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語文
筆者自2020年7月份提出牛市下半場以來,以布局主板的低估值周期股為核心策略。但牛市下半場也意味著市場結構性風險越來越大。比如那些在上半場已經漲幅巨大的熱門行業龍頭,在牛市下半場仍在加速上揚,甚至出現趕頂的跡象。
創業板某些短期漲幅巨大的公司,泡沫已經吹得很大了,少則100倍市盈率,多則200-300倍市盈率,已經習以為常。真的是人有多大膽,泡沫就有多大。筆者不由得擔憂,一旦泡泡破了,最終承擔風險的是誰呢?
與創業板某些公司的高估值相比,那些仍沒有實施注冊制的市場或板塊里面,卻有一些價值低估的公司值得認真挖掘。比如,主板和中小板市場就仍有一些不錯的公司,不僅業績成長性好,同時,還具備一定的安全邊際,估值水平也就10倍市盈率,股息率也比較高。
注冊制的某些因素可能提升了科創板和創業板的整體估值水平,同時也大幅抬高了某些熱門賽道龍頭公司的估值水平,這樣的估值水平已經超過歷史均值水平,甚至是歷史罕見的高估值。面對這樣的高估值,他可能會吸引不明真相的跟風者,但也隱含著巨大的風險。
未來隨著泡沫的退潮,我們就能看到某些公司裸泳的機會。所以,巴菲特說過,牛市才是投資者虧錢的主要原因。
正如某位基金經歷所言,我買一只股票,首先考慮的不是未來會上漲多少,而是它的下跌空間有多少。很多投資者受市場某些熱門股漲幅巨大的賺錢效應所吸引,希望能夠快速的獲得三五斗盈利,但不幸的是,當他們沖進去市場買入熱門股時,往往行情已經到了末端。跟風的投資者不幸又將成為市場接盤的韭菜。
而這種游戲每隔5-7年就會重復一次,這樣的游戲對在市場沉浸了20年的投資者而言,也許不是什么新鮮事,但對于某些機構投資者明知有風險還為之,則應該警惕。到底是什么驅動了投資者如此不理性的追逐泡沫呢?
應該是貪婪之心。所謂貪嗔癡正是人性的弱點。蕓蕓眾生,很難擺脫這種人性的弱點。這就是股市常會上下起伏并大幅波動的根本原因。這里面除了某些公司真的受業績波動的原因,但絕大多數時間,股市的波動都是由人心的波動、情緒的波動造成的。所謂業績成長都只是相對長期間才能證偽,而人心的波動卻可以在短時間內創造巨大的價值(價格波動),同時,也會創造巨大的泡沫和風險。
所以,牛市熱門行業業績增長有多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市場情緒和投資者普遍認為熱門公司的業績會持續增長,并由此推動了熱門股股價大幅上揚,同時賺錢效應帶來場外資金的不斷加盟,從而強化了這個賺錢的故事被大眾所接受。在這種牛市故事結束的時候,最終被證明是個擊鼓傳花的游戲而已。
市場周而復始,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