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威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工業經濟和信息化研究院,新疆 烏魯木齊830000)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新時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途徑。生物質能源是一種可再生能源,同時也是唯一一種可再生的碳源。生物質成型機是一種將粉碎狀生物質原料,經過壓縮成型,制成顆粒或棒狀、塊狀燃料,可以做為燃爐、鍋爐、發電爐的燃料等用途的設備。
目前市場上的生物質成型機多采用環模壓輥式結構,存在著可靠性差、輥模磨損嚴重、原料適應能力差、模孔易堵塞等問題,成為制約生物質成型燃料規模化和產業化發展的瓶頸。
系統組成:現有環模壓輥式成型機主要組成有:模孔、壓輥、環模盤、電機、主軸等。
系統功能:壓縮秸稈的體積。
環模壓輥式成型機工作原理如圖1 所示:

圖1 環模壓輥式生物質成型機工作原理示意圖
由電動機通過聯軸器帶動主軸旋轉,主軸通過壓輥連接板帶動壓輥公轉,壓輥同時還繞壓輥軸自轉,由于摩擦和擠壓,秸稈粉碎物的存放空間不斷縮小,從而進入并通過成型模孔。已經成型的壓塊燃料從環模孔中不斷被擠出,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折成一定長度的成型塊料,從環模孔出口處落下。設備工作期間,經常發生悶車現象,需停機維修,影響生產率;需要經常檢修、清理、更換設備的主要零部件壓輥和環模盤,因為其磨損嚴重;秸稈粉碎物容易滯留在成型模孔中,導致成型模孔堵塞,使設備運行強制中斷,從而不能進行正常生產,降低了設備生產率,影響了秸稈壓塊的品質,降低了環模盤的使用壽命,增加了設備的維修成本。

圖2 系統的生命曲線圖
如圖所示,為秸稈壓塊成型機的S 形進化曲線。經查閱相關資料可知秸稈壓塊成型機的相關專利集中在發明專利上,性能參數較好,但對于某些裝置還需要進一步的優化。綜上,我們判斷秸稈壓塊成型機處于成長期。
針對成長期的戰略如下:(1)實現最優化是發展工程系統的主要方法;(2)不斷把系統應用到新的領域;(3)盡可能找到折中和降低劣勢的解決方案。
九屏圖不僅僅要考慮到當前系統,也要以空間為軸考慮到它的子系統和超系統。從子系統的將來獲取資源,采用智能傳料與精準壓縮系統,利用智能方式實現生物質燃料的壓塊成型(如圖3)。
利用金魚法,將環模盤分割成由多個環模塊組成,物料由一個環模孔進,以增加環模孔的進料量,由兩個環模孔出,來滿足生物質燃料的形狀要求,在兩個環模孔中間隔板端部倒角,減小進料阻力(表1)。

表1 金魚法應用流程表

圖3 環模壓塊機系統的九屏圖

圖4
確定要解決的技術矛盾為TC-(1),它發生在(秸稈)與(壓輥)之間,發生在(秸稈擠壓成型)的時候。

表2 矛盾矩陣表
對應查看阿奇舒勒矛盾矩陣表得到參考創新原理為:19、30、35、2,提出技術方案:
由NO2 抽取原理啟發得到:將壓輥和環模盤改為行星輪式的具有咬合功能的輥模,減小和秸稈散粒的摩擦面積,同時增大對秸稈散粒的擠壓壓強。如圖5 所示。

圖5 壓輥結構示意圖
由N35 物理或化學參數改變原理啟發得到:壓輥表層采用耐磨材料制造(芯部保持韌性,提高表面硬度和耐磨性),并進行熱處理。
通過完備性法則得出,將集中控制箱更換為可調節式遠程指令操作,將增加整機的智能化,較少人為操作問題的發生。
技術系統的動態性應該沿著增加結構柔性,可移動性,可控性的方向進化,以適應環境狀況或執行方式的變化。秸稈壓塊成型方式向增加自由度進化:得出在成型室增加增壓裝置,產生足夠的壓強,利用壓強實現對進孔碾壓料的推送作用。

圖6 生物質成型機系統完備性圖

圖7 嚙合式生物質壓塊成型機
系統的理想度定義為所有的有用功能與有害功能和成本之和的比值,技術系統改進的一般方向是最大化理想度的比值,努力提升其理想度水平。均料裝置提高理想度:引入靜電場。使秸稈顆粒吸附在環模孔表面,形成顆粒層。
綜合方案后確定最終實施方案,如圖7 所示,設計出嚙合式生物質燃料成型機。工作時啟動機架下方的電機,電機通過聯軸器帶動主軸轉動,主軸轉動帶動壓輥連接板旋轉,壓輥連接板轉動帶動壓輥軸旋轉;壓輥在壓輥軸上繞主軸轉動,同時在原料摩擦力的作用下,壓輥同時分別以和主軸相反的方向自轉;在壓輥公轉和自轉的同時作用下,生物質粉碎物的空間不斷被壓縮,在物料、環模、壓輥三者的摩擦作用下,生物質成型壓塊就會從模孔中不斷被擠壓出來;被擠壓出來的生物質成型壓塊由料斗處滑落、收集,最終獲得成品。
針對現有環模壓輥式生物質成型機可靠性差、輥模磨損嚴重、原料適應能力差等問題,基于TRIZ 理論創新設計了一種嚙合式生物質壓塊成型機。采用環模盤與壓輥咬合式相互配合,壓輥與入料凹槽形成嵌入式結構,實現進一步壓縮,提高了生產效率和原料適用性;采用組合可拆卸式環模盤,便于拆卸與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