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欣,奉先登,杜 宇,萬虹亦,劉春秀
2020年2月12日,教育部兩條消息備受關注:1)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將于2月17日開通。教育部整合國家、有關省市和學校優質教學資源,在延期開學期間開通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和中國教育電視臺空中課堂,免費供各地自主選擇使用。2)教育部、工信部聯合發文,要求堅決防止超前過快學習,保護學生視力,防止增加學生不必要的負擔。
其實,疫情只是在線教育火爆的助推劑。艾媒咨詢2019年4月發布《2019中國K12在線教育行業研究報告》披露,2016年到2019年,中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呈逐年增長趨勢,預計2020年達3.05億人。疫情推動下,這個預測數據可能會進一步增大。
因二胎政策等積極的刺激因素,我國新生兒數量自2000年至今,以每年1 500萬人以上的水平增加,新生兒數量的穩定增長使得0~6歲適齡兒童規模基本維持在億級水平。根據億歐智庫對于中國新生兒數量的預測,在2019年至2025年間,正常生育情況下每年新生兒數量基本維持1 000萬以上的增幅增長,因此0~6歲適齡兒童的規模將保持在1億人左右(圖1)。目標用戶群體相對較大的規模上保持穩定,為在線啟蒙教育行業未來發展提供了可以想象的市場空間。
1)盈利趨勢一:選擇嬰幼兒教育。中國嬰幼兒教育市場規模將突破5 400億元!為了搶占先機,在2020年內有很多教育培訓項目會下沉到學前階段,部分早教,幼教機構會繼續保持存量,擴大增量,同時0至3歲孩子的托育,半托及全托機構會有一個爆發期,針對學前孩子的素質、體能、語言、智力、思維、習慣養成等方面的課程開發會加大力度。資本和技術也會持續推進學前教培市場的快速發展,學前教培市場的紅利期逐步顯現,2020年將會爆發。

圖1 億歐智庫對未來5年適齡兒童(0-6歲)規模的統計
2)盈利趨勢二:融入父母教育。基于360大數據分析,0~3歲和4~6歲兒童家庭的媽媽更加關注父母教育,這是學齡前階段情感和感性教育的最佳時間。《關于指導推進家庭教育的五年規劃(2016-2020》,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適應城鄉發展,滿足家長和兒童需求的父母教育指導服務體系。因此,對于許多培訓機構來說,父母教育是一個可以持續發展的細分賽道,在2020年會有一個大的爆發。
綜上所述,無論是從目標市場、細分人群、未來趨勢等多方面來看,選擇0~6學齡前兒童市場作為我們的硬件切入點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目前硬件設備為手機、電腦、平板,對學齡前兒童而言,0~3歲家長幾乎不希望孩子接觸帶屏設備,3~6歲家長希望嚴控孩子使用帶屏設備,但是,一旦孩子開始使用帶屏設備,控制起來就非常艱難,與其堵不如通,提供可管可控的帶屏設備,并且做好與大屏的互動,將傷害降至最低,也許是我們的機會。
自“二胎政策”全面開放,中國家庭結構已由“4+2+1”走向“4+2+2”模式。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全國0~6歲兒童約為1.13億人,2018年母嬰消費市場規模為25 257億元,預計2020年將達到30 000億元、早教市場規模將突破9 200億,針對學齡前孩子的線上教育,尋找服務于這波精準用戶的商業機會,這波精準目標用戶與其他的用戶有個非常大的差異。他們是用戶,但卻不是決策者,決策者是“90后”的媽媽們;他們有痛點,但媽媽們眼中的痛點才是購買痛點。所以,0~6歲的孩子是目標用戶,但目標決策者是“90后”的女性。
我們將“90后”媽媽的需求再一次梳理,將帶學齡前孩子的幾個核心訴求和場景提煉為“好習慣養成”——好好吃飯、好好喝水、好好刷牙、好好學習系列,場景還可以有好好睡覺、好好游戲……

