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云雪 朱錦超 宮 偉
( 上海航空電器有限公司,上海200000)
近些年來,一體化軸承因其優越的性能越來越多的應用于航空領域,并且航空領域等極苛刻的工作環境對其的需求量日益增長。一體化軸承在未來的發展趨勢是外圈與軸承套合為一體,這樣在安裝時可避免軸承與軸承套的配合問題,減輕了軸承外圈的磨損;安裝時采用側面懸臂安裝方式,更加方便快捷,具有明顯的優勢[1]。
通過對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研究結果進行分析,發現已有的軸承實驗機在加載、供油和測試等方面做的比較粗糙,并且只能針對傳統軸承進行實驗[2-5],如果要對一體化軸承進行高速、高溫、重載的實驗,還需要重新設計實驗器的結構。
該論文研究的是一體化球軸承實驗器,并能兼顧一體化滾子軸承,實驗器對軸承進行惡劣工況的實驗,可以分析軸承在高速、高溫、重載等工況下的失效模式和原因,進而優化軸承設計,提高軸承在惡劣工況下的工作能力,延長軸承的使用壽命。
主要考慮的是鼠籠軸承的一體化結構,實驗器可以對一體化球(滾子)軸承進行實驗,實驗器的要求是可以模擬一體化軸承在高速、高溫、重載條件下的工作條件,根據某項目提出的要求,技術指標如下:
實 驗 軸 承 的 尺 寸: 內 徑 Ф50-Φ100mm, 外 徑Φ80-Φ150mm,長度100-400mm;
實驗載荷:徑向500-10000N,軸向500-10000N;
系統可以實現的最大轉速:24000r/min;
軸承運轉時環境溫度上限:250°C。
實驗系統由驅動系統、加載系統、潤滑系統、數據采集和處理系統、實驗器主體組成,系統結構圖如圖1 所示,軸承工況通過傳感器對軸承的溫度、軸心位移進行監測。

圖1 實驗器系統結構圖
實驗器主體是整個系統的核心,是系統的執行部分。實驗軸承和支撐軸承安裝于實驗器的兩端,加載軸承在中間,加載力作用在加載軸承上。在軸承端蓋和軸承套上開有進回油油孔,潤滑油要噴到軸承滾動體上,回油采用重力回油方式。傳感器安裝到箱體對應位置上,傳感器的測量頭要與軸承外圈接觸。
實驗軸承為一體化球軸承時,實驗軸承需要承受軸向力和徑向力,所以加載軸承選用承載能力較強的角接觸球軸承;為了使軸向力可以直接傳遞給實驗軸承,避免支撐軸承承受軸向力,支撐軸承選用圓柱滾子軸承。實驗器的結構見圖2。

圖2 一體化球軸承實驗器結構簡圖
實驗軸承為一體化滾子軸承時實驗軸承只需要承受徑向力,但是為了減少更換元件的麻煩,加載軸承依然選用角接觸球軸承;如果支撐軸承還選用滾子軸承,整個軸系統軸向無法定位,實驗過程中軸組件可能發生軸向移動,所以支撐軸承改用深溝球軸承即可。
可以看出,軸承實驗器主體主要包括三個部分:即支撐軸承部分、加載軸承部分和箱體部分,下面主要介紹這三部分結構設計。
設計支撐組件需要考慮的是軸承的選擇和定位方式、軸承的潤滑、組件的密封方式。一體化球軸承的支撐組件的裝配圖見圖3。
要求最高轉速是24000r/min,國內生產的軸承不能實現這樣的要求,所以根據實驗室的條件,圓柱滾子軸承選用FAG 公司生產的NU209 型,FAG 公司生產的軸承相比于國內同型號的軸承極限轉速高很多,可以滿足要求。

圖3 支撐組件裝配圖(一體化球軸承)
軸承的外圈通過法蘭端蓋與軸承套兩端定位,軸承套卡在箱體上,實現了軸向定位,圓錐銷可以防止支撐組件軸向旋轉。內圈通過鎖緊螺母與主軸兩端定位。兩個滾子軸承內圈通過一個隔套進行定位,隔套需要與噴油環一同加工,這樣可以保證精度。常溫潤滑油由液壓管接頭5 進入支撐軸承組件,由噴油環將潤滑油噴至圓柱滾子軸承的滾動體和內圈接觸處,這樣潤滑狀況比較好。回油方式為重力回油。
軸承組件密封方法采用螺旋密封[6]。螺旋密封的工作原理是當主軸旋轉時,充滿在槽內的液體產生泵送壓頭,在密封室內產生最高壓力,與被密封介質壓力相平衡,從而阻止被密封介質外漏。
一體化滾子軸承支撐組件相比于一體化球軸承實驗時的支撐組件,不同之處在于將圓柱滾子軸承NU209 更換為深溝球軸承6209,噴油環的噴油口位置改變,其他零件尺寸及裝配關系未變。
一體化球軸承實驗的加載組件如圖4 所示。加載組件在結構上與支撐軸承相似,圖中還包含了液壓加載組件。
要求的最高轉速是24000r/min,徑向加載最大10000N,軸向加載最大10000N,加載軸承選用FAG 公司生產的角接觸球軸承7211 型,FAG 公司生產的軸承承載能力大,相比于國內同型號的軸承極限轉速高很多,可以滿足要求。
軸承的外圈通過法蘭端蓋與軸承套兩端定位,軸承套通過一個定位元件實現軸向和徑向定位,內圈通過鎖緊螺母與主軸兩端定位。兩個滾子軸承內圈通過一個隔套進行定位,隔套需要與噴油環一同加工,這樣可以保證精度。
2.2.1 軸向加載原理分析
通過圖4 可知,軸向加載組件由法蘭、橡膠墊、加載體、承載盤、壓頭和基座幾部分組成。

