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雪梅
【摘要】歷年高考題中離子反應屬于高頻考點,也是高中生化學學習的重點與難點。本文分析在高中一年級化學中的離子反應與初中化學復分解反應有關銜接問題。
【關鍵詞】離子反應;復分解反應;銜接問題
前言:《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提高教師業務素質,改進教學方法,增強課堂教學效果……”,這就要求教師要抓住課堂上的45分鐘,緊緊圍繞這節課的主題展開教學,因此,教師在課前就要“精備,應對復雜課堂”,做好備內容,備學生,備方法,將一節課的各環節做到了然于胸,以便課堂上如魚得水,收放自如。“改進教學方法,增強課堂教學效果”[1],還需要教師能夠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只是課堂的主導者,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在課堂上要做好引導,在教師的引導下,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眼動,手動,思想動,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激情課堂中,達到增強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復分解反應的要求是:“初步認識常見的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和復分解反應,能用于解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學現象。”有關復分解反應的要求,相對來說比較低,也符合初中階段學生的學習現狀。但是,如果教師在講解這一知識點的時候,只是照本宣科,學生對此概念的理解就會比較淺顯,對后續的學習也會造成障礙。所以,在初中階段,講解復分解反應的時候,要做好初高中知識的銜接,為學生進入高中階段進一步學習化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初三化學復分解反應教學現狀分析
(一)初三化學教材大綱中復分解反應內容。有關酸堿鹽的反應中[3],從生成物情況來說,學生已接觸過生成水的反應(中和反應)和生成氣體的反應,尚缺生成沉淀的反應,為了引出復分解反應的概念,教材特意安排了演示實驗碳酸鈉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沉淀的內容來強化復分解反應的概念,進而用討論的方式歸納出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達到利用必要的信息(如溶解性表)來應用復分解發生的條件解決實際問題。
(二)初中化學復分解反應學情分析。在學習本課題時,對復分解反應發生條件的認識學生很容易理解并掌握區分和判斷某個化學反應是不是屬于復分解反應,但是讓學生判斷給定的兩種物質能否發生復分解反應時,學生感到非常困難。為了突破學生學習瓶頸,通常我們要求學生先判斷給定的兩種物質屬于酸、堿或鹽,其次,根據溶解性表或根據中和反應生成水或根據碳酸鹽與酸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最后通過復分解反應類型寫出產物。對于從反應物方面的討論,在初中階段不作要求。
二、基于以學生為中心的初高中銜接教學策略
(一)利用首因效應,強化概念教學。“首因效應也叫首次效應、優先效應或第一印象,簡單來說就是‘先入為主’。一般來說,最初印象一旦形成,要改變它就不那么容易了,即使后來的印象與最初的印象有差距,很多時候我們會自然地服從于最初印象。”利用首因效應的心理規律,在講解復分解反應的過程中,要把概念講透徹了,強調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叫做復分解反應;復分解反應往往是酸堿鹽之間在水溶液中發生的離子交換,還要生成沉淀、氣體或水;這里的沉淀,可以結合教材附錄“部分常見物質的溶解性表”,識記初中常見的幾種沉淀:BaSO4、BaCO3、CaCO3、Mg(OH)2、Al(OH)3、Fe(OH)2、Fe(OH)3、Cu(OH)2、AgCl這九種沉淀;復分解反應生成的氣體,初中階段主要是NH3和CO2兩種。同時,介紹電離的概念,說明電解質在水溶液中離解成自由移動的離子,介紹溶液中的離子反應,比如碳酸鈉與氫氧化鈣的反應,其反應見圖1。
(二)重視情境再現,引導探究教學。初中化學教材中,先是在講解酸的化學性質時,定義了復分解反應,然后到純堿的性質時才討論復分解反應的實質,這時候,我們可以再現碳酸鈉與鹽酸的反應情境,讓學生重回復分解反應的定義,強化定義的教學,再深入學習復分解反應的實質。于是可以進入附錄“部分常見物質的溶解性表”,分析不同的陰陽離子組合成的酸、堿、鹽的溶解性,說明陰陽離子重新組合形成沉淀、氣體或水的相關情況,學生對復分解反應的實質也就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三)抓實講練結合,反饋知識教學。針對復分解反應,教師聯系三重表征,將知識進行梳理,學生掌握得如何呢?教師還要設計相關的習題,反饋學習的效果。在練習階段,教師可以出示如下習題:(1)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氧化銅和稀鹽酸反應;碳酸鈉和稀硫酸反應。(2)判斷下列復分解反應能否發生,能發生反應的寫出化學方程式,不能反應的說明理由。(3)某固體混合物可能含有氯化鎂、碳酸鈣、硫酸銅、碳酸鉀和硝酸鈉中的一種或幾種。現進行以下實驗:①將該混合物放入足量水中,得無色透明溶液;②向①的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無明顯現象;③在上述①的溶液中加入鹽酸,有氣泡產生。據上可推斷原混合物中肯定有____,肯定沒有____,可能有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上述實驗中肯定發生的反應。
總之,結合教材課程核心素養要求,提出離子反應教學的注意點:要把握好教學要求,全面解讀教材,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知識與技能的教學,切忌要求過高過急,克服隨意擴展延伸,用大量練習代替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培養的弊病。
參考文獻:
[1]倪繼光,曹右娟.初中化學酸堿鹽部分教學探微[J].華夏教師,2019(09):32.
[2]葉舒妍.復分解反應的學習困難及教學建議[J].亞太教育,2016(1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