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玲玲
【摘要】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目標。小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階段,是德育的關鍵時期,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才能獲得比較理想的結果。然而,在目前的小學德育工作中,家校共育意識缺乏、家校溝通不足、相關活動匱乏等問題比較普遍。本文分析小學德育中家校共育面臨的困境,針對這些問題指出家校共育的路徑選擇。
【關鍵詞】小學德育;家校共育;教育實踐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良好的品德是一個人的根本。對于心智初開的小學生,有效的德育是培養學生道德品質的關鍵因素,對學生的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德育不僅是學校的責任,家庭教育的影響也十分深遠。
一、小學德育中家校共育的困境
(一)家校共育意識缺乏
目前,很多教師和家長對于德育并不重視,關注點主要集中在文化課的成績上,而且即便對孩子的德育有所重視,也缺乏家校共育的意識,學校德育和家庭德育存在割裂的現象。擠占道德與法治這種和德育有關的課程的現象時有發生,學校重視度的不足直接導致教師對于德育工作的忽視。很多家長對于德育也不夠重視,或者認為德主要是學校和教師的責任,-些家長在對孩子進行德育時,方式方法也并不科學。在學校和家長都不夠重視的背景下,家校共育的意識就更加薄弱,導致小學德育工作陷入困境,無法起到應有的作用。
(二)家校共育活動較少
將德育工作與實踐活動緊密結合,是提升德育有效性的重要渠道,小學生在活動中會有很強的參與感,與實踐密切結合的德育會有更加明顯的效果。目前,學校會組織少數德育活動,一些比較重視德育的家長,也會引導學生參加一些德育活動,但活動的總體數量仍然較少,學生是否在活動中受到了良好的德育,也缺乏相應的評價和反饋機制。而且,家校共育的實踐活動比較缺乏,學生缺少相應的組織,家長的主動性也不夠,導致家校共育無法達到應有的德育效果。
二、小學德育中家校共育的路徑選擇
(一)提高家校共育意識
意識引領行動,只有學校和家長都認識到了德育的重要作用,認識到家校共育對于學生品德形成的巨大意義,才能真正投入德育工作中。因此,學校應該通過各種方式提高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增強教師對德育的重視,然后通過教師對家長形成積極的引導作用,達成小學德育中家校共育的統一認識。
在具體的工作中,學校應該先進行政策引導,將德育工作擺在首位,在對教師進行考核時,將學生的道德品質教育情況列為重要指標,從制度上確定德育工作的地位,引入合理的激勵措施,提高教師的重視度。另外,學校除了每學期正常召開的家長會及家長進課堂活動外,還應堅持做好新時期的家長賦能,成長活動,逐步統-家校共育的思想基礎,不僅能夠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還能夠幫助家長了解德育的重要意義和具體方法。
意識的改變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學校應該將德育的重要性進行常態化宣傳,積極開展各種宣傳教育工作,比如在國慶節、建軍節等節日,對教師和家長進強國強軍的相關宣傳,讓教師和家長認識到培養學生愛國精神的重要意義。家長只有真正認識到德育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核心價值,才會扭轉之前輕視的心理,更加積極地配合教師進行德育工作。教師在相關考核機制的激勵下,更容易改變心態,但仍需認識上的提升,理解傳道授業解惑中傳道居于首位的內涵,真正成為-名德育為先的教師。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更加持久地推動家校共育的開展。
(二)增強家校共育交流
教師和家長之間進行更加有效的溝通,是家校共育取得理想結果的核心因素。只有充分了解學生在家庭中的情況,了解家長德育的主要方式,教師才能知道學生的真正情況,在學校的德育工作中也會更有針對性。對于家長來說,只有充分了解學生在學校的整體面貌,才能在家庭教育中有的放矢。家長和學校之間有效的交流和溝通,是保證家校共育達到理想結果的基礎。
在具體的工作中,教師要先采用更加靈活的方式和家長溝通,除了家長會、見面會等面對面的溝通方式之外,教師還應該加強線上溝通,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通過微信等社交媒體和家長交流學生德育方面的情況。教師在和家長進行溝通時,要根據不同的問題選擇適合的交流方式,-些小的問題可以采用線上溝通,一些比較嚴重的問題應該以線下溝通為主。教師也要注意溝通的技巧,對于學生存在的問題,應該以找出背后的原因為核心目標,而不是只向家長反映學生的問題。因此,教師要提高家長的認識,避免家長采取簡單粗暴的方式對待學生。另外,家長也應該更加主動與教師進行交流,畢竟教師要面對眾多家長,有時候精力有限難以兼顧,家長可以及時將孩子的情況反饋給教師,雙方共同制定合理的德育手段。教師除了要增加和家長的溝通之外,還要建立家校共育的網絡平臺,分應用信息技術的優點,讓家校共育的溝通更加便捷。例如,教師可以建立德育工作的微信公眾號,發布關于德育的案例、文章和資訊,加深家長對于德育的了解,同時,家長也能夠在公眾號上直接留言或者評論,直接針對各種德育問題進行交流。總之,完善的溝通機制是家校共育取得良好結果的重要保障,教師應該發揮主動性,利用學校平臺的號召力,開展多種方式的交流,打造家校共育的網絡交流平臺。
結語
總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一直是中國教育的目標,德育居于首位,可見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德育工作在小學教育中長期處于比較邊緣化的位置,流于形式、重視度不足等情況十分普遍,德育一直是教師和家長關注的核心。面對這樣的困境,學校、教師以及家長應該積極改變現狀,認識到德育才是教育的基石。在具體的實踐中,首先,學校應該從制度上改變對德育的忽視,引入對德育工作結果的考核,加強教師對德育工作的重視。同時,通過各種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家長的思想認識;其次,學校和教師應該加強和家長之間關于德育的交流,增加溝通方式,打造溝通平臺;最后,學校應該積極組織各種德育實踐活動,讓家校共育在活動中取得更好的效果,切實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
參考文獻:
[1]王嘉明.家校合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小學生(下旬刊),2021(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