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秀峰
摘要:水利工程是我國的重要基礎民生工程,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水利工程施工長、施工內容復雜、技術要求高,施工過程中容易對 周邊環境造成影響,產生水土流失等生態環境問題。相關部門要提高環境保護意識,優化水利工程水土保持設計,通過科學有效的技術和措施,提高水土 保持效果,促進我國水利工程建設的綠色持續發展。
關鍵詞:水利工程;水土保持;設計
引言
水土流失對環境的影響十分嚴重,會導致土壤退化、土地資源受損等 問題,甚至會引發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我國在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 將水土流失防治放在首位,不僅是為了保障農業發展,同時也為了保護人 民群眾的生命財產。
1 引起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1.1 破壞植被
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的機械化水平在不斷提升,集中性的機械挖采和 排棄會導致水土流失問題不斷惡化,使土壤強度迅速下降,并不斷侵蝕周 邊區域,如不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會導致水土流失的強度不斷增加,造成大范圍且十分嚴重的危害。水利工程建設會對建設區、淹沒區、移民 安置區等區域造成影響,原有植被被破壞,導致大面積的地面裸露,從而 引發水土流失。
1.2 臨時占地
水利工程是一項復雜煩瑣、內容較多、工期較長的項目,在建設過程 中,通常需要較多的設備、施工人員,為了保證工程項目的正常開展,通 常在施工場所周圍搭建臨時的生活區,作為施工階段臨時居住的宿舍,在 實際的作業過程中,需要對臨時居所的相關設施進行適當的調整。在結束 某一階段的施工作業后,需要及時拆除臨時居住場地,避免對周邊環境的 生態學產生一定的影響。在建設臨時居所時,由于施工填土的操作過于頻 繁,會對該區域土層的穩定性產生一定影響,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對于這 片區域的土地穩定性進行加固,避免受到極端惡劣天氣的影響,破壞我國 的自然生態環境。
2 水利工程建設中的水土保持設計
2.1 完善工程施工設計方案
在水利工程準備階段,先到施工現場進行實地考察,全面考慮和分析?水利工程項目施工中對區域內自然環境造成影響的因素,并在保障節約施?工成本的前提下,依據分析結論,實現對工程項目施工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擇優選取施工方案,將對周邊環境的影響控制到最小。與此同時,評估水?土保持防治的方法的可實施性,促進水土流失防護辦法成效的最大化提升。設計方案的合理性是保障水利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有效性的重要前提,這就需要設計人員在進行施工方案和水土流失防治辦法的制定時,緊密結?合工程項目整體規模進行科學化制定,以實現降本增效,保護區域環境的?目。
2.2 表層土保護
水利工程設計中,通常采用“三通一平”方式進行施工,例如開挖地 土壤、填埋回填作業以及渣堆棄渣場,會對整個工程產生較大影響。后期 生態恢復工作中,地表種植土壤質量下降會制約地表植被生長,使得植物 生長環境惡化。做好地面種植土壤保護工作十分關鍵,設計期間應挖掘并 存儲地表土壤,做好防流失工作,施工后可以將這些土壤進行再利用,提 升土壤的利用率,降低對植被的影響。
2.3 優化土壤以及植物配置
水土流失目前未得到有效防控,雖然栽種了很多植物,但植物種類比?較單一,設計時沒有考慮土壤保護,導致土壤逐漸變硬、有機質不斷減少。鑒于此,有必要引進創新、綜合的方法,恢復水土保持的傳統性質;不僅?要理智地改善土壤,提高土壤的承載力,從植物入手合理布局,還要保證植物的多樣性,減少水土流失問題,如處理后要充分覆土,控制土層厚度,最好控制在 30~40cm,同時要科學配置植物。另外,植物應盡量種在植物 地上,以促進植物健康生長。
2.4 建立完善的水土保持監測體系
為了更好地修復水利工程破壞的水土,需要結合實際的工作情況采取?合理的生態修復技術,建立完善的水土監測體系,保證水土保持工作的順?利開展。在實際的工作中,需要做好主干河流的檢測工作,構建完善、全?面的監測網絡,提高檢測力度,并在相關政策的支持下,深化水利工程的?改革制度,基于平臺的建設方面,提升相應的工作能力,保證生態修復的?工作效率。監管體系的建立是立體化的,一般包含多種內容,如水土質量、 植物情況、年平均降水量和溫度全面控制工作。除此之外,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建立獎懲激勵制度和責任制度,加強水土保持監測工作中的管理工?作,避免出現監督不力的現象。
3 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水土流失治理路徑
3.1 強化水土保持意識
當下我國的生態環境持續惡化,政府不僅強調了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 性,還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在水利工程設計中 科學合理地應用水土保持、生態修復技術,以有效地修復和改善生態環境,既能提高水利工程設計的實際效果,又能滿足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人們要 更加重視水土保持,強化生態意識,正視水土流失的嚴重性,應用生態修 復技術,確保植物茁壯成長,優化當地地質,減少水土流失。在水利工程 設計和施工過程中,還可以主動保護生態環境,減少對施工區土地的破壞,有效保護土壤。
3.2 減少施工環境的破壞
在水利工程建設的過程中,施工單位會根據施工的需求進行爆破工作,這樣就會對施工環境造成破壞,降低土壤強度,增加水土流失的速度,因 此,相關人員要對其進行控制,規范爆破工作的開展。在爆破工作中,技 術人員應在滿足施工要求情況下,選擇對環境破壞較小的爆破點進行爆破,而且在爆破工作完成后,水利工程施工單位應對爆破后的環境進行整治,根據爆破環境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實施水土保持工作,進而提升水利工程建 設工作的整體質量。
結語
綜上所述,有關水利工程的建設所涉及到的實際范圍是非常廣泛的,需要動土的位置也是比較多的,所以對于所在地的水土保持工作也是會產 生一定的影響的。為了有效防治水土流失,要合理的建設水利工程,并綜 合區域環境中和建設特點,建立更多的有針對性的水土保持的工作。
參考文獻:
[1]張麗萍.生態修復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態建設中的應用[J].珠江水 運,2020(06):102-103.
[2]王志強.水利工程建設項目的水土保持評價[J].水土保持應用技術,2021(02):30-32.
[3]張高.水土保持工作在水利工程建設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創新與應 用,2019(15):173-174.
[4]崔井華.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及治理措施探析[J].企業文化,2020 (13):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