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爽, 杜國山, 周文龍, 張 軍
(1.中國恩菲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北京 100038;2.內蒙古黃崗礦業有限責任公司, 內蒙古 赤峰 025300)
鎢在地殼中的含量為1.1×10-6,當今世界上已發現的工業價值最大、儲量最多的含鎢礦物是黑鎢礦和白鎢礦。這兩種礦在礦床中常與磁鐵礦、黃銅礦、閃鋅礦、錫石等伴生[1]。
內蒙古某選礦廠在生產鐵精礦時,副產錫精礦,該錫精礦中以錫為主,含Sn 30%~43%;還含有WO37%~15%。在出售這種錫精礦時鎢無法計價,造成經濟損失。為了回收其中的鎢,需要將鎢將從混合精礦中分離出來,形成錫精礦和鎢精礦兩種產品,分別外售。
鎢錫精礦經物相分析表明:鎢以鎢酸鈣的形態,錫以錫石(SnO2)形態,鉬以鉬酸鈣的形態,砷以臭蔥石(FeAsO4)及毒砂(FeAsS2)形態,磷以羥磷灰石[Ca5(PO4)OH]形態,其他如硅、鈣、鎂以氧化物形態存在于鎢錫精礦中。當用氫氧化物或碳酸鈉加壓浸出過程中,鎢、鉬和以FeAsO4形態的砷與堿或碳酸鈉作用進入浸出液中,錫石及其它雜質不與堿或碳酸鈉作用而留在渣中,從而使鎢和錫得到有效分離。

表1 精礦化學成分

表2 精礦物相分析
由化學分析得知:鎢錫精礦WO3的含量為7.43%,屬于低品位白鎢礦與錫石的混合礦物。對于此類礦物的分離,可采用選礦法或冶煉分離法。選礦領域在開發新的選礦藥劑,采用新的工藝流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2-4]。冶煉分離可采用的成熟工藝有氫氧化鈉加壓浸出、碳酸鈉加壓浸出、碳酸鈉燒結——水浸出以及酸分解工藝[5]。
酸分解工藝可以處理白鎢礦,也可以處理黑鎢精礦。但是在酸浸過程中,礦石中的磷和砷的含量對浸出過程有重要影響。當磷、砷含量高時,浸出過程中形成的磷酸和砷酸與鎢酸形成可溶性雜多酸([PW12O40]-3和[AsW12O40]-3),從而造成分解母液中鎢的含量增加,使鎢的回收率急劇降低。酸分解法對原料要求嚴格,此法基本上只能處理高品位、雜質少的鎢精礦,而不能處理磷砷含量高的鎢礦。當用酸處理低品位鎢礦時,流程長、回收率低。特別是采用鹽酸分解生產環境差,對設備腐蝕嚴重,不適合處理本項目中的鎢錫精礦。
若采用氫氧化鈉加壓浸出工藝,只有當NaOH用量為理論用量的8倍時,方可將浸出渣中的WO3降至0.4%以下,更為重要的是,采用NaOH加壓浸出法提取鎢時約有40%的錫會被浸出,損失嚴重。同時,約有40%的砷也會被浸出。因此,NaOH加壓浸出法也不適合本項目的鎢錫精礦中鎢的選擇性提取。
碳酸鈉燒結——水浸法處理鎢錫精礦工藝,在碳酸鈉用量為理論量的三倍,燒結溫度為800 ℃的條件下燒結2 h后,用水浸出燒結熟料,浸出渣中的WO3可降至0.3%以下,浸出率可達93%。錫幾乎不被浸出,可實現鎢錫的高效分離。但是,在碳酸鈉燒結——水浸過程中約有70%的砷被浸出,后續分離除砷困難。
碳酸鈉加壓浸出工藝處理鎢錫精礦,在碳酸鈉用量為理論量的4倍,反應溫度為180 ℃,液固比為2∶1的條件下反應5 h,浸出渣中的WO3可降至0.4%以下,浸出率達95%以上。錫幾乎不被浸出,砷的浸出率亦很低??蓪崿F鎢錫的高效分離。
綜合考慮鎢的浸出率、鎢錫分離效果及雜質的浸出行為,經多方實驗論證,決定采用碳酸鈉加壓浸出法處理。
工程采用的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工藝流程圖
由選礦廠運來的鎢錫精礦裝入料斗用天車吊入精礦倉,通過螺旋輸送機以500~600 kg/h的加礦速度連續送入FE- 400型振動球磨機,同時按1∶1加入水,在振動頻率為980 cpm下細磨,球磨機出口粒徑-325目≥占比95%以上。磨后礦漿溜入調漿槽,加入濃度為20%的碳酸鈉溶液調漿后泵入加壓浸出釜中。加壓浸出釜材質為15CrMoR,采用電加熱模塊進行間接加熱,將釜內料漿在3 h之內升溫至一定溫度進行加壓浸出。保溫保壓浸出5 h后,打開釜頂的放料閥門,料漿在壓力作用下通過連接管路進入閃蒸釜進行閃蒸降溫,閃蒸釜選用的設備材質為Q345R。閃蒸得到的蒸汽返回調漿槽,直接加熱礦漿。生產中實測,閃蒸得到的蒸汽可將待預熱的礦漿由15 ℃加熱至90 ℃左右,降溫后的料漿自流進入中間槽,用壓濾泵泵入廂式隔膜壓濾機壓濾。濾餅通過帶式輸送機送入60 m2雙槳葉干燥機進行連續烘干,烘干后包裝成產品外銷。濾液自流進入玻璃鋼材質的濾液貯槽供下一步處理。
濾液貯槽的浸出液自流進入搪瓷材質的沉鎢槽,緩慢加入1∶1的鹽酸調節pH值至4~5,加熱至90 ℃攪拌,碳酸根以CO2的形式排出。加入固體片堿,將pH調整至9后,加入氯化鈣水溶液,升溫至90 ℃攪拌以沉淀出CaWO4。反應1小時后將料漿經中間槽用壓濾泵泵入廂式壓濾機壓濾。產出的濾餅人工裝入CT- C- Ⅳ熱風循環烘箱干燥,稱量包裝銷售。濾液送廢水處理工序。在浸出液與鹽酸反應過程中產生的尾氣經堿液吸收后達標排放。

