要依據。加強日常監測,及時掌握糞污養分和有害物質含量,嚴防還田環境風險。
4.2.3.2 加強技術和裝備支撐。加快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先進工藝、技術和裝備研發,著力破除糞污資源化利用過程中的技術和成本障礙。鼓勵養殖場(戶)全量收集和利用畜禽糞污,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輸送和施用方式,不再強制要求固液分離。結合本地實際,推行經濟高效的糞污資源化利用技術模式,積極推廣全量機械化施用,逐步改進糞肥施用方式。
4.3.1 明確了養殖場將糞污處理方式由達標排放變更為資源化利用應執行的環評程序
養殖項目的糞污處理方式變更,在環評管理中屬于污染防治措施的變化,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法》規定,這種變化屬于重大變動的,應重新報批環評。2015年6月,原環境保護部出臺了《關于印發環評管理中部分行業建設項目重大變動清單的通知》(環辦[2015]52號),進一步細化了對重大變動的界定原則,并明確不屬于重大變動的納入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管理。養殖項目糞污處理方式由處理達標排放或灌溉變更為還田、非商業化的沼氣和有機肥制造等資源化利用,均有相關管理規定,總體環境影響有限,統籌考慮應按照非重大變動管理,納入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管理。但是,變更為大規模的商業化沼氣工程和商品有機肥生產,將可能產生較大的生態環境影響,應按照相應項目類型依法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報有審批權的部門審批。同時,項目驗收后,養殖項目糞污處理方式發生變更的,應當視為新的改建項目,按照改建項目的分類依法開展環境影響評價。
4.3.2 明確了養殖場(戶)將液體糞污經無害化處理后還田利用應滿足的標準及具體要求
一是畜禽糞污無害化處理應符合《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技術規范》(GB/T 36195)。為確保畜禽糞污處理后作為糞肥安全利用,要求液體糞肥的蛔蟲卵、鉤蟲卵、糞大腸菌群數、蚊子蒼蠅四項衛生學指標應符合《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技術規范》(GB/T 36195)規定的液體畜禽糞便厭氧處理衛生學要求。
二是畜禽糞污無害化處理后作為糞肥還田可參考《畜禽糞便還田技術規范》(GB/T 25246)的施用方法,選擇適宜的施用時間。畜禽糞污處理和畜禽糞肥施用過程中,應采取必要措施,減少養分損失,減輕環境影響。
三是畜禽糞污還田配套土地面積應符合《畜禽糞污土地承載力測算技術指南》要求的面積。養殖場(戶)應根據畜禽糞污所施農田的土壤狀況、農林作物類型、種植制度等適時適量進行糞肥施用,合理確定畜禽糞肥施用量,不能過量施用畜禽糞肥。
4.3.3 明確了養殖場(戶)將液體糞污向環境排放或作為農田灌溉用水應滿足的標準及具體要求
糞污經處理后向環境排放應符合《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596)和地方有關排放標準。養殖場(戶)應根據不同工藝滿足相應的最高允許排水量及最高允許日均排放濃度要求。必須設置廢渣的固體儲存設施和場所,且要有防止糞液滲漏、溢流措施。用于直接還田的畜禽糞便,必須進行無害化處理,且符合相應衛生學指標。惡臭污染物排放應執行臭氣濃度標準。用于農田灌溉的,應符合《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 5084)和地方制定的嚴于該標準的相關控制項目。
4.4.1 畜禽養殖場(戶)應切實履行糞污收集處理利用和污染防治主體責任
對畜禽糞污進行科學處理和資源化利用,防止污染環境。對于自行處理利用畜禽糞污的,應建設與養殖規模匹配的糞污無害化處理設施并確保其正常運行;對于委托第三方代為實現糞污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的,應配套糞污收集和暫存設施設備,確保糞污在第三方收集期間的存儲容積。
4.4.2 畜禽規模養殖場應建設糞污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設施并確保其正常運行
糞污貯存設施總容積不得低于當地農林作物生產用肥的最大間隔時間內產生糞污的總量,配套土地面積不得小于《畜禽糞污土地承載力測算技術指南》要求的最小面積;對于配套土地面積不足的,應委托第三方代為實現糞污資源化,或進行污水深度處理后達標排放。
4.4.3 規模養殖場應制定糞肥還田利用計劃并建立臺賬
應提前確定糞肥還田利用計劃,根據養殖規模明確配套農田面積、農田類型、種植制度、糞肥施用時間及使用量等。同時需建立糞污處理和糞肥利用臺賬,及時記錄糞污日處理量和糞肥施用時間、施用量與施肥方式等,確保臺賬數據真實準確。
農業農村部門加強畜禽糞污還田技術指導和服務:指導建設糞污資源化利用配套設施等。鼓勵養殖場(戶)全量收集和利用畜禽糞污,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輸送和施用方式。因地制宜,推行經濟高效的糞污資源化利用技術模式,推廣全量機械化施用。
農業農村部門加強技術和裝備支撐:包括畜禽糞污全量收集技術與裝備,糞污高效輸送、施用技術與裝備的研發及推廣,著力破除糞污資源化利用過程中的技術和成本障礙。
生態環境部門負責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的統一監督管理:應依據職責對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并加強對畜禽養殖環境污染的監測。對于排放畜禽養殖廢棄物不符合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或者未經無害化處理直接向環境排放畜禽養殖廢棄物的,由縣級以上生態環境部門依法做出處罰。
4.6.1 嚴格控制養殖投入品用量和質量
畜禽養殖宜推廣低蛋白日糧,降低畜禽養殖氮排泄量。規范飼料和獸藥使用,開展獸用抗菌使用減量化行動,嚴格執行《飼料添加劑安全使用規范》,減少促生長獸用抗菌藥物和礦物元素飼料添加劑使用,從源頭減少抗菌藥物和重金屬殘留,控制利用風險。
4.6.2 源頭節水
節水型牲畜飲水器,改鴨嘴式飲水器為碗式或限位式飲水器。
干清糞工藝(新、改、擴),鼓勵現有水沖糞工藝、水泡糞工藝改造成干清糞。
養殖欄舍應盡量減少沖洗水量,不同畜種不同清糞工藝水污染物產生量需滿足下表的相關要求。

養殖種類生豬母豬奶牛肉牛雞干清糞≤10≤20≤20≤10 0.1~0.25水泡糞≤8≤15/ / /水沖糞≤20≤40≤50/ /
4.6.3 雨污分流
新、改、擴建畜禽養殖場(小區)要求采取雨水和污水分開收集的措施,雨水可采用溝渠輸送,污水采用暗溝(管)輸送。現有畜禽養殖場(戶)應依據場內現狀開展雨污分流設施改造工作,保證雨污的全面分流。
4.6.4 預處理設施
畜禽養殖場(戶)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建設合適的糞污預處理設施,包括格柵、沉砂池、固液分離系統等,降低液體糞污后續資源化利用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