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承飛,劉立華,段見提
(1.莒南縣劉大河水庫管理所,山東 莒南276600;2.莒南縣水利局抗旱服務中心,山東 莒南276625;3.莒南縣洙邊水利服務中心,山東 莒南276627)
莒南縣地形北高南低,最高山峰海拔高程(黃海基面)662.2 m,山地面積236 km2,地勢呈脊背形傾斜。全縣大于10 km的河流31條,除沭河、潯河外,多源于縣域境內,有大型水庫1座,中型水庫3座,汛期中型管理水庫1座,設有陡山水庫管理處,石泉湖水庫管理所、相邸水庫管理所、大山水庫管理所、劉大河水庫管理所,負責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日常管護、運用調度等,確保水庫安全運行。
目前,莒南縣的1座大型水庫及3座中型水庫先后根據大壩安全鑒定進行除險加固,對主體工程進行加固維修;通過爭創國家級、省級規范化管理單位,對監測預警系統進行提標升級,4座水庫的硬件設施都得以升級改造。
為有效做好防汛備汛工作,莒南縣下發《莒南縣防汛抗旱指揮部關于做好2020年防汛準備工作的通知》,修訂完善大中型水庫《2020年汛期控制運用計劃》《2020年防御洪水調度方案》、小型水庫《2020年防洪搶險應急預案及調度運用方案》,落實各級防汛責任,確保搶險轉移路線、聯絡方式、報警信號、群眾遷移安置等各環節措施,不留隱患。
分單位自查、行業檢查和防指綜合檢查3個層次逐級開展檢查,確保每一個單位、每一個工程、每一個環節全部檢查到位,及時發現并排除隱患。縣防汛抗旱指揮部根據單位自查和行業檢查情況,對各鎮街防汛準備工作進行綜合檢查。對于檢查發現的問題,建立整改臺賬,逐一落實整改措施、整改時限和整改責任人,確保隱患整改到位,保障全縣在主汛期安全度汛。
莒南縣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補充完善項目已完成83個自動一體站(水位站、雨量站)、17處防汛視頻會商系統(1個縣級平臺、16個鎮級平臺)和2處視頻站、96處村級預警廣播接收站、14處鎮級預警廣播發射站,91處簡易雨量站,提升預警預報能力。
莒南縣現有大中小型水庫189座,塘壩2 001座,流程15 km以上河流18條,河流總數129條,度汛工程眾多,防汛任務艱巨。由于部分防汛工程建設年代早,受當時技術水平限制,建設標準普遍較低且管理不到位,防汛能力較低。其中,全縣塘壩約80%修建于20世紀六七十年代,建設標準較低,壩身單薄,塘壩溢洪道等配套設施不全,且多為頭頂壩、連環壩。隨著自然老化,安全防汛功能進一步萎縮,其中87.5%帶病運行。同時,由于村級資金不足、技術薄弱等原因,管理上呈現無防洪預案、無通訊設備、無照明設施、無料物儲備的“四無”狀態,防洪能力較低。另外,雖已對189座大中小型水庫進行除險加固,但基本上都未經歷過較大暴雨洪水,抗洪阻洪能力仍有待檢驗。境內河流除雞龍河、龍王河、洙溪河、潯河等河流進行過河道治理,其他河道均存在無河堤護岸、無攔蓄設施等諸多安全隱患,防御洪水災害能力較低。
鎮、村兩級均成立預備隊、搶險隊、常備隊“三支隊伍”,每支隊伍規模約為100~150人。由于大多數干部群眾沒有經歷抗洪搶險的考驗,防汛意識較為淡薄,缺少應對洪水災害的實踐經驗,基層防汛隊伍應急訓練不足、實戰能力不強,不能適應抗洪、防汛、救災的需要。目前鎮村防汛隊伍訓練以鳴鑼、吹哨預警,組織群眾轉移等簡單科目為主,在面臨重大險情的時候,難以科學妥善處置,無法滿足防汛工作需要。
各級防汛物資儲備多是編織袋、沙土、石子等常規、基礎性防汛抗旱物資,儲備物資種類少,搶險設備材料技術含量低,物資缺口較大,尤其缺少大型機械、專業機械的儲備。根據《防汛物資儲備定額編制規程》(SL298-2004)的要求,應按要求足額配齊防汛物資,且3年一更新,其中每座小(二)型水庫編織袋數量不少于1 500條,每座小(一)型水庫編織袋數量不少于4 500條,每座中型水庫編織袋數量不少于9 000條。莒南縣每座小(2)型水庫的管理房面積狹小,無法儲備有關文件規定的上千條編織袋、鐵絲、木材等防汛物資。
因機構改革人員劃撥等原因,全縣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補充完善項目自動一體站(114處)、防汛視頻會商系統(19處)、視頻站(3處)、村級預警廣播接收站(132處)、鎮級預警廣播發射站(17處)、簡易雨量站(120處)等設施僅由縣水利局1名工作人員進行管理維護,鎮村未配備管理人員,且有關人員技術水平不高,難以進行配合管理維修。
建議出臺有關文件,撥付專項經費用于水毀工程修復維護,保障施工質量,所有度汛重點工程的防汛料物備齊備足,尤其是落實好重點險工險段的料物,摸清料源,登記造冊,保證搶險時拿得出、用得上、保得住。群防隊伍做到定領導、定人員、定任務、定工程、定崗位,確保抗洪搶險隊伍在緊要關頭拉得出、搶得上、守得住。同時,加大信息化建設資金投入,引進從事信息化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有效防止洪澇災害。
組織開展專項培訓,重點針對小型水庫、塘壩的“三個責任人”進行培訓,學習雨情監測、預警預報、安全管理知識,增強責任心和使命感,發現問題及時上報與緊急處理。做好應急預案的修訂與演練工作,增加防汛演練專項資金投入,開展覆蓋所有防汛人員的防汛應急演練,通過演練提高實戰效果。
建立健全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運行維護管理機制,將運行維護費用納入正常經費,確保發生故障時能得到及時檢修,在山洪災害防御中充分發揮作用,確保防治體系長期穩定發揮效益。另外加強操作人員的技術培訓,確保人員能夠熟悉平臺系統、熟練操作。
加強預報預警,既要強化對外宣傳,又要強化對內宣傳、網絡宣傳,充分利用村村通廣播發布最新的氣象信息和汛情,普及防汛及山洪災害的基本知識,增強群眾防災避災意識,提高自救能力。
水利防汛工作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全力做好防汛基礎設施建設工作,補齊水利工程短板,全面提升水利設施防汛水平和綜合保障能力,有利于提高各級防汛指揮和防御洪災的能力,提升防洪排澇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