圖2 各類型媽媽群體對產品細分需求
0~6歲的小朋友能指望他們干什么呢,能用工具幫助美媽們在這些場景中有舒適愉悅的體驗就對了,畢竟77%的“90后”孕媽認同“母嬰產品越細越有針對性,更能吸引我”(圖2)。這幾個場景,我們如何用實現美好的體驗就是成功與否的關鍵點,逐步進入細分市場,構建以成長屏為核心的智能兒童生活解決方案,主打的目標群體是“90后”的美媽們,幫美媽們用科技解決帶娃痛點,能讓美媽們好好吃頓飯、睡個覺,不用耗費精力天天跟小朋友為了吃飯、刷牙、睡覺、學習等生活習慣斗智斗勇。
同時堅持我們擅長的領域,在成長屏的軟硬件、運營及內容服務上瞄準細分人群做精耕細作,聚合目標人群剛需的流量產品,與成長屏密切配合,實現打動目標人群的關鍵場景,在好好吃飯、好好刷牙、好好睡覺、好好學習的細分剛需場景中,3~10分鐘的短時間屏幕互動變得可以接受,避免無論成長屏功能天花亂墜,抵不過一句“電子設備傷眼我壓根不讓孩子看”的合理反駁。
成套的產品解決方案,單獨一個應用場景很難凸顯成長屏的必要性,而客廳、餐廳、衛生間、臥室書房等多個剛需場景疊加,幫助成長屏實現家長心目中的合理性。
以成長屏為核心,建立智能兒童產品生活解決方案:圍繞成長屏的核心定義,尋找可以支撐產品定義的專業品牌制造商,構建好好吃飯、好好刷牙、好好喝水、好好學習、好好睡覺等核心生活場景的聯合產品定義,在ID定義、場景定義及宣傳推廣上形成合力,建立兒童產品的專業、有趣、智能的生活場景服務。
1)核心述求:來自于孩子對產品的趣味性是否認可,是否好玩易學,需要為孩子營造出良好的互動性與繽紛感。
2)潛在需求:來自于家長對產品的高品質的需求,他們期望孩子獲取系統化、流程化的權威性內容學習資源。他們比起趣味性他們更關注的是孩子的學習質量(圖3)。

圖3 核心訴求和潛在訴求關系
系列化產品的開發思路,主要聚焦在學習成長和生活工具兩個板塊,圍繞兒童生活中的使用情景展開。逐步構建智能化、趣味化的兒童智能互動產品品牌(圖4)。

圖4 開發思路
以成長屏為核心的智能兒童生活解決方案,如圖5,通過對50多位“80后” “90后”媽媽的訪談記錄,圍繞孩子一整天的主要活動軌跡進行思考,得出其中關鍵場景,在這些場景中或多或少有一些痛點,這就是我們產品需要進入的地方。其中我們定義了內側圈層為我們的核心概念場景,是孩子和父母每一天都會反復的場景,在核心場景下,我們提出了初步的產品概念定義,用于解決核心場景中孩子和父母遇到的問題。
對上述的痛點、價值點我們進行了詳盡的分析、分類和排列,在各種場景下衍生的產品概念進行一一描述并對其痛點提出了初步的解決辦法,但此處并不是最終解決方式,僅僅是幫助后續參與測試的人能更好地理解該場景下的痛點問題。

圖5 差異化:用戶群的核心與潛在訴求
針對產品概念,我們對30位目標人群進行了訪談測試,綜合用戶對每個概念的喜好度評分、印象中最喜愛概念TOP3以及用戶反饋,測試得分:兒童食育(成長屏App/內容)——8.4分;智能兒童牙刷(硬件+成長屏端軟件)——7.9分;液晶小黑板(成長屏端軟件)——7.9分;哄睡兒童智能燈(主要應用于睡前陪伴場景)——7.6分;好好學習(成長屏端軟件)——7.4分;習慣養成(成長屏端軟件)——7.1分;智能呼吸監測設備——6.9分。可以看出:智能兒童牙刷、兒童育食、好好學習與液晶小黑板概念比較受用戶喜愛;其中有用戶提到智能呼吸檢測燈 與哄睡兒童智能燈可嘗試融合。此外,也順便測試了用戶對成長屏的期待,主要有:護眼、便捷移動、可控制兒童使用時間、以及豐富科學的孩子成長相關的內容。
基于以上研究結果和測試結果我們能很一目了然的明白接下來我們應該在那些產品上發力,硬件和軟件必須齊頭并進才能起到相輔相成的效果。
以上就是我們針對目前兒童早教智能產品市場的研究和相關配套產品的定義思路,結合目標用戶和最終場景定義,可形成一系列硬件產品,此研究方法科學且具有持續性,有利于很好的打開智能兒童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