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彥靜 范田天 姚穎祺
1 研究背景
隨著 21 世紀旅游業的深入發展,為了滿足旅游者不同的需求和偏好,相應的的旅游產品應運而生。“農家樂”旅游作為一種新型的旅游形式已經 獲得了快速的發展,并將在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農家樂是新興的旅游休閑形式,是農村向城市現代人提供的一種回歸 自然從而獲得身心放松、愉悅精神的休閑旅游方式之一。一般來說,農家 樂的業主利用當地的農產品進行加工,滿足客人的需要,成本較低,因此 消費要求不高。而且農家樂周圍一般都是美麗的自然及田園風光,可以滿 足舒緩現代人的精神壓力,因此深受生活在鋼筋混凝土的都市人的歡迎。
2 銀湖龍山休閑度假區農家樂發展思路
(1)重視發展過程中一二三產業的結合
在銀湖龍山休閑度假區未來發展過程中要重視三次產業的結合,以農 產品生產為基礎,以農家樂休閑為特色,以農副產品加工為基調,形成完 整的農家樂產業鏈條。為了滿足不同人群休閑度假的需求,度假區同時也 引進較高星級標準的度假休閑賓館——銀湖龍山賓館。
(2)重視發展過程中地方文化的發掘
蘄春農業發展歷史悠久,特色農產品種類繁多,在銀湖龍山休閑度假 區未來發展過程中要注重對這些特色產品的開發,立足地方特色,才能與 眾不同。
(3)重視發展過程中體驗項目的設置
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傳統觀光旅游已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體驗式旅 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銀湖龍山休閑度假區未來發展過程中要重視體 驗項目的設置,使游人真正參與到農業生產工程中,帶給其城市中難以體 會到的經歷。促進了本地第三產業的發展,增加了農民收入。作為一個綠 色旅游產業,政府給予了大力肯定與扶植,使農家樂成為蘄春旅游業發展 中的一個強勁增長點。
(4)注重養生旅游全產業鏈建設
銀湖龍山休閑度假區養生旅游業發展過程中要注重全產業鏈建設,以 點連線,以線帶面,成行成勢,全方位建設養生旅游系統。在養生旅游中 凸顯旅游六要素。
吃:品藥膳菜、喝養生茶;住:設施要具有中醫藥文化特色,如按摩 椅,治療頸椎的各種設施等;行:設置健身步道等,路邊綠化種植有醫療 功能的植物;游:參觀中藥種植區,了解中醫養生知識;購:購買相應的 養生產品;娛:參與制作中藥產品等娛樂體驗活動。
(5)注重加強旅游宣傳
加強旅游宣傳促銷,充分利用電視、報刊、雜志、電臺、網絡等宣傳 媒體廣告宣傳,提高知名度,并制定精品宣傳促銷方案和響亮的宣傳口號,適時舉辦大型養生學術會議,擴大銀湖龍山休閑度假區養生旅游的知名度 和美譽度。
3 銀湖龍山休閑度假區農家樂規劃布局
(1)功能分區
度假區規劃形成“9+1”功能結構模式,形成外圍九大功能組團圍繞核 心景觀區的結構。
核心景觀區:是度假區的綜合中心,包括圍繞銀湖設計的四星級酒店、 釣魚臺、疊水景觀、農家賓館、銀湖飛魚游船碼頭、銀湖幽蘭茶室、服務?中心、銀湖飛龍主題雕塑、四蘄同春主題廣場、蘄春電子花木交易中心(農?產品展示館)、四季花田、荊楚漁家主題餐飲區、藥膳養生體驗館和農家墅?院。
九大功能區:陳家菜地、竹林休閑區、采摘果園、臺地花園、苗圃區、 凈菜加工基地、民俗文化體驗區——藕香園(藥膳植物種植區)、林下經濟?區、農耕體驗區。
(2)核心景觀節點規劃
① 入口主題廣場——“四蘄同春”
“蘄”字在古漢語中代表有醫藥價值的香草,而“春”在傳統農業文 化中具有重要意義,“一年之計在于春”。“四蘄同春”指四面八方同時迎來 春天,生機勃勃,暗示了銀湖龍山度假區未來欣欣向榮的景象,同時“蘄 春”二字充分體現的設計的本土化,體現了文化的地域性。廣場順應地形,采用多層平臺層疊的形式,形態設計來自于農業生產中常見的梯田;廣場 周邊為自然梯田狀菜地景觀花園,種植不同季相花卉植物,具有良好的景 觀及經濟效益;人工梯田與自然梯田通過木棧道、田壟等相銜接,是現代 文明與古代農業文明的對話,體現農家樂讓人們放松身心,回歸田園的設 計初衷。
② 蘄春花木電子商務中心——農產品展示館
吸取傳統漢派建筑形式的精髓,兩副樓在主樓基礎上依次退排,形成?韻律,主樓與副樓在體量上的不同既能形成對比,又豐富建筑的空間層次。該中心以電子商務為主要形式,在網絡上銷售、在現場展示銀湖龍山休閑?度假區所生產的蔬菜花木農林牧漁等產品,既能減少銷售成本,又能拓展?市場,同時可以通過網絡提升度假區的知名度,是銀湖龍山休閑度假區面?向湖北走向中國的一扇窗口。
③ 民俗文化體驗館——“藕香園”(藥膳植物種植區)
利用現有低洼地形開挖一片荷塘,依托藕塘修建園林式民俗文化體驗 館,命名“藕香園”。院內既可品茗賞荷,又可采蓮剝蓬,風雅之至。“藕 香園”采用傳統園林形式,樓臺水榭,步移景異,疊山理水,內蘊乾坤,通過主體建筑的圍合和園林植物、山石的分割,在有限空間內創造豐富的 空間層次。山體種植體現李時珍醫藥文化的藥膳植物,可供游人參觀,同 時可讓游人參與采摘與制藥,親身體驗李時珍醫藥文化。
④ 銀湖龍山賓館
坐落于銀湖北岸,濱水而設,景觀環境十分優越。賓館適合商務旅游 接待、商務會議、婚慶招待以及休閑娛樂等多種功能,是整個度假區的核 心。
⑤ 特色餐廳——“荊楚漁家”
建筑屋頂采用雙坡形式,與荊楚民居一致,體現文脈的傳承性。建筑?部分挑出水岸線,通過木質休息平臺,游人可于其上用餐休息,親近水體。餐廳以荊楚捕魚文化為主體,食材選用銀湖出品的各種魚蝦,就地取材,游人亦可將自己釣到的魚帶到這里來加工,體驗漁翁之樂。景觀設計方面?突出漁家特色,景觀小品以魚簍、漁網、漁船等為造型,鋪地采用鵝卵石?與木質相結合的形式,鵝卵石象征著水,木質鋪地象征著船,體現濱水餐?飲的文化內涵。
⑥ 中醫養生中心——“四寶堂”(藥膳養生體驗館)
依山傍水而建,以蘄春四寶和四寶制品為特色,提供包括針灸、按摩、 刮痧、撥罐等傳統中醫理療以及養生藥膳在內的全方位養生服務,體現蘄?春“醫圣故里”的文化地位,同時凸顯銀湖龍山休閑度假區養生旅游的特?色。
4 結語
在以整個城市化進程步調的加快下,如何在各地政府與政策的帶領下?進行鄉村里面的合理景觀設計,讓各種當地文化下應運而生的“農家樂” 活動都凸顯出富有當地精神文明地貌特征的大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