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卿章
安溪縣藤鐵工藝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工藝逐漸趨向成熟,并在2011 年被福建省列為非常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再加上藤鐵工藝對安溪縣的經濟發展起到了支柱作用,其產品遠銷國外。因此,安溪縣在2019 年被譽為“世界藤鐵工藝之都”。雖然安溪藤鐵工藝的產業值在安溪縣起到支柱性的作用,但是通過查閱相關資料不難發現,安溪縣的藤鐵工業近年來處于發展的困境時期,其產業值的增幅較小。
目前安溪藤鐵工藝的龍頭企業主要是新唐信、聚豐工藝、英發家具等幾大企業,其他的都是一些比較小的企業和個體經營戶。由于企業比較微小,其對抗風險的機制也不夠成熟,加上中小企業內部管理基礎比較薄弱,產品較單一,市場風險非常大,導致這一部分中小型企業無法與市場風險相抗衡。例如,今年,藤鐵工藝的銷量有很大程度的下降,其出口貿易受到了非常大的挑戰,這些微小企業積壓嚴重,甚至有的企業以倒閉收場。

《呈祥納福》
通過筆者調查發現,在十年前安溪縣就針對茶產業的發展開始借鑒法國葡萄莊園的生產、經營模式,引導各大茶葉企業投資建設茶葉莊園,并通過旅游觀光、生態農家等載體,來提升茶企業的文化品位,擴大其附加值。近年來,各大茶企還利用電商經濟將茶葉遠銷其他地方,大大地提升了茶葉的產業值[1]。而縱觀我們的藤鐵工藝則處于一個停滯不前的狀態,藤鐵工藝的科技含量較低,又沒有重視藝術手工藝的升級,從而導致其衍生的產品較少,很難帶動附加產業的發展。
很多企業為了出貨快,基本上只是依樣畫葫蘆地進行生產,忽略了對藤鐵工藝技藝的創新,同時由于編織一件藤鐵工藝品的過程非常煩瑣,速度也非常慢,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沉下心鉆研。而目前市場上掌握藤鐵工藝的大多是中老年人,年輕的技藝人員是極少的,因此出現了人才斷層現象。再加上市場對藤鐵工藝品造型的喜好更新換代比較快,其款式每年都有很大的變化,而市場只是一味地迎合消費者的口味,沒有獨特的創新,這就造成其申請國家專利的難度非常大,不具備核心競爭力。
由于藤鐵工藝絕大部分是微小型企業和個體經營戶,所以對藤鐵工藝,市場監管部門的監管能力比較弱,無法形成一個規范化的市場,賣家爭相通過壓價的方式來提高自身的銷售額,從而導致惡性競爭。另一方面,價格下壓,勢必導致其原質量提升不上去,對藤鐵工藝市場口碑也是一個非常致命的打擊。
藤鐵工藝作為安溪縣的重要支柱產業,政府應大力扶持,進行市場調控。面對藤鐵工藝的瓶頸時期,相關單位要以提升政府部門服務企業的能力和管理水平為突破口,進一步摸清藤鐵工藝企業的底數,做到有針對性地幫助藤鐵工藝企業解決困難和問題,增強藤鐵工藝企業轉型發展的信心,促進藤鐵工藝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提高各級政府部門服務企業的水平,切實做到服務到位、支持到位、措施到位,推進藤鐵工藝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延長藤鐵工藝的產業鏈一定會增加藤鐵工藝的產業類型,促使產品的加工深度增加,從而達到提高價格的目的[2]。對藤鐵工藝品來說,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延長其產業鏈:第一,以藤鐵工藝的文化底蘊為載體,生產具有收藏價值的工藝品,從而提升藤鐵工藝的文化價值;第二,利用高新技術將其與其他工藝品進行融合,制造出更多功能性的產品;第三,加大高新人才的投入,利用新穎的藤鐵工藝設計謀求出路。
任何產業和技術都離不開人才這一核心要素,因此藤鐵工藝的傳承需要培養大量的、專門的人才來壯大藤鐵工藝的技術隊伍。這就要求政府要注重培養掌握該項工藝的青年人才,鼓勵青年人參與到藤鐵工藝品建設中來,為傳承藤鐵工藝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另外,還可以在高校設置相關的專業來培養專業的人才;再次,還可以舉辦各種各樣的藤鐵工藝品比賽和相關的培訓機構,以此來延續藤鐵工藝這一技藝的傳承。在傳承的同時也要積極做到藤鐵工藝技藝的創新。只有這樣,才能為藤鐵工藝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好的平臺,豐富其本身的內涵和價值,為其開拓新的發展路徑,帶動藤鐵工藝的經濟發展。
政府要綜合運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加強宏觀調控,增強藤鐵工藝市場秩序的規范化。首先要完善藤鐵工藝的市場準入規則、市場競爭規則和市場交易規則;其次要建立健全藤鐵工藝的社會信用制度,形成以道德為支撐、以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規范藤鐵工藝市場秩序。最后要用法律和道德規范來引導藤鐵工藝的經濟活動參與者,要求每位參與者都樹立誠信觀念,遵守市場道德,從而為藤鐵工藝的市場秩序形成良好的風尚。
藤鐵工藝作為安溪產業的重要經濟支柱,近年來卻處于發展的困境期,這應當引起政府和市場的重視。藤鐵工藝作為中國一種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其發展不僅影響著安溪縣的經濟效益,也影響著中華傳統文化和傳統精神的傳承。因此政府既要大力扶持藤鐵工藝品的經濟,又要充分規劃好市場,為藤鐵工藝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秩序。同時要注重創新,與時俱進,號召青年一代投入到藤鐵工藝的這一技藝之中,不斷為其輸送新的血液,使其能持續不斷地生長發展。

《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