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大碩 (北京印刷學院)
博物館文創產品是建立在文物的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基礎上,運用意匠構思、當代技術和推廣營銷等綜合手段打造的商品,具備經濟和文化雙重屬性。作為文化產業中的重要一分子——博物館不再是簡單地承擔文物保護、展示、社會教育等職能,還需要發揮活化館藏文物、傳播優秀文化、經濟盈利等作用。國際經驗顯示,當一個國家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突破5000美元時,居民消費將步入以精神文化需求為主的階段。根據國家統計局2020年初公布的數據,2019年我國人均GDP突破一萬美元大關,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持續提高,文化消費在總消費支出中占比更大,人們越來越追求身心全面健康發展,對精神文化消費質量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國內的博物館,像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取得了非??捎^的文創收入,尤其是故宮博物館運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僅在2018年銷售額就已突破15億元,故宮文創已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但是,各地區博物館文創產品的發展水平很不平衡,依然面臨著文化符號提取不準確、產品缺乏創意、粗制濫造等普遍問題。為把握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研究領域的方向,構建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理論體系,提升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水平、文化內涵和產業價值,本文以2013至2020年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研究領域文獻為樣本提取有關的關鍵詞,采用指標分析、總體研究趨勢分析、文獻互引網絡分析等方法,利用CNKI在熱點可視化上的功能,以科學知識圖譜的形式展示2013至2020年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研究領域發展路徑、熱點與前沿,探索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研究的發展規律,并為該領域研究提供合理判斷。
文獻來源于中國知網的數據庫,通過對多個關鍵詞的搜索,對比分析、提煉關鍵詞、排列詞語順序,最終確定以“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為主題進行檢索。時間跨度為2013年到2020年,每條題錄包括作者、機構、摘要、關鍵詞、發表年份、參考文獻等。文獻類型主要有期刊論文、碩士論文和會議論文。語言為中文,共檢索到文獻180條,人工篩選出代表性的文獻50條。
研究方法是獲取發現的手段,直接決定著研究過程的可信度,概括性地體現整個研究的思維過程。取得大量最初文獻數據后,筆者采取定量和定性兩種分析方法相結合的方式,運用CNKI中配備的文獻計量可視化分析工具,從分析的直觀性和數據的客觀性出發生成科學知識圖譜,探究2013至2020年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研究領域的主題、熱點、重要引文和發展路徑。從CNKI中通過載入運算180條基礎數據,進行計量可視化分析,分別繪制了總體趨勢分析、關鍵詞共現網絡圖、主題分布、機構分布、基金分布、學科分布等圖譜。經過人工分析對比文獻,從時效性、相關度、邏輯性和權威性等方面考量,選取50條有代表性的樣本進行計量可視化分析,制出總體趨勢分析、文獻互引網絡分析、關鍵詞共現網絡等圖譜。

圖1 2013至2020年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研究領域文獻主題分布

圖2 2013至2020年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研究領域學科分布
分 析180條 基 礎 數 據,2013至2020年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研究領域文獻呈逐年上升趨勢。根據發文量總體趨勢將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研究分為三個階段。2013年至2016年是持續增長期,由2篇持續增長到7篇。2016年至2019是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研究的高速增長期,發文量達到78篇。2019年至2020年的增長勢頭趨于緩慢,但依然處于增長階段,預計達到90篇。從這8年發文量變化中可見,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研究作為新興領域,總體上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具備較強的研究價值。分析180條基礎數據,運用主題分布中柱狀圖顯示的方法,根據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研究領域文獻呈現的數據,選擇文獻數前5的主題(見圖1)。2013至2020年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研究主題集中在文創產品設計、博物館、博物館文創產品、故宮博物院、文化創意產品等領域。根據文獻篇數顯示被選主題最多的是文創產品設計,其次是博物館,說明文創產品設計處于該研究的核心地位,博物館作為文創產品設計的一個重要服務對象和展示平臺較另外3個主題優勢地位明顯,由此可見,以文創產品設計和博物館為主體進行相關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分析50條有代表性的數據,2013至2020年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研究主要集中在工程科技、哲學與人文科學、經濟與管理科學、信息科技、社會科學等領域(見圖2)。圖中顯示工程科技、哲學與人文科學形成明顯的優勢學科,二者占據絕大多數比例且占比相當,與此同時,經濟與管理科學、信息科技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四個主要優勢學科在屬性上有著明顯差異,反映出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研究的綜合性特點。因此,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是一項涉及范圍廣泛、領域跨度大的工作,各學科交叉、融合成為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研究的重點。
考察文獻互引網絡是研究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領域的一項重要活動,反映著該領域的前沿方向、重要研究者,對理解該領域研究重點提供指示性參考。通過對2013至2020年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研究領域50篇重點文獻進行分析,形成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的文獻互引網絡。表1是5篇被引的重要文獻,主要來自文創產品設計、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等相關主題。

