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鑫
摘要:傳統制造業在生產過程中,下料環節不可避免,下料前的原材料采購,消化圖紙后根據圖紙資料編制工藝,按照工藝資料完成下料排料工作,下料過程的消耗控制,如何保證生產中下料進度,滿足生產需求,實現成本控制,實現原材料最大利用,本文對下料過程控制進行了簡要概括。
關鍵詞:原材料;下料;工藝定額
引言
下料運用專業套料軟件,人工與自動結合,運用先排窄長件、易變形 件、再排寬短件、異型圖形件大小件巧妙配合、合理設置引入/引出、切割 路徑、通過與生產工反復溝通,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再保質保量完成下料 的同時,也節省原材料。將產生的余料登記上賬,生產工做好標識移植,做到投下批時,及時將所產生的余料使用,通過批量的投入最終實現余料 積累成大料或整張。下料平臺劃分小件專用下料區,下料平臺能獨立取出,能整體將掉入水中的小件全部收集起來,確保小件全部撈出。制作各種專 用轉運框,在搬運送料之前嚴格做到確認件數后再送,送到下道工序后必 須要對方確認后再卸料。
責任到人嚴格做到“三檢制”,確保繪圖尺寸準確、套料程序準確合理、 下料首檢確認準確無誤。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多與生產工溝通,了解實際?下料情況,及時解決所遇到的難題,落實實際余料情況,確保余料臺賬準?確。加強員工質量意識,培養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對做好,將日常問題匯總,舉一反三。實現下料過程控制價值,減少庫存,降低原材料轉運費用。
1.影響下料過程原因分析
前期軟件排料,大尺寸不規則零件間的區域未充分利用,異形件中央?的空洞未利用。設備下料完成后存在一部分大尺寸可利用的廢料、一部分?小尺寸零件在下料和搬運過程中遺落、丟失,余料未能充分利用,未做到?二次利用。小尺寸零件掉落下方水槽中,由于水質渾濁,未被發現。生產?過程中未有效利用之前的邊角余料,造成余料堆積或者余料當成廢鐵處理。工藝定額與實際消耗有出入,原材料采買遇到瓶頸,都將影響下料過程。
2.對策制定
2.1 預排料
下料車間所承攬下料任務,大部分需要倒料,庫房保管按消耗噸位發 料,不考慮原材料寬度和長度是否適合零件使用。按此流程運行會造成特 殊要求零件原材料無法使用,還會出現套料后原材料數量不夠等一問題,造成退料、換料、補料等情況出現,嚴重影響到下料進度。拿到資料后,由排料員先進行“預排料”,列出轉料明細,并把要求進行備注,及時與轉 料人員溝通,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對于有特殊情況的,排料人員及時反饋 問題,及時溝通解決。在原材料領取前完成所需用料的全部核算,避免按 消耗噸位發貨出現的缺料補送的情況。通過領料前的溝通工作,實現一次 性就把工作做對做好,避免退料、換料、補料等情況出現,進一步提升下 料車間的生產進度。
2.2 連點切割解決下料變形
下料車間所承制的產品中含圓環形狀零件,工藝要求不允許拼接,由 于圓環的外形較大,而單邊寬度為 150mm,此類產品按常規方法切割下料,會在切割過程中出現下料變形,超出下料工藝公差要求,最終導致報廢。根據零件外形尺寸大小,要求對應寬度的原材料,保證能整件下出。運用 “留割切割工藝”在圓環的內外四周均勻的設置連點位置,為控制連點處 在鋼板內應力的作用下被撐裂斷開,留割長度應設置在 20mm 左右。待零 件自然冷卻后,將連點處燒開,把零件取出。通過合理運用“留割切割工 藝”,能有效控制零件下料變形,確保產品下料尺寸符合工藝要求,保證交 驗合格率。
2.3 改變切割順序
下料車間所承制的任務中“內板(厚度 80mm,外形 2250mm*2080mm)” 按正常從左到右套料的切割順序下料,由于最后一件零件周邊的余量已不?能滿足固定零件位置的要求,從而造成每張料的最后一件在切割過程中都?會存在不同程度的熱變形,造成外形尺寸 5-8mm 的變形差異,嚴重影響零?件的質量,還造成原材料的浪費。擺脫常規的套料方法設置的切割順序。套料后,出程序時,將排在最后幾件零件的打火點位置及切割路徑進行合?理的設置,并將它們的切割順序指定為第 4、5、6,把程序中間位置的零?件切割順序指定為最后,整體呈現由外部向內部切割的順序。通過切割順?序的合理設置,最終確保程序中各零件的下料尺寸在工藝要求之內,阻止?因零件熱變形造成的原材料浪費。