圖4 實驗器加載組件(一體化球軸承)
軸向加載的工作原理:高壓油從軸向加載法蘭5 徑向的油孔進入,壓力作用在加載體8 上。當加載力最大時,加載體是直徑為10mm 的圓柱體,共有10 個,呈圓周狀均勻放置在承載盤7 的10 個孔中,若加載力變化,加載體的直徑和個數也作相應的變化。壓力作用于加載體后,加載體軸向移動,通過加載膜片8 將壓力傳遞給加載壓頭10,壓頭與箱體接觸后,會停止移動,這時產生的反力就作用在了加載軸承的外圈上,由于軸承內圈與軸雙向固定,所以軸向力通過軸傳給了實驗軸承。橡膠墊的作用是密封,防止液體泄漏。加載膜片由許多層的疊壓彈簧組成,起到緩沖的作用。
軸向加載基座的圓周方向上還有通入冷卻液的孔,呈70°分布,用于冷卻壓頭。
裝配時軸向加載組件通過加載軸承外套進行軸向定位,用螺栓進行連接,未通入高壓油時壓頭端面與箱體內壁距離為2mm,壓頭可移動的距離是5mm。
表1 是不同壓力對應的壓強譜:

表1 軸向加載壓強譜
常溫潤滑油由液壓管接頭進入加載軸承組件,由噴油環將潤滑油噴到角接觸球軸承的滾動體和內圈接觸處,回油方式為重力回油。
當實驗軸承當實驗軸承換為圓柱滾子軸承時,由于不需要軸向載荷,所以軸向加載組件用法蘭替換。
2.2.2 徑向加載原理分析
徑向加載組件包括法蘭、加載體、承載盤、橡膠墊、加載端蓋、壓頭、冷卻體組成。徑向加載組件的裝配圖如圖5 所示。
徑向加載原理:徑向加載的原理與軸向加載相似。高壓油從法蘭油孔進入,通過嚴封墊2 作用于加載體9。加載力為最大161700N 時,加載體為直徑50mm 的圓柱體,當力作用于加載體上,加載體軸向移動,通過加載膜片緩沖,將力傳至推桿5,推桿5 與加載軸承接觸,徑向力就作用在加載軸承上了。
徑向加載法蘭4 和推桿5 上還有用于推桿冷卻的孔,避免溫度過高對零件造成損傷。徑向加載組件要加密封圈,防止冷卻液泄漏。

圖5 徑向加載組件裝配圖
徑向加載的加載體也是圓柱體,當加載力變化時,改變加載體的直徑和即可,表2 是不同壓力對應的壓強譜:

表2 徑向加載壓強譜
箱體三維圖見圖6。包括箱體前蓋、后蓋和箱體底座。箱體底座通過8 個地腳螺栓固定在實驗器平臺上,箱體底座和箱蓋之間通過螺柱進行連接。箱蓋的上方開有小孔,是用來放置傳感器或油管、冷卻液管通過的。箱體底座和箱蓋徑向側壁還有凸臺結構,凸臺上有螺紋孔,用于徑向加載組件的固定。箱體側壁還開有一些圓孔,用于通油。箱體內部還有加強筋和排油孔。箱體底座底板上還有一圈隔板,可以阻止回油流出箱體。箱體底板長961mm,寬560mm,箱體總高415mm,箱體壁厚25mm。

圖6 箱體結構圖
對實驗器箱體進行了靜力分析和模態分析在靜力分析中,將實驗器底座和上蓋粘成一體,在近似位置上加載荷,得到了應力、應變分布和最大應力值處,對結構進行優化,可以看出,加強筋是很有用的。
在模態分析中,分析了箱體的六階振型和對應頻率,得到了導致箱體共振的頻率對應的轉速,分別為:18328.2r/min、19687.8r/min 和21125.4r/min。在自動控制轉速的過程中,要盡快避開這些轉速。
所設計的是集成高速、高溫、重載的一體化軸承實驗器。在設計的過程中,建立了實驗器的三維模型,具有一定的工程應用價值。實驗器箱體是實驗器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Ansys 對箱體進行靜力分析和振動模態分析,可以優化實驗器的結構設計,增強實驗器的極限實驗能力,并能獲得實驗器箱體的共振頻率等動態特性,這樣就能為自動控制轉速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