表1 2013至2020年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研究領域高被引文獻
從表1中的五篇文獻可以看出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與博物館、產品開發、互聯網之間的密切關系。其中張堯在2015年發表的《基于博物館資源的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設計研究》一文成為了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研究領域的重要文獻,馬晶晶在2015年發表的《當代博物館文創產品與產業的發展現狀與對策探討》對博物館文創產品與產業之間關系的探討同樣是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研究領域不可忽視的文獻。另外,李娟、陳香在2020年發表的《地域文化符號融入博物館文創產品的設計策略》、楊璟璇在2020年發表的《文化符號視域下的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研究》等文章成為了關系網絡中的重要節點,形成了對其他文獻的最新總結。由此可見,張堯、馬晶晶、張飛燕、金青梅、張鑫、江天若、李娟、陳香、楊璟璇等是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研究領域的重要研究者。
關鍵詞是對文獻核心概念的集中概括,恰當的關鍵詞能夠精確地傳達文章主題,為發現學術熱點和前沿起著很強的標志作用。經過搜索顯示出大量關鍵詞,主要有產品設計、文創產品、創意產品、產品開發、文化創意產業、故宮博物院、設計創意、文化符號等,筆者對此概括為博物館名稱、文化內涵、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設計方式等四大類。
筆者利用關鍵詞共現網絡中的節點過濾功能提取了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研究領域的10個高頻關鍵詞(見表2)。通過降次排序,可以看出產品設計、文創產品、創意產品、文化創意產業、故宮博物院、產品開發等關鍵詞是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研究領域的重點研究主題,而與之相關的博物院、開發模式、設計過程、文化元素等關鍵詞是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研究領域的重要研究內容。

表2 2013至2020年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研究領域高頻關鍵詞
本研究運用CNKI中配備的文獻計量可視化分析工具,通過對2013至2020年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研究領域文獻計量分析,發現該領域的發展路徑、學術熱點、研究前沿,形成以下結論。
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研究是國內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領域的熱點之一,形成
了以南京林業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浙江理工大學、北京印刷學院等為主的研究機構,以張堯、馬晶晶、張飛燕等主要被引學者為代表的學者群。雖然研究者的觀察時間不長,但其研究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特別從2016年起呈現出突飛猛進的增長勢頭,預計在2020年還會延續增長態勢。與此同時,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研究還呈現出圍繞博物館名稱、文化內涵、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設計方式等四大類關鍵詞為主導的文獻研究體系。產品設計、創意產品、文化創意產業等關鍵詞使用頻率較高,與之相關的博物院、開發模式、文化元素是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研究領域不可忽視的關鍵詞。但是,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研究主要集中在工程科技、哲學與人文科學、經濟與管理科學、信息科技、社會科學等學科領域,體現出學科交叉、融合的特性,還需要相關領域學者發揮各領域專業優勢展開跨界合作,深化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領域的研究工作,為創造更好的精神文化產品提供指引。目前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領域的熱點為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和創意產業的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