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訊員 田玉慶 孔鑫
隨著城市建設速度的加快和國家環保力度的不斷加大,濟寧市化石能源消耗機構偏重、煤電圍城現象異常突出,濟寧市委、市政府以背水一戰、壯士斷腕的環保治理決心,努力破解“煤電圍城”困局,大力推動主城區及周邊地區煤電機組整合工作,山東公用權屬企業東郊熱電機組在2019 年底實現了整體關停。
作為濟寧市最早的一家供熱企業,30 年的發展歷程中,東郊熱電講政治、顧大局、保民生,用實際行動鑄造了“好溫暖”服務品牌,為濟寧市集中供熱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機組全部關停后,企業已經無法持續生產經營,在冊職工中有478 人需要重新分流安置。
濟寧市國資委黨委積極作為、迎難而上,攜手各市管企業妥善安置東郊熱電分流職工,用國有企業的擔當與大愛再鑄“好溫暖”。截至目前,除3 名人員尚未得到轉崗安置之外,其余475 人已全部妥善安置。
職工分流安置工作屬頭等大事,事關社會和諧穩定大局。市國資委黨委高度重視,成立工作專班,明確任務標準,落實人員責任,并牽頭把關,積極聯系市人社局給予相關政策指導,最終確定了由山東公用具體實施、委托第三方中介機構組織參與的分流安置思路。
考慮到東郊熱電的公益性和職工實際,市國資委鼓勵市管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共同構建國資國企“大格局”,明確企業安置東郊熱電職工發放的工資總額本年度予以單列,并作為基數工資納入下年度的預算總額。最終,協調除山東公用以外的其他7 戶市管企業共提供安置崗位231 個;山東公用行使主體責任,首輪提供了300 個崗位。
由于各市管企業第一次提供的崗位任職條件是按照正常的公開招聘設置,沒有充分考慮分流安置人員的實際情況,如年齡普遍比較大、學歷較低等,初步匹配效果較差,人崗匹配度不超過30%。為盡可能為每一名分流安置職工提供工作機會,市國資委又根據分流安置職工的年齡、學歷、崗位任職經歷等,對各市管企業提供的崗位任職條件進行了適當調整。調整后,進行兩個方向的沙盤推演:一是職工選崗,一名職工可選幾個崗位,針對個別職工無法選崗的情況,對崗位任職條件進行了進一步調整,確保每人都有2 個崗位可選;二是按照崗位選人,確保每個崗位都有超過需求數的人員報名,形成一定的競爭性。通過進一步調整,匹配度高達90%。
6 月2 日,全體人員進行第一次選崗,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豐家雷和市有關部門、各市管企業主要負責人參與現場指揮,聽取職工訴求。從上午8 點至晚上12 點多結束,全體人員始終堅守現場,確保了整個選崗工作秩序有條不紊、圓滿順利。
第一次選崗簽約后,一些職工對新崗位持觀望態度,超過規定時間未到接收單位報到,報到人數不足1/3。市國資委黨委又反復到各市管企業做工作,協調企業調整提供了40 余個崗位,并要求各企業對轉崗安置職工熱情接納,與本企業在崗職工同工同酬,讓轉崗職工放下疑慮、放心轉崗。同時,對未到崗報到或轉崗未成功職工,公司逐個了解不同意轉崗原因和職工真實想法、需求,針對職工個人實際,有的放矢開展工作,提高轉崗工作質量和成功率。針對調整給定的新接收崗位,公司又專門成立工作小組,逐個征求職工意向,結合職工個人年齡、專業、學歷、職歷、職稱等,為職工提供參考意見,甄選適合崗位,爭取讓每個職工在本次轉崗分流安置中都得到妥善安置。

濟中水務公司懸掛條幅迎接轉崗職工
除山東公用外的所有市管企業,在各自企業人員充足甚至富余的情況下,仍拿出一定數量的崗位,部分市管企業甚至調整出一定數量的管理崗位,盡最大能力接收東郊熱電轉崗職工。目前,轉崗安置人員已按照“以人為本、發揮特長”原則妥善安置到相應的工作崗位,崗位滿意、工作安心。
電熱分場電氣專業一名檢修工,6 月2 日選崗城投控股押運員。由于押運員崗位收入與其原檢修崗位差距較大,該同志一直不愿到新轉崗崗位報到,拒絕簽約。城投控股黨委分析該同志的專業技能后,對接收崗位作出適當調整,轉崗崗位由押運員調整為工程施工監理,與其專業相符,工資收入甚至高于原崗位工資收入。7月20 日,該職工順利轉崗城投控股。
經過雙向選擇,濟寧能源接收分流職工12 人,安排至民生熱能、海納科技等權屬企業;城投控股接收分流職工3 人,有2 人入職東方監理公司從事監理崗,1人選擇保安公司從事監控室崗;國投控股接收分流職工6 人,入職后均從事辦公室、人力、財務等管理崗位;文旅集團接收分流職工3 人,安排至南陽湖農場、儒興智慧旅游等權屬企業;土發集團接收分流職工6 人,安排至地源置業、地源土地開發等權屬企業;魯泰控股接收分流職工1 人,安排至魯泰建材;公交集團接收分流職工5 人,其中4 人從事維修工崗,1 人從事會計崗位。
山東公用履行主體責任,充分挖掘內部潛力,堅持對每一位職工不放棄、不拋棄,統籌安排各權屬公司要主動接納剩余未轉崗安置職工。山東公用邀請市人社局勞動仲裁調解員和專門負責人力資源的律師到場為職工解疑釋惑,在企業紀委和工會現場監督見證下,分三次對剩余未落實崗位的職工進行選崗安置,共計轉崗安置359 人。
轉崗到濟中水務的部分職工,剛開始對水務公司的工資收入、上下班交通、工作強度等有誤解,報到積極性不強。本著對職工負責、妥善安置每位職工的原則,山東公用黨委多次安排專人與轉崗濟中水務職工面對面溝通,解答大家疑問,并通過反復做工作,水務公司同意第二次接收轉崗職工。11 月2 日,濟中水務公司現場懸掛“歡迎東郊熱電公司轉崗職工”條幅迎接轉崗職工,讓轉崗職工感受到接收單位的熱情,從內心主動接受。
與此同時,按照分流方案的規定,本著友好協商和職工自愿的原則,山東公用為 57 人辦理內部退養手續;23 名職工根據個人情況,不再要求安置工作崗位,選擇與公司協商解除勞動合同,公司依法支付了經濟補償金;極個別情況特殊、嚴重疾病,不適合轉崗其他企業,亦不能單純為“甩包袱”推向社會的職工,公司本著“不放棄、不拋棄”原則,充分體現國有企業應有的人文關懷和社會職責擔當,對8 名患有特殊疾病職工,熱電集團全部兜底安置。目前,尚有3 名人員未能得到轉崗安置,山東公用熱電集團已經成立專班,由主要領導牽頭,分別與3 名同志進行了面談,了解了他們的真正訴求,力爭盡快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