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文顏,唐兆廣
(1.聊城市位山灌區管理處,山東 聊城 252000;2.聊城市重點水利項目服務中心,山東 聊城 252000)
聊城市位于山東省西部,總面積為8 715 km2,全市總人口約為639.7萬。黃河是聊城市主要客水資源,聊城市境內有位山、陶城鋪、郭口、彭樓四大引黃灌區,但受流域降雨豐枯變化和流域內引黃用水量逐年遞增的影響,黃河可利用水量有逐年減小的趨勢。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需水量也在不斷的增加,黃河水無法保障水量,地下水資源開采量逐年增加,導致水源地及周邊地下水位持續下降,形成大面積漏斗區,水已經成為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為了有效扼制這種狀況持續發展,保障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開辟新水源,建設新的供水工程已迫在眉睫。
聊城市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建成運行,具備每年為聊城市增加引江供水量1.79億m3的能力。截至目前,配套工程已經平穩運行4個調水年度(2019—2020年度引水還未結束),共引蓄長江水15 055萬m3,相當于9個東昌湖的蓄水量。
莘縣和冠縣水庫以下供水配套工程在2019年底開始為城鄉生活供水,實現城鄉供水“同源”“同網”“同質”的任務目標,莘縣北部及城區的17個鄉(鎮、辦事處)的57萬群眾、冠縣西部及城區的11個鄉(鎮、辦事處)的45萬群眾喝上長江水。另外,茌平縣生活用水配套水廠項目正在抓緊實施,陽谷縣生活用水配套水廠的各項工作也在積極推進中。
東阿縣配套工程(大秦水庫)已向魯西集團供水超過3 200萬m3,并已成為魯西集團的主要水源,臨清市配套工程(張官屯水庫)向臨清大唐熱電公司等10家企業供水超過1 400萬m3,隨著地下水壓采計劃的實施,將逐步成為臨清城區工業企業的主要替補水源,陽谷縣配套工程(陳集水庫)通過陽谷縣森泉水廠向縣屬企業供水,顯著提升了企業發展質量。
聊城市南水北調配套工程以工業及城鄉供水為主。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是跨流域長距離調水工程,投資規模比較大,以臨清市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張官屯水庫)為例,張官屯水庫主要為工業供水,通過15 km供水管道,直接送到用水企業。現在張官屯水庫工業供水試行價格組成包括:水庫供水服務費、管網供水服務費、基本水費、固定資產折舊、貸款利息和稅金組成,經測算,張官屯水庫工業供水試行價格為4.164元/t,水價高于當地水源工程供水價格,用水成本增加,導致用水企業積極性不高。
地下水壓采成功與否是南水北調配套工程發揮效益最主要的一方面。按照省政府批復的《山東省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整治實施方案》要求,2020年,將實現淺層地下水超采量全部壓減,深層承壓水超采量壓減50%的目標要求。通過近幾年的努力,聊城市地下水開采量逐步遞減,通過南水北調配套等工程逐步置換和替代地下水水源,使得地下水得到回升,地下水生態環境逐步改善,但是通過實際調查發現,部分縣(市、區)地下水壓采力度不夠,依然存在很多未按規定進行封井的現象,甚至部分企業依然超標抽取地下水,不但使地下水環節進一步惡化,而且配套工程難以發揮效益。
建立統一水價制度,逐步推動區域水價改革。2019年11月,省政府發布《山東省落實國家節水行動實施方案》,方案內容對區域綜合水價改革做了特別說明,特別是對長江水、黃河水等跨區域外調水工程受水區提出了明確的改革時間,《方案》要求,到2025年基本完成市縣兩級區域綜合水價改革。省級有關部門應加快政策研判,盡快出臺相關改革成果,各地區也可在條件成熟地方分區域、分行業進行先行試點,積累相關經驗,逐步完善水價改革。
首先,強化政府主體責任。嚴格落實地下水禁采、限采規定,如有必要,可以制訂出臺本地區相關規章制度,分級落實治理任務,將地下水壓采納入政府考核內容,作為對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評價的政要依據。其次,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積極爭取上級資金的同時,落實地方配套資金,公共財政投入適當傾斜,全力推動項目建設。再次,強化事中事后監督管理。在有項目、有資金、有政策的前提下,抓好監督管理是政策落實的關鍵,強化水利、環保、公安等多部門協作,建立聯合協作工作機制,經常性開展本地區地下水壓采集中治理專項執法行動。最后,采取多種渠道和形式宣傳水資源保護宣傳教育,形成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