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傳勇 黨淺 王天寧 李小權 宋憲斌
圓滿完成25980 名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移交工作
12 月23 日,記者從山鋼集團人力資源部獲悉,截至目前,山鋼集團25980 名退休人員已全部完成社會化移交和黨組織關系移交,實現退休職工管理服務工作與原企業分離,人員移交城市街道和社區實行屬地管理,由社區服務組織提供相應管理服務。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山鋼集團所屬單位的企業辦社會職能積蓄起了厚重的歷史,其中,由企業管理的退休人員總數逾兩萬人,分散在濟南、青島、淄博、鋼城區(原萊蕪市)等地,乃至省外、國外。為落實好中央、山東省關于國企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的有關政策要求,山鋼集團探索多樣化、多途徑、多方式的移交路徑,落實政策、有情操作,積極穩妥推進人員、資產和管理職能移交工作,實現了職工思想不散、企業秩序不亂、國有資產不流失。
“這項改革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要決策部署,是全面深化國企改革、加快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的重要內容,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創新社會治理的重要舉措。2020 年底之前要全面完成并達到‘三保’目標:保時間、保穩定、保質量,確保退休人員社會化交得出、交得穩、交得好。”這是山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侯軍提出的明確要求。
山鋼集團將“穩步推動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移交”列為13 項重點改革任務之一,成立由集團領導主責的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明確重要事項、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完成時限、主要措施。各權屬單位針對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移交工作中的難點、堵點、痛點,以及容易引起退休職工隊伍不穩的焦點制定工作方案,形成重點任務配檔表,并由山鋼集團主責領導、各權屬單位負責人等人員分別與濟南、青島、淄博等地方政府部門積極溝通協調,著力解決分離和移交過程中的“卡點”,形成同頻共振的推進合力。
“與君俱老也,自問老何如。”退休職工最難舍的是對企業的深情,一輩子奮斗所在和情感所系的企業,是他們心中最深的牽掛。“退休職工是企業的財富,在企業不同歷史時期發揮了重要作用,貢獻了青春和智慧,要精準落實國家政策,確保他們的權益,移交關系感情還在,分離管理心在一起。”山鋼集團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劉秀元為山鋼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移交確定工作基調。
山鋼集團領導高度重視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移交工作,靠前指揮、密集調度、親自協調,主動與退休職工溝通,統一思想、消除顧慮、凝聚共識。針對老職工割舍不斷的企業情,山鋼集團把工作做深做細,加強思想引導和政策宣傳,針對職工關心的熱點、疑點問題,做好答疑解惑,講透政策,細致做好他們的思想工作。
山鋼集團黨委組織部副部長、人力資源部副總經理李林介紹:“我們實事求是、因事施策,積極對接政府,爭取人性化、個性化支持,力求讓退休職工、街道社區、企業無縫銜接,三方滿意。”
移交工程中,山鋼集團堅持人民至上理念,把退休職工的事,再小也當作大事來辦,尤其是涉及職工具體利益的環節,全部制定落實方案,工作人員逐一落實,環環緊扣、無縫銜接,保障職工利益,維護了企業和社會的穩定。
“退休職工普遍關注移交后的服務、就醫、養老等問題。”山鋼集團人力資源部業務經理孫淑輝表示,“退休人員實行社會化管理后,原享受的統籌外補貼等相關待遇仍按原渠道由企業解決,確保待遇水平不降低。”扶上馬送一程、人走茶不涼的做法,贏得了退休職工的理解和支持。
山鋼集團退休人員具有時間跨度長、涉及地域廣、現存體量大等特點,具體情況千差萬別,移交過程中很難一把尺子量到底。各權屬單位在執行中央、山東省政策要求和山鋼工作部署時因事制宜,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形成具有山鋼特色的實施方案,確保移交工作平穩高質、如期完成。
點多面廣、標準不一,是退休人員社會化移交工作中遇到的難點之一。山鋼股份共有退休人員11298 名、退休黨員3533 名,人數接近山鋼集團移交工作涉及退休人員總數的40%,移交過程中,各個街道、社區承接要求多樣化,給工作帶來不小難度。