圖2 主要工藝設備連接圖反應機理
(1)加壓碳酸鈉浸出
加壓碳酸鈉浸出過程中CaWO4、CaMoO4與碳酸鈉反應生成可溶性鎢酸鈉、鉬酸鈉。其他成分不與碳酸鈉反應而留在渣中。
CaWO4+Na2CO3=Na2WO4+CaCO3↓
CaMoO4+Na2CO3=Na2MoO4+CaCO3↓
(2)脫碳酸根反應
在碳酸鈉加壓浸出過程中,加入的碳酸鈉的用量為理論計算值的4倍,因此浸出液中含有過量的Na2CO3,若不加鹽酸中和除去,過量的碳酸鈉將會在沉鎢過程中因過量的Na2CO3和CaCl2反應生成CaCO3而降低白鎢精礦的品位。
2HCl+Na2CO3=H2CO3+2NaCl
H2CO3→H2O+CO2↑
(3)白鎢沉淀
浸出液中的WO3、MoO3以Na2WO4、NaMoO4的形態存在于弱堿性介質中。加入CaCl2反應生成CaWO4和CaMoO4而沉淀。
CaCl2+Na2WO4=CaWO4↓+2NaCl
CaCl2+Na2MoO4=CaMoO4↓+2NaCl
采用該生產線處理鎢錫精礦,得到的錫精礦中WO3含量可穩定在0.4%以下,鎢浸出率達95%以上,影響后續鎢冶煉流程的主要雜質錫和砷浸出率小于0.01%而留在錫精礦中。經過加壓浸出,由于WO3溶解進入溶液,錫精礦中Sn品位較原料提高2%~3%。沉淀得到的白鎢礦中WO3含量穩定在60%~65%之間,沉淀率可達99.8%。2013年3月該生產線建成,一次開車成功并安全平穩運行至今。7年來累計處理鎢錫精礦約3萬t,產出白鎢礦4 000 t左右,為企業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