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超影 (北京印刷學院)
北歐經濟發達,人們的幸福指數也相對較高,這主要來源于人們對生活品質的重視,而好的生活品質,我想一定離不開我們所生活的環境,我們使用的產品,而北歐設計恰恰滿足這些條件。我所介紹的便是玻璃設計在北歐人們眼中的意義。在北歐各個國家都有著悠久的手工制造玻璃的傳統,玻璃器皿在北歐中的地位就好比陶瓷在中國的地位,極其重要。再加上在二戰中,北歐多為中立國家,所以二戰結束后,并無太大損失,使其擁有完整的設計生產力,這也正好為其發展玻璃設計奠定了物質基礎。另一方面,北歐資源本身的匱乏,也使北歐主要集中在了藝術玻璃創造方面,日用玻璃開始被陶瓷所代替。
提到北歐的玻璃設計,不得不提它的代表國家— —瑞典。瑞典在30年代之時開始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風格,造型及其簡潔,但功能上一點也不含糊,這同樣的也有利于工業化生產。在同一時期,芬蘭也取消了禁酒令,這使得酒瓶這類的實用性玻璃得到很大的應用,也使得設計師們開始打破以前所固有的設計形態,開始了新的研究,在設計中增加了曲線等的形象,這為玻璃設計的發展做出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目前,北歐的玻璃設計分為兩大類,分別是日用玻璃器皿和藝術品玻璃,但其實二者并無本質上的區別,因為北歐的設計實用與美觀是兼具的,在日用玻璃中,你同樣可以看到藝術的特征。北歐設計中強調功能主義和并不過分的裝飾,所以習慣于刻意的去掉人工雕刻痕跡,而突出表現玻璃本身的特性,造型上開始表現流動感的線條,這也是液態線條的一種詮釋。而另一種固態的線條則更加表現了設計產品的簡練優雅,即使是簡練的表現,也并不像德國式設計那樣的冷酷,都在拐角處做了圓潤柔和的處理,多了一絲人情味的表現。像“Aarne”系列又稱“和諧幾何”,即使是厚重的杯底與纖薄的本身形成了如此強烈的對比反差,但也并未覺得不和諧。

“Kiasma”特色水杯 莎莉·安多能

“Aarne”系列戈蘭·亨格爾
北歐的玻璃根據顏色可分為透明和染色玻璃,可想而知色彩鮮明同樣是北歐玻璃設計的另一大特色,這和它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是分不開的。在北歐更接近北極位置,因此冬季較為寒冷漫長,夏季相對更加短促,人們渴望得到溫暖的陽光。尤其是在燭臺設計中,北歐玻璃設計將燭臺設計成透明色,使蠟燭透過玻璃散發出溫暖的燭光,給人以抵抗寒冷的感覺。

“kartio”系列 卡伊·弗蘭克

“NAppi”馬拉庫·沙羅
在北歐設計中都遵循著與自然融合,在自然中求得生存,我想這也是中國所需要學習的地方吧,他們擅長模仿各種動物的形態,如奧瓦·托伊卡設計的“Iittala”玻璃鳥系列,模仿了鳥的形態,在線條上做了簡約化處理,十分流暢優雅,而在鳥喙位置又做了功能的處理,可謂功能與美觀同時兼備。不得不說北歐從不生產快餐式的設計,玻璃鳥系列誕生至今幾十年來仍然是好的產品設計,迄今為止生產出新的產品來仍被消費者追捧。

“Iittala”玻璃鳥系列 奧瓦·托伊卡
北歐玻璃設計在結構上更加趨向功能性表達,在外形上大多是簡單的線條組合構成,讓人一目了然,使最普通的人群都可以看懂,沒有審美上的閱讀障礙,因此北歐的玻璃設計又具有一種親和力而不會使人產生距離感,這也很符合北歐設計中,為大眾服務的理念。

“Im Boocaraff”水瓶Nornay says

“swirl”碗雷納·漢森
各國設計可謂是各具特色,不變的是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我想這不僅是設計師要思考的問題,也是我們現代人應該思考的問題,在適當的時候學會享受生活,享受設計給我們帶來的體驗,感受它們的美好與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