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炎鋒

摘要:當前使用混雜纖維(Kevlar/碳)進行頭盔制定時,利用有限元分析其多種鋪層方式后的固化與變形,并按照頭盔的變形發生位置,以及小變形量的相關要求,確認在CF/KF以及GF混雜方式下頭盔[02c/904k/02c]的鋪層方式,從而保障頭盔和外部設備在進行安裝時,不會受到影響。使用VARI工藝進行頭盔制備,并且對C/K混雜纖維以及碳纖維復合材料進行沖擊性實驗。就實驗結果可知,相比碳纖維復合材料,C/K混雜纖維耐沖擊性能顯著較優。
關鍵詞:混雜纖維;復合材料;頭盔;設計與制備
引言:當前使用先進的復合材料,因為存在耐腐蝕、高溫以及具備高模量等特點,在極限運動以及航空等領域使用較為廣泛[1]。當前無論是通用的GFRP、還是具有高性能的AFRP、CFRP,其均存在各自的不足以及優勢[2]。若將2類或多纖維進行聯合使用,可以有效發揮其各自的特征,從而發揮復合材料性能,降低制作成本。且能夠使混雜纖維復合材料性能得到有效提升。
1、頭盔熱變形的有限元分析
1.1 頭盔工況
當前所設計,頭盔的厚度在2.0mm,共10層,每層厚度在0.2mm。目前在制作頭盔時,其所使用增強材料并不一致,即碳/Kevlar混雜纖維以及碳纖維。當前頭盔出現變形的溫差在△T=165℃,在模擬時,對頭盔兩側圓孔實施固定[3]。
1.2 CF/LF/CF夾芯混雜頭盔的熱變形
在進行夾芯混雜時,Kevlar纖維中芯層分為2層與3層。當設計為2層時,其最大變形發生位置在頂部,產生較大威脅。芯部位4層時,頭盔變形結果見表1。
在對比4中鋪層方法后,可知[02C/904K/02C]與[0C/90C/04k/90C/0C]頭盔的變形量相對較小;[0C/90C/±452k/90C/0C]和[±45C/±45K]S的變形量則會逐步增大。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由于[0C/90C/±452k/90C/0C]和[±45C/±45K]的頭盔變形主要是在頭盔頂部集中,而其他位置變形較小[4]。而[02C/904K/02C]與[0C/90C/04k/90C/0C]其最大的變形量主要是在下冊,從而減小變形量,使頂部的變形量較小。依據頭盔變形的發生位置,以及小變量的需求,CF/LF/CF夾芯混雜頭盔選擇使用[02C/904K/02C]鋪層方式。分析原因,主要是因為碳纖維以及Kevlar纖維相比縱向,橫向熱膨脹系數顯著較大。加之兩側碳纖維的鋪層角度為0°,Kevlar纖維鋪層為90°,因此在高溫固化的形勢下,Kevlar纖維的熱膨脹會有所削弱,減小變形量。
1.3 KF/CF/KF夾芯混雜頭盔的熱變形
所謂 KF/CF/KF夾芯混雜頭盔。即在進行夾芯混雜頭盔設計時,在外側兩層鋪放Kevlar纖維,其夾芯則為碳纖維[5]。在實施有限元變形預測后,該種鋪層方式之下,頭盔出現變形的位置,均為頂部位置,并且具有較大的變形量。因此目前C/K混雜纖維頭盔不采取KF/CF/KF鋪層。
綜上所述,當前CF/KF混雜頭盔進行鋪層時,[0C/90K]4、[02C/904K/02C]以及[0C/90C/04k/90C/0C]三種鋪層方式最大變形量的發生位置與頭盔使用要求相符合,且其中[02C/904K/02C]鋪層方式,在固化時,頭盔出現熱變形量最小。
2、頭盔的制備與性能測試
在進行頭盔制備時,利用真空管柱VARI工藝效果具有較佳效果。當期VARI屬于一種新型的低成本大型構件成型技術。其主要是利用真空條件下,將纖維增強體之中的氣體進行排除,隨后利用樹脂的流動、滲透,保障其對纖維與其織物的浸漬。在該工藝之中,進行頭盔制備的磨具屬于組合式2片陰模,可以保障頭盔成型之后外表處于光滑的狀態。在進行制作時,應先對模具進行清理,保障頭盔中心對稱軸在90°方向。隨后依據[02C/904K/02C]方式,進行纖維增強體鋪放,首先進行倒流布鋪放,隨后進行密封膠帶粘貼,最后真空袋封固。工作人員在頭盔的頂部位置設置注膠口,頭盔的邊沿應設置出料口,進行重模,時間在10min。在固化后全脫模后,頭盔表面光滑,未存在干點,且尺寸測試的結果與設計要求一致,則為制作完成。
3、結束語
在探究頭盔鋪層設計對變形影響時,實施有限元軟件分析后可知C/K混雜纖維頭盔的鋪層方式[02c/904k/02c]效果最佳。究其原因,是其使頭盔固化之中的變形在底部集中,因此變形量較小,能夠保障頭盔與外部設備處于穩定狀態。其次,在進行頭盔制備時,利用真空管柱VARI工藝效果顯著,在使頭盔處于外表光滑的基礎上,降低孔隙率,提高性能,滿足用戶的使用需求。
參考文獻
[1] 張國利, 童亞敏, 徐靖, 等. 鋪層角度對頭盔殼體用碳/芳綸混雜纖維復合材料力學性能的影響[J]. 天津工業大學學報, 2021, 40(4):7.
[2] 王曉宏, 劉長喜, 畢鳳陽,等. 非等厚碳纖維復合材料彈性膜盤結構的設計及制作[J]. 昆明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1, 46(1):10.
[3] 李長春, 董超, 高志勇,等. 基于碳纖維復合材料的再入飛行器彈翼結構設計與研究[J]. 導彈與航天運載技術, 2019(5):5.
[4] 葉斌斌, 韓建國, 潘鵬,等. 芳綸纖維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制備工程用纖維/水泥復合材料的適用性[J]. 復合材料學報, 2019,36(1): 245-253.
[5] 錢伯章. 德國開發碳纖維復合材料與鋁材料連接的新技術[J]. 合成纖維, 2019, 4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