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龍基 韓秀蘭 王 靜
(1、高效清潔燃煤電站鍋爐國家重點實驗室(哈爾濱鍋爐廠有限責任公司),黑龍江 哈爾濱150046 2、哈爾濱鍋爐廠有限責任公司,黑龍江 哈爾濱150046)
急速冷卻換熱管束是乙烯裂解裝置中的關鍵設備,主要作用是將800℃左右的高溫裂解氣迅速冷卻至二次反應溫度以下,減少烯烴損失和回收裂解氣的高位熱能。急速換熱管束通過上下連接件將內外管連接成雙套管結構,入口錐體與下連接件通過環縫對接,裂解氣溫度高,熱強度大,內管與下連接件環縫拼接位置運行工況最惡劣;內外管束長度長,柔性大,內外管束間隙小,排列密集,穿管難度大;運行過程中內管承受高溫,內管伸長彎曲后,套管間隙減小冷卻水流量減少,內管易受熱不均;入口錐體與下連接件焊接完成后需熱處理,入口錐體易產生熱裂紋。如何保證雙套管結構的產品質量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急速冷卻換熱管束內管材質13CrMo4-5,直徑較小,僅為Φ73×7.1mm;長度約20m;外管材質SA-106MGr.B;上下連接件為SA-336MF22CL3;入口錐體為 捏積合金材料。產品結構如下圖1:

圖1 急速冷卻換熱管束
內管與下連接坡口為60°V 型坡口,內管內徑為Φ59mm,操作空間小,焊接過程中可視性差,對正過程中易錯邊,產生焊接缺陷后,該位置無法返修只能切斷后重新加工坡口。
內管與下連接件坡口設計為U 型坡口,且內管與下連接件坡口為非等角度結構,擴大了焊接過程中的可視范圍,且內孔焊焊縫采用M-GTAW 焊接完成,保證全焊透,提高了焊接質量。

圖2 內孔焊原結構示意圖

圖3 改進后內孔焊示意圖
內孔焊定位工裝:
為保證內管與下連接件坡口對正,設計了定位工具,確保裝配過程中內管與下連接件對齊,保證焊接不錯口。與焊縫接觸端為銅墊,不與焊縫熔合,銅墊內部預留焊接槽,槽深為背部焊腳高,能夠使焊縫單邊焊雙面成型質量更有保證。
內外管長度較長約為20m,柔性大,內外管束套裝時,內管移動過程易發生轉動且穿管至中間部位內管出現下沉,增加了穿管難度。為保證穿管順利,內管前端采用機械牽引,后端利用助推小車輔助前進,降低了穿管過程中的摩擦力;設計了行進軌道和助推小車,保證內外管束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穿管時,將多個助推小車安裝在行進軌道上,拖起內管并隨內管一起前進,使內管端部進入外管時始終保持水平進入;利用軌道側定位支撐,防止內管旋轉,并在外管端部裝好導向套,防止穿管過程中內管附件磕碰外管坡口。通過套裝工裝,可快速的完成穿管工序,縮短產品制造周期(圖4)。

圖4
根據理論分析和加熱變形試驗,設計了內置式電阻加熱裝置,利用溫控柜控制加熱溫度和加熱時間,保證內管伸長長度。利用加熱后管子的伸長量計算公式,△L=L×a(T2-T1),其中T2為管子加熱溫度,T1 為管子的初始溫度,α 線膨脹系數,L 為管子加熱長度,△L 為管子的伸長量,確定了內管加熱長度L=2m,加熱溫度為320℃,保溫時間30min。內管預拉伸后與上連接的焊縫為坡口焊縫和角焊縫的組合焊縫,為保證焊縫的質量,確定了最終坡口為單V 型坡口,角度為40°,內管與上連接件的單側間隙3mm。

圖5 預拉伸試驗和產品示意圖
下連接件材質為SA-336MF22CL3,下錐體材質為Incoloy800HT,為降低異種鋼的焊接應力和避免焊后熱處理,更改下連接坡口,確定了坡口和堆焊尺寸,在坡口位置堆焊鎳基隔離層,待內外管束整體熱處理后再與下錐體進行同種鋼焊接,提高了焊接質量。

圖6 下連接件堆焊尺寸和實物示意圖
通過一系列試驗及工藝制造技術的不斷完善,現已成功完成了多臺急速冷卻換熱管束的制造生產制造。在不斷改進工藝制造方案的過程中,很好的保證了產品的設計要求和使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