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程昱 姚進
(湖南工業大學包裝設計藝術學院,湖南株洲 412000)
人因自然而生,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是全人類永續發展的大計。然而近幾年來,伴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快遞業務呈現井噴式發展,快遞行業迅速成為促進中國經濟發展與就業增長的朝陽產業。據國家郵政局[1]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 年中國快遞業務量完成635.2 億件,累計實現業務收入7 497.8 億元。隨著快遞行業的快速發展,快遞包裝問題接踵而至。2019年耗用編織袋約53 億條、塑料袋約245 億個,膠帶約430億米,封套57 億個[2]。與日俱增的快遞包裝垃圾,造成更為嚴峻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快遞行業要發展,就要對快遞包裝進行科學管理,實現綠色快遞、綠色物流。
快遞行業的發展帶來的是快遞包裝使用量增加,傳統包裝循環利用率低且對環境污染大,研發使用新型快遞包裝已成為大勢所趨。在這樣的環境下,可循環利用的共享快遞盒應運而生。
共享快遞來源于共享經濟,其實質就是將閑置快遞員使用權與用戶寄件需求信息更好地鏈接起來,通過就近原則最優匹配兩者的信息,提高時效性,降低邊際成本,共享快遞運作流程,如圖1 所示[3]。隨著共享快遞成為快遞行業的“新風向”,一些企業和科研機構陸續研發出多種共享快遞包裝具體方案,在社會上推廣使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如表1 所示,根據各類共享快遞包裝與傳統快遞包裝對比分析,傳統快遞包裝因其材料單一、緩沖資源浪費、回收困難等原因,導致快遞包裝生命周期短,而共享快遞包裝因其環保材料的使用,堅固結構的應用,有著綠色循環等優點,但在實施共享快遞包裝過程中,面臨著成本增加、應用受限、回收循環等困難,如果這些問題不解決,“共享快遞盒”只能是“看上去很美”。
包裝生命周期是指由包裝材料的采集與配制、包裝生產與制造、包裝運輸、銷售、使用,以及廢棄包裝無害處理和再循環利用等環節組成的全部過程的總和[4]。包裝生命周期設計以維護自然界健康作為設計出發點,首先應滿足資源消耗最少和環境污染最低的要求,從設計目標的建立、設計構思的形成、選材及制作(市場和批量生產)以及包裝回收利用等每個環節,最大限度地降低環境污染和資源消耗[5]。
包裝生命周期設計作為綠色發展的關鍵技術之一,在共享快遞包裝設計中,應縱觀整個生命周期,如表2所示,將共享快遞流程逐環分解,對共享快遞包裝問題的治理實行全面覆蓋。
2.2.1 生產資源消耗大 共享快遞真正的價值是實現可多次循環的快遞包裝。為延長生命周期,共享快遞包裝設計問題便接踵而至。具體而言,共享快遞包裝相比傳統快遞包裝的批量紙箱生產、自助打包封箱形式,其采用的是堅實耐用的環保材料、繁瑣嚴密的安全結構,從而使生產制造難度加大、生產能源消耗、制作成本上升,前期生產制造成本無人“共擔”,共享快遞難以大批量生產及推廣應用。
2.2.2 下單應用范圍小 共享作為共享快遞包裝的核心,快遞包裝應滿足產品與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隨著互聯網經濟迅速發展,人們對物品的選擇呈多樣化,使共享快遞包裝力不勝任。一方面,在已推廣的共享快遞包裝盒中,共享快遞包裝尺寸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范圍非常狹窄,這意味著共享快遞盒不是真正的“共享”。另一方面,包裝保護功能弱,內包裝物需要紙盒包裝或增加填充物,這仍與傳統快遞包裝形式如出一轍,并且包裝附屬功能少,無法滿足不同屬性產品功能需求,只能另辟他路。例如生鮮產品,則需在物流鏈添加冷鏈分支,由此產生大量的能源消耗及附加成本,后續附加成本無法估量致使不少商家裹足不前。
2.2.3 運輸堆碼難整合 由于共享快遞包裝的重量及尺寸問題,在運輸派送環節尤為相形見絀。一方面,如果為滿足產品多元化需求,其共享包裝尺寸劃分需多樣化,參差不齊的快遞包裝導致運輸堆碼空隙率過大,影響運輸效率,增添運輸附加成本。另一方面,傳統瓦楞紙紙箱的重量輕,例如6 號郵政優質3 層紙箱只有150 g[6],而采用塑料材質的共享快遞包裝因重量體積問題,單次運輸配送量會比使用傳統包裝配送量少,不僅會降低快遞員的配送積極性,且會產生額外的派送成本。
2.2.4 回收打包不便捷 共享快遞真正價值的實現是循環使用的快遞包裝,這不僅需要快遞業提供良好的回收體系,更需要消費者的全面參與,兩者之間相輔相成。根據上述調研分析,在回收過程中,由于部分共享快遞廠家為強化快遞保護功能,采用穩固包裝結構,消費者難以將共享快遞回收處理,爾后快遞員則需將使用后的快遞盒打包運回,因快遞盒結構固定而造成空箱運輸,導致空間浪費、能源損耗及成本增加。