山鋼股份黨委組織部部長、人力資源部經理齊登業介紹:“為實現上下聯動、統一協調,我們以‘穩步推進移交、征求職工意見、關懷職工生活、留下職工感情’為工作基準,精準政策供給,精準匹配要求,先后與濟南市14 個區縣簽訂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移交協議,將退休人員檔案送達濟南市104個街道,黨組織關系移交至山東省16個市。具體操作中,力求實現退休職工權益最大化,圓滿完成了這項工作。”
今年10 月30 日,萊鋼集團3051 名退休人員、715 名黨員全部完成社會化管理移交工作。萊鋼集團離退休職工管理服務部部長張建民介紹:“移交工作中,我們做精準文章、下繡花功夫,克服重重困難,給予退休職工始終如一的關懷。”
居住地不固定,是社會化移交工作的又一難題。萊鋼集團機關退休職工朱敏香,退休后因故多次改變居住地址。今年3 月份信息采集時,她居住在濟南市槐蔭區振興街道,到8 月份移交時,她已轉到濟南市歷城區東風街道居住。萊鋼集團離退部工作人員劉高奎、劉斌兩邊跑、兩邊協調,把她的資料從振興街道提轉到東風街道。為提高工作質效,他們攜帶電腦、打印機、文檔資料,現場辦公。街道辦事處需要什么材料,盡可能現場提供,在最短時間內完成了移交。
“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移交工作涉及穩定大局,我們在山鋼集團政策框架下,根據萊鋼片區的具體情況,研究制定了《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移交工作方案》《移交工作風險防控預案》,主動與鋼城區政府溝通對接,積極協調解決移交中的困難和問題。”萊鋼集團黨委委員、組織部部長、人力資源部經理張曉燕介紹,“全面梳理、核對所有退休人員的人事檔案、黨員檔案、所涉及的資產后,我們采取印發宣傳材料、召開會議、登門走訪等形式,宣傳這項工作的意義,解釋有關政策,消除他們的顧慮,實現了退休人員平穩移交的良好局面。”
年齡大、行為能力喪失,在移交工作中不是個例。山鋼股份萊蕪分公司機關一名退休職工,今年已經84 歲高齡。該職工終身未婚,沒有任何親屬,多年來,萊鋼集團離退部一直作為他的監護人來照顧他。因其不具備生活自理能力,萊鋼集團離退部就將其安排在鋼城區條件較好的養老院里。針對這種特殊情況,退管人員積極和地方解釋溝通,派專人負責,為他建檔,納入養老院所在社區管理。

金嶺鐵礦組織退休職工進社區寫春聯

濟鋼離退部組織退休職工開展線上廣場健身演出活動(攝影/李建輝)
沒有承接載體,移交工作能否完成?淄博張鋼創新實施移交工作,交得出且接得好。因湖田石礦駐地未設居委會,該轄區退休人員移交工作受阻,淄博張鋼黨委多次與市、區、鎮各級政府部門協調,擺政策、講事實,并在山鋼集團黨委的推動下,將關系整建制移交至相鄰社區,成功簽訂交接協議,順利為308 名退休人員辦理了移交。
“弦鼓一聲雙袖舉,回雪飄飖轉蓬舞。”10 月28 日,濟鋼集團離退部組織退休職工開展線上廣場健身演出活動。活動共有16 支隊伍、300 余名離退休職工參與,鑼鼓秧歌、小合唱、太極扇、時裝表演秀、葫蘆絲、歌伴舞等精彩紛呈的節目,通過網絡平臺進行了展演。
濟鋼集團自2017 年起,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采取常態化移交方式。3 年來,共有2.1 萬名退休人員在享受社會改革發展成果的同時,一如既往地感受著企業的關懷。“移交社會,我們原有的活動和關懷一點沒減少,既有‘娘家’,又有‘婆家’,幸福感加倍了!”濟鋼退休職工劉平高興地說。
同樣的幸福也呈現在金嶺鐵礦。“我們根據3317 名退休職工的具體情況制作了樹狀圖,每天像撒種子一樣,把退管工作人員‘播撒’到各個社區。”金嶺鐵礦后勤保障部副經理朱毓國這樣比喻,“扎根到社區的退管工作人員每天騎著‘小黃車’‘小藍車’,像上螺絲一樣,一個一個攻破。”
辛勤的付出迎來可喜的收獲。金嶺鐵礦退休職工武法榮,于今年9 月移交到淄博市高新區四寶山街道辦事處植物園社區。疫情常態化防控期間,武法榮主動請纓,志愿參加所在安居花園小區的社區服務工作,承擔了防控宣傳、樓道消殺等工作,被街道辦事處授予“最美志愿者”稱號。
“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樂,退休職工的幸福更有質感,我們的工作才更有價值,我們每一名退管工作人員才更有成就感。”朱毓國情意深深。
為了讓退休職工的安全感、幸福感更實在,山鋼集團“查漏補缺”,不讓一名退休職工“掉在地上”。
根據國家政策,退休職工社會化移交后,65 歲以上每年由社區組織免費查體。然而,從退休到65 歲之間這些年怎么辦?尤其是特殊工種45 歲退休,這期間長達20 年由誰負責?
退休職工關注的焦點,就是企業解決問題的著力點。“我們研究政策并主動承擔起退休職工健康查體的責任,從退休到65 歲前,企業仍然負責。移交地方后,大病救助全覆蓋,退休職工仍然可以享受‘五條保障線’的福利。”萊鋼集團離退部部長張建民表示,這些以人為本政策的落地讓退休職工解除了后顧之憂。
“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初冬的陽光,映照在張店區馬尚鎮齊悅國際社區黨員活動室的窗戶上,69 歲的淄博張鋼退休黨員王術民手拉小提琴,活躍在社區團體匯演中,溫暖的陽光在他的笑臉上繪出一道充滿活力也滿載幸福的金色弧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