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赫芝
摘要:在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下,環境與生態問題重視程度逐年增加,建筑行業由于其自身行業特殊性在環保角度一直頗受關注,基于改善宜居持續 可發展的理念下綠色建筑技術應運而生,本文針對綠色建筑技術在現實中需優化的關鍵點進行探析,為將綠色建筑技術更加深化到建筑施工中做出詳解。
關鍵詞:綠色建筑設計;環保理念;技術優化
綠色宜居,生態環保在當下已經不是一句空口號,環保不僅是對生存品?質的要求更是對后世可持續發展的踐行。在越來越多的人關注環境問題時建?筑行業不免被抱以偏見,因過去傳統的建筑方式不可避免的會對環境在成影?響,所以如何在建筑中使用先進技術實現生態建筑,避免過去的情況再度發?生,以及將綠色建筑技術完全融入到是建筑設計行業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1.綠色建筑設計的核心概念
在依托先進技術的條件支持下,使得被建筑的主體在原有技術的壁壘下得 到突破,實現增強環境與人文的聯系,建筑與生態的環境構建。是對現有建筑 技術的突破而非絕對意義的取代,是原有建筑理念與環保概念的融合,在可持 續發展的理念中實現生態環境的構建。關于綠色建筑技術理念見圖 1-1
2.綠色建筑技術應用原則
2.1 環境協調原則
在建筑施工時需注意所建造建筑應與周圍環境適配,依山而居,枕水 而眠,在不毀壞原有基礎環境的前提下,讓建筑發揮為城市服務的用途。以此理念建造的建筑才會最大程度貼合當下的審美,才能保證土地資源不 出現浪費的情況。
2.2 原材料可持續原則
構建材料對于工程施工而言,除卻經濟角度利潤之說,材料的使用既 關乎建筑質量又關乎建筑所服務的對象,住戶的身體健康問題也應被考慮 在內。建筑之時盡量選擇可循環利用的環保材料,對于要長期使用的堅固 材料應盡可能的擇用復合型材料。對周圍環境可能產生較重污染的工業廢 料,如石棉波紋水泥瓦片等應避免較大范圍使用,建筑垃圾產生后應該定 時定點進行轉運。
2.3 現有資源適配原則
由于歷史原因和現代化建設進度加快,導致我國現有建筑設施方面情 況復雜,對建筑的制約性也就越高,強制進行施工必然加高資金成本,且 對自城市規劃也會造成較大壓力,資源轉化率最小化。舊房改造政策現已 經全面推進,建筑行業應充分吸取政策優勢,如對于歷史街區的附近一帶 的施工就要注意與環境相契合,不可對周遭建筑產生影響。對于歷史老舊 小區采取積極的維護,以修繕改造代替拆修重建。
3.我國綠色建筑技術發展現狀
3.1 發展方向不明確
我國雖然注重環保的理念一直的到較多關注,但由于自身原因技術相 對落后,較于其他國家的綠色建筑技術發展水平稍顯遲緩。在探索中加速 技術發展是需要解決問題的先決條件。
3.2 發展線路不明確
綠色建筑技術的理念在初顯成效的階段,仍有問題待解決,即如何平 衡新型建筑與固有建筑之間的布局規劃,如何協調綠色建筑技術與其他技 術的沖突,協調建筑體系中的內部問題,降低工業成本,實現明確道路規 劃也需要建筑行業繼續摸索。
4.建筑設計中結合優化綠色建筑技術的實現途徑
4.1 綠色建筑技術與環境因素、氣候因數相結合
