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全科醫生模式治療社區老年慢性疾病的臨床效果。方法:選規干預,觀察組加入全科醫生模式,對比兩組最終干預效果。結果:觀察組干預后的個人健康護理行為狀況評分(合理用藥、自我監測、適當運動、健康飲食、定期復診)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GQOL-74的各項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全科醫生模式下治療社區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可顯著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提高其對自我身體狀態和疾病影響的認識,從而強化自我防護能力,以改善慢性病的控制效果,提升生活質量。
關鍵詞:老年慢性疾病;社區管理;全科醫生模式;效果分析
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脂血癥等是臨床常見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主要發生在中老年群體中,具有發病率高、病程長等特點,需要長期用藥[1]。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是慢性病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幫助慢性病患者糾正不正確治療行為及就醫問題。為了深入探究老年慢性疾病的有效治療方法,本文就全科醫生模式下的臨床治療方法進行探究,對具體的治療方法和干預效果進行闡述,詳細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擇選2019年5月~2021年5月10月于我院治療的124例老年慢性病患者,采用簡單隨機化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2例。觀察組男性33例,女性29例;年齡64~88歲,平均(74.36±4.21)歲。對照組男性34例,女性28例;年齡65~87歲,平均(74.21±4.29)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社區常規干預,指導患者定期按時服藥,合理控制飲食,并且要定期進行血壓、血糖、血脂及心電圖等檢測[2]。觀察組加入全科醫生模式:①建立個人檔案:分析患者病情,根據病情為患者制定對應的治療方案,并根據患者基本情況及病情信息,建立專人健康檔案。②認知教育:為患者發放疾病知識手冊,定期舉辦健康知識講座。③心理干預:與患者進行交流,對其心理狀況進行評估,給予針對性的心理疏導。④飲食護理:根據患者的病情制訂飲食方案,對高血壓、糖尿病患者需低鹽、低脂飲食,可食用富含纖維素、維生素和高蛋白的食物等[3]。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干預后的個人健康護理行為狀況評分,GQOL-74評分。個人健康護理行為狀況評分采用上門回訪或電話回訪方式進行問卷調查,生活質量以GQOL-74量表進行評價。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 )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或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個人健康護理行為評分比較
觀察組合理用藥、健康飲食等各項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GQOL-74評分比較
觀察組心理、軀體以及社會功能、物質生活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慢性病治療周期長、起效慢、病情反復、難治愈,嚴重威脅患者日常生活質量,加上老年患者抵抗力低下、日漸衰老更容易受慢性病影響[4]。因此開展積極、有效的老年健康綜合服務,制訂合理干預措施,一定程度上能夠控制疾病,改善慢性病患者預后[5]。本文中將全科醫生模式應用于社區老年慢性疾病管理當中,最終取得較為理想的干預效果。
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的個人健康護理行為狀況評分(合理用藥、自我監測、適當運動、健康飲食、定期復診)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GQOL-74的各項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再全科醫生模式下對社區老年慢性病患者進行干預治療,通過知識講座提高患者的自我認識和防護意識,通過心理疏導和飲食指導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和日常飲食,方可有效提高患者身體的抵抗力,也能夠鞏固治療效果[6]。
綜上所述,采用全科醫生模式治療社區老年慢性疾病患者臨床效果顯著,安全性也有所保障,具有臨床參照價值。
參考文獻:
[1]胡丹鳳,皮莉芳,劉云平.基層醫院老年慢性病的預防管理研究進展[J].基層醫學論壇,2020,24(35):5150-5153.
[2]曾喜梅.藥師個體化干預對社區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藥的影響[J].海峽藥學,2021,33(05):132-134.
[3]王翠丹.健康教育護理對社區老年慢性病的防護效果[J].繼續醫學教育,2020,34(12):137-138.
[4]許愛芳.健康管理模式在社區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21,12(11):147-149.
[5]季萍.老年慢性病護理管理模式的構建及效果評價[J].當代護士(上旬刊),2021,28(02):158-160.
[6]周萍萍,張明.我國老年慢性病患者管理與預防保健的重要意義探討[J].中醫藥管理雜志,2021,29(02):227-228.
作者簡介:劉茗(1984-11)女 漢族 本科 貴州湄潭人 主治醫師 主要從事:全科醫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