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玉薇 (北京印刷學院)
在諸多中國古典藝術的傳承與發展中,古典音樂也有很悠久的歷史。目前國內少有獨立的古典音樂品牌和樂團。五弦易品牌通過對現有音樂的資料分析、創意,產生出新的設計理念,用視覺符號表現中國古典音樂,從而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推動中國古典音樂的傳播和發揚。
“五弦易”品牌的產生,取自顧愷之的詩句“手揮五弦易,目送歸鴻難”。一方面突出品牌與音樂和圖形有著緊密的關聯,體現品牌調性;另一方面說明空靈、恬淡的音樂風格是中國古典音樂和西方交響樂的最大不同。無論是表現盛大的還是凄清冷漠的場景,中國的傳統樂器都能有意蘊的音樂形式來傳達,“易”字道出了其中的內涵;最后,詩詞語言帶有很濃郁的古典和傳統的概念,讓認識這個品牌的人建立充滿詩意的中國品牌印象。
首先,中國古代音樂史,常被稱為是一步無聲的音樂史,大量的古代樂器,只有古琴有專用的樂譜,只有個別的樂曲在偶然的機會留下,形成今人可解譯的樂譜,如古琴減字譜。絕大部分由于沒有樂譜作為載體,導致其絕妙的旋律被湮沒。大部分今天可以聽到的古典音樂,都是由樂師與徒弟的傾囊相授,心口相傳而留下的,只有小部分古琴譜通過文字形式記載下來。我們可以享受到的“天籟之音”已愈發局限。
其次,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和當代音樂市場的膨脹,中國古典音樂漸被遺忘和忽略,更多現代音樂種類出現,如流行樂、嘻哈、西方經典等。在購物網站上搜索“古典音樂”,絕大部分都為西方古典音樂,而中國古典音樂、古典民樂CD卻排列其后,且數量很少。
在為數不多的中國古典音樂專輯中,很難看到新穎的品牌形象。大部分市面上的古典音樂專輯設計為了追求古風并快速設計而盡可能多的使用具象的視覺語言,例如古樂器的圖片、書法字體、中國古代山水畫或者是彈奏者的形象。依靠已有的平面設計資料,而不去創造新的視覺語言來吸引觀眾,可見中國古典音樂專輯設計上的落后且不被關注是中國古典音樂逐漸走向小眾的部分原因,幾乎沒有真正屬于中國古典音樂的視覺語言表達過民樂。
五弦易品牌受眾:中西方古典音樂愛好者和希望了解不同類型音樂的普通人。這一品牌將用新的視覺語言表達中國古典音樂,吸引國內外音樂愛好者的認同和關注。
創作主要分為兩部分,第一,失敗的方案和嘗試;第二,設計確定及其后續修改。
在項目開始階段,筆者嘗試用水墨的傳統表達方式,對中國色彩搭配進行研究,但此方法無“創新點”;下一步,筆者尋找音樂可視化資料給品牌以支持。中國古典音樂的音樂可視化由來已久,從2002年起就有學者研究,如湖南大學謝輝敏的理論研究和中央美術學院王宇昕的老腔音樂視覺研究。然而五音視覺可視化也被否定,此處存在兩方面的不可行性:一是五個獨立圖形設計的單一性,不能表現出直接的視覺信息,沒有起到對中西方音樂愛好者傳播的作用;二是五音并不代表五個單一音調,而是需要細化到每首曲子的具體彈奏,那么設計者的輸出只是香五線譜這種表達方式的重新應用;另外,中國古典音樂相比節奏,更在意“韻”的傳遞,這樣的方式并不能傳遞韻,它不能起到音樂樂譜的使用作用,也無法發揮視覺美感。調整思路后,筆者追溯中國古典音樂的內涵本身,從其經典曲目中抽出最能表達背景故事的意象。對這些視覺元素進行孰輕孰重的等級劃分,是最能代表每一支曲目內涵外延的方式的,最終選出7-9首曲目的主要演奏樂器及其背后的傳說和歷史故事。
從表現手法上,筆者開始研究設計方式上的“創新點”。通過對西方音樂記錄史的了解,作者發現,歐洲紀錄音樂的方式是五線譜,五線譜中的音符和線條的美感來源于歐洲人用書法鋼筆(平行筆)記載文字的習慣,這樣的書寫習慣使英文字體和符號帶有了明顯的線、面的變化,出現了不關于內容的造型美感。這樣的美感在中國書法中也存在,鑒于本品牌的品牌目的是強化中國古典音樂的傳播范圍,讓國內外都去了解和喜歡中國古典音樂。最終確定從這個角度入手,對西文書法曲線和中國曲目元素相結合的形式進行新的探索。
問題一:能否用平行筆和羅馬首字母設計的語言將中國的內涵表現出來;問題二:大量產出的同等密度的圖形能否恰當應用在品牌中,起到美觀的作用?問題三:曲目的選定。
這一品牌并非詳盡介紹每一首歌曲,而是將它們統一上升精神層面的語言;通過深入的思考和對已有圖形的進一步規范,創作目標和創作內容逐漸明晰。選擇了最著名的9首中國古典音樂曲目,所用的樂器各不相同,從而樹立起堅定的做“品牌設計”的目標。
設計方案正是在不斷地學習和掌握資料中走向成熟和可行的,后續的設計需要更多的“創新點”。例如在音樂
海報設計中,制作藝術二維碼提升趣味性;衍生品制作了以中國古典音樂為內容的黑膠唱片,從而吸引國外的音樂愛好者關注,提升中國古典音樂的質感和傳播力。
標志設計作為品牌設計的核心,進行了大量嘗試。生硬地將簡化過的文字搭配在圖形中不可取。所以標志也和輔助圖形一樣進行西文字體和中文字體的結合,從草圖入手進行再次設計。
圖形部分“五弦”的概念需要強調出來,所以在字體中加入了與西文書法相呼應的裝飾線,五根細線,這樣使得字體和標志相互有了更加緊密的聯系。
字體部分主要是重心,每次修改都盡力做精細和平衡,最后將標志圖形部分做漸變處理,使它呈現如飄帶般的視覺效果,以突出中國古典音樂的流暢和悠揚。

圖1 五弦易
應用部分的設計選擇了音樂會和音樂專輯發行時的文創產品。如音樂會的門票、海報以及專輯中的紀念卡片、明信片、勛章、鑰匙鏈、黑墨打印的暗紋書簽、火漆印章、黑膠唱片等物料,拉近品牌與觀眾之間的距離。最終展示以中國古演奏樂器的迷你模型做橋梁,更貼切地反映品牌內涵。
一方面,“五弦易”品牌凝結了筆者的設計思考和實踐的經驗,從一開始的選題、后續要選擇的方向、最終成品產出都是從無到有創造出的;另一方面,設計師需要感性理性同時思考,執行項目期間調整設計思路,把握方向;設計師的規劃思維可以避免冗雜和多余的實踐,從有價值的實踐中汲取營養,結合理論知識,做出更明確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