鑒于我國地理環境特殊性,導致氣候差異較大,且地貌多樣性等因素 均是影響房屋建筑需要考量的因素,項目啟動之初就要對周圍的地理環境 做出考查。例如在高海拔地區,就要考慮到日照,溫差等因素。且由于國 土幅員遼闊的因素,云貴高原較于內蒙古高原在房屋建筑是考量因素也具 有不一致性,由于云貴地區多山勢崎嶇,氣候濕熱,建筑就應以隔潮為主,在現實案例中可知,當地鄉村也多出現吊腳樓是建筑。反觀,內蒙古高原由 于山勢較為平緩,但多強風的特性,在建筑之時就應考慮到建筑整體的抗風 性能,且北方地區建筑物窗型常出現高且大的建筑特點,這是為冬季日照不 足而采取的改進措施。在柚木民族中會發現,當愛居民多會以氈毛加固房屋,增加摩擦性起到康更效果。當建筑場景更換到江浙一帶時,建筑風格又稱另 一派景象,多雨及河流眾多的特性,讓其在建筑風格中自成一派,加之園林 建筑的影響使其在建筑領域具有參考價值,如圖 2-1 蘇州城市夜景圖。
從圖片信息可知,其建筑與水渠及河流分布密切相關,又呈現出與文 學、雕刻等人文方面的特性,集應景與造景兩方面的特性。結論中可得知,建筑在與整體環境相適應過程中體現出了人文歡關懷,滿足當下大眾對于 “住房不僅只是安身”的需求。
4.2 綠色建筑技術與節能方面的優化結合
優化不能是單一的,而是要材料節能與技術節能兩方面同步進行,改 變過去建筑污染對于環境和大眾身體健康的影響,在建筑技術中應融合現 代環保技術,將電力能源的動力支撐點轉移到太陽能及風力發電上,減少碳 排放量。在室內裝潢設計時注意材料的選擇,例如燈具 LED 要比傳統燈具使 用壽命更長,且對于眼睛無刺激,更可以減少光污染。建筑中玻璃的選材,相比于建筑物其他方面的建材,相比之下則較為易損耗,遵循綠色環保理念 的設計中應當選購更為堅固的雙層中空玻璃,雙層中空玻璃的夾層具有吸附 灰塵的功能,其耐磨程度也高于普通玻璃,兼顧環保的同時更具有美觀性。建筑技術與節能理念相結合才能使建筑行業不斷的產生新的內部動力。
4.3 綠色建筑技術在協調環境整的結合優化
規化階段應意識到老舊小區的主要問題點,漏水及雨天積水引發的房 屋墻體潮濕是主要問題點。在綠色建筑技術應用時應當充分現代技術對原 有的下水系統進行升級,將地面污水與雨水進行分流管理,拓寬原有污水 排污管道,小區地面在鋪設時應盡量使易吸水揮發性能優良的材料如環保 型透水磚等。針對老舊城區地面升級后的后續用維護應介入海綿城市思路 將雨水分流,二次利用引入到城市花園的灌溉及周邊小區綠化,從根本上 實現可持續的循環發展,降低城市化綠化過程中不必要的浪費,對于老舊 城區改造中無法避免的基礎型改造,應使用預拌砂漿預拌混凝土,減少現 場施工時產生的廢棄污水,和噪音的污染。
結語:
文中所闡述的綠色建筑技術不僅可為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更是對環 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思路。把綠色建筑技術融入到實際工作里,讓其為自然 環境環境,社會人文關系起到助益作用,通過節能節能減排,太陽能等因地制 宜的現代技術及思想,以更節約更高效的發展理念,使綠色建筑技術實現在建 筑行業上更深度的融合,助力建筑行業在原有基礎上的實現質量提升。
參考文獻:
[1]朱曉嬌.綠色建筑技術在建筑設計中的優化與結合[J].房地產世界,2021(16):90-92.
[2]馬志成.綠色建筑技術在建筑設計中的優化及結合探析[J].居舍,2021 (08) :99-100.
[3]程海山.建筑設計中綠色建筑技術優化結合思考[J].明日風尚,2020 (16):13-14.
[4]溫君.解析建筑設計中綠色建筑技術優化結合[J].居業,2020(05):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