2.4 原材料采買
對于采購部門在市場上購買原材料有難度且價格昂貴,如按厚度要求 購買,不僅耽誤工作進度,有些特殊厚度的料(如δ330),已超出車間現 有切割設備的加工范圍,無法切割下料。與采購部門、技術部工藝人員通 過查看工藝圖紙共同了解零件用途。由財務部門庫房保管提供最新庫存信 息,通過現有庫存料進行厚度拼接。清理庫存料,解決原材料購買難題,加快生產進度,確保任務按期完成。
2.5“專車專人”工作法,控制關鍵件變形
下料車間所承制的任務在下料過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熱變形,開口零 件當燒掉邊料下料后,開口處的尺寸會收縮近 10mm,所收縮的 10mm 可通 過校形糾正。但其它尺寸處存在 3-5mm 變形,需下料解決控制,確保下料 精度后方可流轉。由專人控制、專車下料。在切割過程中跟蹤測量下料尺 寸并做記錄,通過整套流程下來,分析各階段零件下料尺寸變形情況,總 結規律。通過分析零件下料尺寸變形規律,在工藝要求范圍內適當調節切 割程序中的數據,最終達到使用范圍。采取穿孔打火點切割,不使用邊緣 引入切割,防止邊料撬開零件變形。當天切割完的零件,待其自然冷卻后,再燒斷邊料下料。此方法有效保證零件的外觀質量,使交驗合格率達到 100%。
2.6 運用“預穿孔工藝”提高工作效率
下料車間接到數量多的零件,按常規的套料出程序下料,一個零件一?個打火點不僅費時、還費料,由于打火點多,所產生的飛濺物堆積在鋼板?表面,在切割過程中會影響切割氣流的切割軌跡,造成零件表面燒傷,嚴?重影響產品表面質量。通過優化套料工藝運用圖形套料軟件在程序中設置?“預穿孔”切割工藝;將四件零件排列為一個組合,在它們公共區域設置?“預穿孔”,實現每四件零件共用一個打火點。一個組合就可省去 3 個預熱?時間。此方法使用后在確保零件表面質量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近 40%。
2.7 合理運用“轉角回路”切割工藝
在日常下料中,會經常遇到批量圖形零件,存在銳角倒角,甚至更加 小的尖角,按常規的套料出程序下料,會造成所下倒角損壞,尺寸無法保 證,嚴重影響的產品的生產進度和產品質量。通過優化套料方法,巧妙運 用“轉角回路”切割工藝,改變切割路徑,在零件倒角處形成轉角回路。運用此下料工藝能確保零件倒角外形尺寸,確保產品質量,確保一次性交 驗合格率達 100%。
2.8 運用“留割工藝” 解決薄板切割熱變形
在等離子設備切割下料中遇到δ10 以下薄板,下料尺寸為窄長件、批 量性的(如:δ4 厚?340*7865*96 件),在切割過程中由于切割熱變形引 起鋼板移位,造成零件尺寸偏差嚴重且容易造成槍頭受損。通過優化套料 工藝運用圖形套料軟件在程序中設置“留割”切割工藝;在窄長零件每兩 件中間余料的長度方向,每間隔 2 米左右處設置 1 個留割,留割長度約為 10mm,這樣切割完成后所有零件都緊緊的連在一起,有效的控制了鋼板移 位和零件熱變形,待零件冷卻后用手工槍將留割處切割開。有效的控制產 品受熱變形,確保下料尺寸的同時也大大提高了下料速度,節約原材料。
3 結論
下料過程及時與工藝人員、生產人員進行溝通、聯系、配合,當有批 量性新產品投入時,由工藝人員將圖紙工藝下發排料員,繪圖后經排料人 員運用專業套料軟件套料后,確定出材料消耗定額,反饋工藝人員,工藝 人員再出工藝定額及實用消耗匯總表,再下發采購處進行原材料購買,實 現從源頭控制。將實際余料相關信息整理匯總,通過與檢驗部門溝通,對 原材料進行采檢,完善相關手續,最終實現余料退庫。通過下料過程控制 可提高下料效率,節省原材料,實現成本最大化。
參考文獻:
[1]霍長榮、韓志范,鈑金下料常用技術第 2 版。北京:機械工業出版 社。2018
[2]焊接手冊第三卷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7 年 10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