圖1 共享快遞運作流程

表1 各類共享快遞包裝與傳統快遞包裝對比

表2 共享快遞包裝生命周期各環節問題分析
2.2.5 再利用處理難修復 共享快遞生命周期延長的節點在于共享快遞包裝的循環再利用處理,而共享快遞再利用處理過程中,共享快遞包裝多為一體化結構,材料由普通PP 材料制成,具有輕便、環保、耐摔、可重復利用的特點,但塑料盒本身的使用壽命有限,屆時大量的損壞的共享快遞盒無法進行局部的替換再利用,導致資源浪費,有違共享快遞綠色環保理念。
在包裝全生命周期中的設計環節本身的資源消耗較小,耗能有限,但包裝設計的好壞卻能控制和影響包裝全生命周期各環節的可持續發展。通過上述全生命周期各環節對共享快遞包裝具體要求及現狀分析,嘗試使用包裝的節能低碳設計、模塊化設計、可折疊設計、可維修設計等設計方法[7],結合筆者共享快遞包裝創新案例具體說明,以期拋磚引玉,助力解決共享快遞包裝全生命周期各環節問題,促進共享快遞可持續發展。
生產節能低碳化是對包裝全生命周期過程中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進行全面優化,盡可能地減少能源消耗量,生產出與原來同樣數量、同樣質量的包裝,或者是以原來同樣數量的能源消耗量,生產出比原來數量更多或數量相等質量更好的包裝[8]。在共享快遞全生命周期中,能源消耗大是引起附加成本提高和環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節能低碳設計方法對共享快遞業的可持續發展非常重要。在材料選擇方面,面對循環利用的共享快遞包裝,應從時間維度擴展,將傳統的包裝設計和制造階段的材料節能向包裝全生命周期整體材料節能拓展,不僅選擇易加工的包裝材料,還應考慮運輸過程中材料的耐磨、抗壓等性能,包裝回收時材料的降解性及再生產性;在包裝造型方面,選擇少無切削加工的造型設計,簡化加工,降低包裝制造過程中能源消耗。因此筆者結合共享快遞功能需求,在材料的選擇上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如圖2 所示,這款“Rebox”多功能共享快遞包裝采用PP 材料。在化學性能上,PP 材料穩定性強,耐熱耐腐,可應用于大范圍商品;在物理性能方面,具有牢固耐用、質量輕等特點,生產過程無毒、無臭、無味,使用過程對被包裝物零污染,包裝廢棄對環境無污染,從而有效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
模塊化指的是利用模塊的概念劃分產品或系統進行設計和生產組織的思維。將模塊化設計引入共享快遞包裝設計中,在全生命周期中能夠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的同時,還能降低制作成本,并且提高設計效率。
3.2.1 下單模塊化拼接 當前消費者需求呈現多樣化和個性化趨勢,如果按照批量準則,共享包裝成本將會越來越高。但包裝模塊化設計以通用化和標準化的零部件模塊,在下單環節組成個性化產品,在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同時不增加或者少增加包裝成本和資源消耗。例如筆者在“Rebox”多功能共享快遞包裝基礎上添加了模塊化設計方法,在線上下單環節,通過消費者需要或智能推薦,合理選擇適用于產品的快遞包裝模塊,以模塊拼接方式滿足產品多樣化需求。這款共享快遞包裝模塊包含緩沖模塊、保鮮模塊、拼接模塊、固定模塊、連接模塊及包裝底座,應用于共享快遞全生命周期,如圖3所示。其中拼接模塊、連接模塊、包裝底座構成基本快遞包裝需求,剩余模塊可根據消費者選擇,自由拼接。例如面對易碎物品時,可選擇TPU 材質充氣氣囊的固定模塊鑲嵌到拼接模塊中,進行固定防震,或在此基礎上根據使用者需求,添加PU 材質的緩沖模塊,強化保護功能;面對生鮮產品時,可以采用外殼HDP 材質,內容物為高分子聚合物的保鮮模塊,進行保鮮。

