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順
技術是最難把握的事情,但不管最終哪個技術勝出,賣鏟子的企業永遠都能賺錢,比如說鋰電行業中的設備股先導智能,半導體行業中的設備股北方華創和中微公司,無不賺得缽滿盆滿。光伏設備就是那個賣鏟子的行業。
光伏行業技術迭代給設備股帶來預期差,其中HJT電池和硅片環節是重點,目前具備HJT設備供應能力的上市公司有捷佳偉創、邁為股份、帝爾激光和金辰股份,硅片方面的設備商則有上機數控和晶盛機電。
光伏設備企業的邏輯很簡單:一是2021年是光伏行業步入平價上網的元年,新增裝機翻倍式增長將催生大量光伏設備需求;二是一些環節的技術迭代會帶來結構性機會。
從市場空間看,光伏的增量正持續超預期,12月中國光伏協會主辦的2020年光伏行業年度大會上,國家能源局領導表示,“十四五”的光伏發電需求將遠高于“十三五”,預計國內年均新增裝機規模達70GW,樂觀的話將達到90GW,要知道2019年國內新增裝機只有30GW,今年也就35GW的預期。全球市場看,根據權威機構IHS的預測數據,預計2020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142GW,比我們原來預期的還要高,向后看,預計2021年新增裝機需求為158GW,中國和歐盟是主要增量市場,IHS的預測數據向來保守,可能還會超預期。
按年均70GW增量算,未來五年光伏行業復合增速高達58%,一個行業每年保持如此高的增速是很夸張的。更何況最終實現目標的概率還很高,畢竟這是頂層設計推動,美國、歐盟和中國全面參與其中:中國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歐盟有多國提議“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寫入法律;拜登也提出2050年要實現碳中和。這里面特別是中國,目前火電二氧化碳占比仍然高達50%以上,這對電動車、光伏和風電行業都是一個機會,在2020年12月12日我國在巴黎氣候峰會上向世界宣布,203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25%,意味著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
當然,行業增長空間大,不意味每個做光伏設備的企業都有大機會,比如說半導體中的光刻機和刻蝕機企業,市值差距就很大。所以要找到產業鏈各環節中最大的預期差。降本增效是光伏行業永恒主題,降本增效需要技術迭代,有迭代才有預期差。
從產業鏈看,光伏產業鏈大致可分為硅料、硅片、光伏電池片、光伏組件和光伏系統等五個環節,其中硅料環節改良西門子技術成熟,競爭格局相對穩固;組件環節半片及疊瓦技術相對簡單。
這里面,電池片環節技術迭代正在進行時,將是未來光伏設備更新換代的最大成長動力和需求來源;另外,硅片環節單晶已大規模替代多晶,大硅片的迭代有望繼續帶來設備更新需求,這是第二個需求來源。
電池片方面,電池片技術從傳統技術路線鋁背場電池發展為效率更高采用背鈍化技術的PERC電池,并通過對PERC電池的進一步改善研發出一系列PERC+電池(使用N型電池的PERT、Topcon技術),新一代技術異質結電池(HJT)效率較高,是公認的下一代主流技術,簡單而言,行業目前就是PERC+/Topcon/HJT三種主流技術。
據統計,2020年以來,各企業宣布的新投項目合計產能近320GW,其中PERC+約156GW,Topcon供給8GW,HJT是69GW,未標明技術的產能約87GW。以上產能對應的電池片設備總規模約為890億元,假設項目在3.5-4年左右投產,則對應年均電池片設備約為222-254億元,潛在增長空間是全產業鏈最大的。
截止2020年9月末,HJT已明確擴產已經超過27GW,其他的PERC+技術的擴產計劃雖然很大,但實際進度遠低于HJT。HJT根結在于成本,目前單GW是4.5億元的投資,明年將降低至4億元以下,效率會提升至25%以上,性價比會更突出,擴張可能會更猛。
硅片方面,硅片尺寸不斷增大是光伏行業降本增效的重要方式,跟面板一樣,尺寸大,切割起來損耗小。當前行業內尺寸之爭持續,但基本形成182和210兩個陣營。就設備商而言,從規模維度看,目前市場上約有近100GW166及以下尺寸的產能,大部分無法直接升級至210;從時間維度看,2018-2019年投產的產能,部分可以改造為210mm尺寸產能,最近幾個月規劃的產能則大多選擇210mm向下兼容。總體而言,大硅片趨勢依然定調,將推動廠商產能更新,中信建投預計2021年之后有140GW的新增硅片產能投放,對應每年硅片設備約112-140億元。
總結起來,明年光伏設備的重點就在HJT設備和硅片。目前具備HJT設備供應能力的上市公司有捷佳偉創、邁為股份、帝爾激光和金辰股份,其中前兩者的競爭實力最強,具備整線供應能力;帝爾激光是激光設備龍頭,綁定多家全球龍頭電池片廠商,已經取得HJT電池激光量產設備訂單,另外在消融設備等領域擁有極高的壁壘,目前沒有競爭對手;金辰股份是組件設備龍頭,去年開始進行異質結PECVD設備的研制,公司去年12月底相關設備能準備好,2021年一季度可以打入頭部企業供應鏈。
硅片方面,硅片設備的大頭在單晶爐,100億出頭的市場規模,單晶爐規模占比70%以上,標的有晶盛機電和上機數控,其中晶盛機電是單晶爐設備龍頭,210mm單晶爐技術領先全國。
這些標的有些估值較高,比如說邁為股份動態PE87倍,但也有低的,比如說帝爾激光,只有45倍。如果真看好這個細分領域,拿捏不準哪一只會走得好,可以將上述標的做成一個組合,均值買入,賺個平均值的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