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健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從熱烈的掌聲里,我感到大家和我一樣,被總書記的講話深深打動。
今年是建黨100周年。我回望自己入黨以來走過的道路和塑造過的人物,感慨良多。作為黨員,作為演員,我深知,用表演傳遞偉大建黨精神,用好角色為人民代言,始終是我的追求。
源于人民、為了人民、屬于人民,是社會主義文藝的根本立場,也是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的動力所在。我年輕時在部隊當兵,經常聽雷鋒、焦裕祿、王進喜的故事,常拿自己和他們作對照、找差距。沒想到后來我得以在銀幕上塑造這些來自人民的英模人物。
拍攝電影《焦裕祿》,我深入蘭考百姓中間,聽老人回憶當年,深刻感受到人們對焦裕祿感情之深;拍攝電影《楊善洲》,我幾次走進大涼山,當地群眾自發編創的歌謠在我眼前勾畫出一個鮮活可感的形象——可以說,每一次人物塑造,都是人民群眾和我共同完成的。如今,我想回蘭考,到焦裕祿墓前對他說:“焦伯伯,全面小康實現了,您放心吧!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您的精神會繼續影響大家?!?/p>
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宋大成、啞巴孫力、“老頭”劉二鐵、老教授吳文淵……這些平凡、溫暖、心有堅守的藝術形象,同樣來自對生活的提煉。作為文藝工作者,要不斷提高閱讀生活的能力,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同呼吸。
我非常珍惜“演員”這兩個字。和過去相比,我現在的創作少了許多。我對自己的要求是:少而精、精而深。今年我參與網絡劇拍攝,飾演面對傳承與創新挑戰的手藝人林師傅。趕上這么好的時代,我很想多演幾個角色,尤其是能反映時代精神的典型人物,通過塑造這樣的人物形象講好中國故事。
生逢盛世,應不負盛世;生逢其時,當奮斗其時。我將用有限的精力,盡全力創造出經得起時間和觀眾檢驗的形象,繼續從黨的非凡歷程中汲取力量,從人民的火熱實踐中汲取滋養,為文藝事業發展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