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璐
(西南大學,重慶400715)
對于貴金屬材料表面上沉積過渡金屬(TM)原子的研究,已經(jīng)證實具有巨大的磁各向異性能(MAE)。高MAE 值是磁穩(wěn)定性能的重要指標之一,也是磁體能否作為磁記錄介質需要考慮的重要參數(shù),在自旋電子學、數(shù)據(jù)存儲和量子計算等方面有著巨大的潛在應用價值。原子尺度磁體的MAE 主要來源于自旋軌道耦合(SOC),為了尋求具有大SOC 的體系,第一排過渡金屬成為首選,與精細的襯底一起構成原子尺度的磁體[1,2]。但是由于晶體場的影響會使得TM原子的軌道磁矩淬滅,導致磁各向異性能減弱[3]。
稀土(RE)元素作為一種“工業(yè)維生素”,是當前極其重要的戰(zhàn)略資源,被廣泛應用于永磁材料、石油、化工、冶金、紡織等領域。稀土納米結構由于其尺寸和表面效應引起的新型磁性,成為當下科學技術研究的熱點。鑭系金屬原子的磁性質取決于4f軌道的自旋平行電子,且4f 軌道的軌道簡并度高于d 軌道,強局域的4f 電子很難和襯底的spd 電子發(fā)生雜化,這保證了4f 軌道的角動量不會輕易淬滅,未淬滅的大軌道磁矩和SOC 相互作用,能夠很好地改善磁體的磁各向異性能。不同的金屬襯底對負載稀土原子的MAE 影響微弱,而關于稀土元素作為吸附原子和團簇長期以來很少被研究,理論研究發(fā)現(xiàn),稀土原子也具有較大的MAE。在本研究中我們將對RE 原子和TM原子的單原子、組合二聚體進行了密度泛函研究,我們期待金屬襯底表面的RE 原子和TM原子結合會有更佳的表現(xiàn)。同時MAE 可以通過施加外界電場和改變外界環(huán)境來有效地調節(jié)和控制,這對于它在自旋電子學領域的潛在應用是有益的,將會滿足器件小型化的需求,記錄密度和信息存儲容量也會有提升一個新高度。
本文所有的計算都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論(DFT)的VASP程序包進行。由于過渡金屬元素和稀土元素含有d 殼層電子或者f 殼層電子,原子周期有著劇烈的電荷密度變化。對于鑭系原子來說,由于具有強局域的4f 軌道,電子相關效應可能對其磁性起重要作用。傳統(tǒng)的局域密度近似(Local Density Approximation,LDA)[4]方法在處理這些元素時就會存在明顯的誤差。通常的DFT 計算通常采用均值近似來處理電子- 電子相互作用,使得結果傾向于使f 態(tài)非常接近費米能級,從而導致帶隙太窄。我們采用Perdew-Burke-Ernzerho(fPBE)的廣義梯度近似GGA(Generalized Gradient Approximation, GGA)來準確描述體系電子密度的不均勻性[5],處理電子交換和相關性。因此,DFT + U 校正用于改善DFT 給出的強相關系統(tǒng)的描述不足,它增加了一個哈伯德修正項(U)以恢復整數(shù)占有時能量的不連續(xù)性,是平面波DFT 中較流行的對抗自相互作用的方法之一,通常能很好地平衡精度和計算效率。沉積體系由沉積表面和沉積原子構成,表面由4×4 單元格超胞構成,同時在z 方向上有12的真空層,并考慮所有可能沉積位置進行計算,如圖1 所示。計算時截斷能取值是450 eV,k 點設置為5×5×1, 總能量收斂標準為10-5eV,每個原子的受力標準是0.01eV。

圖1 Ir(100)表面不同沉積位置,其中灰藍色表示第一層Ir 原子,黃色表示第二層Ir 原子
由于Eu 原子和Cr 原子在Ir(100)面沉積存在不同的沉積位點,形成體系的穩(wěn)定性也各有不同,考慮體系的對稱性,我們將分析沉積原子沉積在金屬表面的頂位,空位和橋位這三種情況。將體系進行充分的結構弛豫得到的最優(yōu)結構,然后再進行靜態(tài)自洽計算。計算結果表明在所有結構中,最穩(wěn)定的吸附位點是空位吸附。這與以往研究中其他原子在面心立方過渡金屬(100)面上吸附結果一致[6-8],這是由于空位是三種情況中的高配位點,同時根據(jù)靜態(tài)自洽計算得到的自由能表明,吸附原子與表面原子結合較強,相應的對稱性就越高,結構就越穩(wěn)定。
為了研究體系磁性能,計算了單個原子以及Er-Cr 二聚體的磁各向異性能,以及沿面內外方向的軌道矩和自旋矩。我們列出了最穩(wěn)定結構中沉積原子的軌道磁矩、自旋磁矩和體系總的磁矩。在自旋軌道耦合計算中,設置兩個不同的磁化方向,兩個磁化方向的能量差值定義為磁各向異性能MAE,其中和分別是磁化方向沿面內方向、面外方面的體系能量,差值為正值時表示其易磁軸垂直于體系表面。由于4f 和5d 軌道有著窄帶隙,這些軌道上的原子可能存在著很強的相關性。因此,在整個計算中我們采用了DFT+U 的算法對吸附體系進行了計算。根據(jù)已有文獻分析,我們將4f 和5d 軌道的有效Hubbard U 值分別取為7.349eV 和3eV。通常情況下,占位庫倫斥力促使電子占據(jù)不同的軌道,從而導致MAE發(fā)生改變。由表1 可知,晶體場對吸附原子的軌道磁矩影響使得原有的軌道磁矩淬滅,兩個方向的磁矩值幾乎為零。雖然稀土原子由于4f 軌道具有強局域性,但是由于Eu 原子的4f 軌道和Ir 的5d 軌道之間發(fā)生了磁性的相互耦合作用,因此導致了Eu 原子及其二聚體的軌道磁矩值降低。軌道磁矩雖然淬滅了,但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三個體系都具有較大的磁各向異性能。我們發(fā)現(xiàn)Eu-Cr 二聚體沉積體系具有巨磁各向異性(GMAE),超過了40 meV。

表1 沉積不同原子在Ir(100)面DFT+U 計算總的軌道磁矩(ML)值、自旋磁矩(MS)值,磁各向異性能(EMAE)值
我們研究了過渡金屬Ir(100)表面吸附稀土原子和二聚體的磁各向異性,發(fā)現(xiàn)了稀土和過渡金屬原子二聚體具有GMAE和平面外的易磁化軸。同時,利用外加電場控制吸附原子的MAE 將為自旋電子學的研究提供極大的便利。作為潛在的超高密度存儲介質,如果MAE 可以通過機械手段進行操作,它將賦予稀土材料額外的靈活性和便利性。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以及器件小型化的迫切需求,原子磁體的現(xiàn)實操作性帶來了新的研究方向,原子尺度的納米磁體的GMAE 表現(xiàn)出來的優(yōu)越性質,有望獲得新型的高密度磁存儲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