圖2 “Rebox”多功能共享快遞包裝

圖3 “Rebox”模塊化拼接
3.2.2 運輸模塊化組合 在包裝多樣化發展同時,包裝不規則堆放運輸,造成的空間縫隙率過大,從而上升運輸附加成本。通過包裝模塊標準化,規范包裝運輸,是推動包裝秩序化管理的有效措施。例如筆者在設計這款“Rebox”多功能共享快遞包裝時,規范模塊大小,嚴格劃分包裝尺寸,化多為一,將共享快遞包裝分為L 號共享快遞 60 cm×60 cm×60 cm;M 號共享快遞 30 cm×30 cm×30 cm;S 號共享快遞 15 cm×15 cm×15 cm,通過模塊組合堆碼,有效提升空間利用率,如圖4 所示。

圖4 “Rebox”模塊化組合

圖5 “Rebox”可折疊結構

圖6 “Rebox”維修可替換
包裝回收性設計是指為回收利用、資源循環和包裝壽命期末而進行的設計。通過提高零部件及材料的再使用率,在產品完成使用功能后,經過回收處理又重新變為可利用資源,延長包裝生命周期[9]。不能方便回收的快遞包裝一定是不易拆卸組合的快遞包裝,因為拆卸的復雜程度給回收造成阻礙和困難,降低回收利用率??刹鹦督M合設計是指產品設計的初期,在滿足產品性能和功能的前提下改進產品的裝配結構,充分考慮產品的可拆卸性,使產品易于拆卸,盡可能降低產品的拆卸成本和總成本,最終達到減少廢棄物的排放、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目的。共享快遞包裝的可拆卸組合功能適用于包裝全生命周期,是實現快遞包裝循環再利用的一個重要手段。筆者設計的這款“Rebox”多功能共享快遞包裝結合轉軸結構,如圖5 所示。在包裝回收時推動快遞包裝四側,可將快遞包裝折疊存放,節約回收儲運空間,減少運輸回收次數。據統計,回收一個普通M 號快遞包裝所使用空間相當于可以存放4 個M 號“Rebox”多功能共享快遞包裝。
包裝維修性設計是指包裝在規定的條件和時間內,按照規定的程序和方法進行維修,同時又能恢復或保持其規定狀態能力,其目標是達到便捷性和經濟性的維修操作。例如“Rebox”多功能共享快遞包裝在回收再利用環節中,采用模塊分解方式,不同于往常共享快遞包裝維修時牽一發而動全身。當“Rebox”多功能共享快遞包裝某一部位破損時,可將其破損模塊進行拆卸、替換,從而做到節約資源,循環再利用,如圖6 所示。
面對2022 年全面建立嚴格有約束力的快遞綠色包裝標準體系的提出[10],加強快遞綠色包裝標準化工作,妥善處理快遞包裝污染問題,已成為行業轉型升級、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分解快遞全生命周期各環節,逐環解決快遞包裝問題,并對共享快遞包裝進行創新設計,為綠色物流、綠色包裝發展提供了一種行之有效的解決路徑及具體設計方案。面對共享包裝的發展趨勢,在以解決問題為目標導向,以設計方法為路徑依賴的同時,還應加大對快遞包裝環保材料的研發及健全快遞回收的管理體系等[11],從而做到以點帶面、以片促面,構建共享快遞可持續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