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蕊,張 英,徐子棟
(1.菏澤市產品檢驗檢測研究院,山東菏澤 274000;2.菏澤市紡織纖維檢驗所,山東菏澤 274000)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融合,電子儀器儀表在國防航天領域、工業領域及農業領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主要是用于計量管理和計量檢測,以保障各行業的穩定發展和安全運行。目前,市場、企業對電子儀器的科學性和精確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并將其作為衡量產品質量的重要評判依據[1]。為有效促進電子儀器儀表產品及設備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對其管理、檢測方式嚴格把控。簡而言之,電子儀器具有顯著性特征,在使用過程中對周邊環境、人員操作水平的要求相對較高,應加強電子儀器管理工作,針對常見的故障類型要做到及時維修完善。同時,為提高電子儀器儀表計量的精準性,需動態開展計量檢測工作
計量管理、檢測工作是一項系統、全面的工作任務,特別是互聯網信息化技術的不斷更新迭代,促進了電子儀器儀表快速發展,產品類型日趨多樣化,計量技術含量更加凸顯。截至目前,大部分計量檢測設備均實現了電子化,甚至部分設備完成了電子化向智能化、數字化的轉型升級,全面提升了計量管理、檢測工作的整體效率,有效降低了企業附屬成本。其次,新時代背景下,新型電子儀器儀表設備的大量涌現,讓企業計量工作變得更加高效和便捷,同時,計量準確性、靈活性及公平性得到了充足保障,在產品交易、經濟活動中能夠保證各參與主體的合法權益和切身利益[2]。從企業生產實踐角度進行分析,以計量管理為基本出發點、以計量檢測為導向,有效掌控企業的運營管理及生產實踐,切實降低原材料的浪費,節約材料成本和人力成本,進而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在電子儀器儀表設備人工操作過程中無法正確使用,導致出現讀數錯誤和控制不合的理情況愈發凸顯,同時,在實踐過程中,電子儀器儀表計量管理、計量檢測時,必須形成完整的操作流程規范和標準體系作為控制保障來開展工作,方可實現保證電子儀器儀表和操作流程形成合力[3]。此外,在人工操作過程中,應重點明確儀器的型號、使用說明及工藝參數,尤其是在入庫檢驗、存儲環節明確標記,先完成校驗工作,做好使用記錄和維修記錄。但從現狀來看,使用人員對電子儀器儀表使用標準、流程、維修等關鍵環節不夠熟練,嚴重制約著工作效率提升,對企業的高速發展產生諸多不利因素。
定期開展電子儀器儀表維修管理工作也是計量工作管理的核心要素,雖然市場上流通的設備絕大部分質量屬合格范疇,但并不意味著在使用過程中不會出現差錯,長時間、多頻次使用導致機械故障、讀數不精確等問題頻頻發生,因此,在開展計量工作時,操作人員需時刻關注電子儀器儀表的整體使用情況,做到及時維修。
監管機制的構建是電子儀器計量管理及檢測工作有序開展的前提條件,為切實強化其使用成效,就必須立足于計量設備實際現狀,制定科學合理的保養和維修計劃,做到與監管機制的有機銜接。從企業使用電子儀器儀表角度進行分析,監管意識淡薄、使用計劃不健全、檢測制度不合理等現象越來越突出,導致計量管理檢測工作無法有效開展,歸根結底于監督機制未能落到實處,大部分計量工作浮于表面,從而增加了企業的附加成本、降低了計量工作整體效率[4]。
現階段,電子儀器儀表計量管理、計量檢測實際操作過程中,國家、市場及企業3 個層面參與主體逐漸重視計量工作,我國相關職能部門對于電子儀器儀表保養、維修管理的重要性做出了詳細說明,并以此為切入點,制定了科學合理的規范流程和使用說明。隨著互聯網信息化技術的不斷轉型升級,市場上流通的智能化電子儀器儀表大量涌現,并為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勁驅動力,最大程度上滿足了航天領域、工業領域及農業領域等諸多行業的計量工作需求。因此,在日常使用進程中,必須進一步優化電子儀器儀表計量管理工作,做好與工作環境、質量檢測、生產制造等方面的無縫銜接,充分發展監管機制優勢,確保計量管理、檢測工作能夠滿足實際生產要求。
電子儀器儀表計量管理工作有序開展必須滿足精準化、科學化的檢測要求,正是由于這一顯著特征,必須構建合理的電子儀器儀表計量工作管理機制和規范體系,從而對照國家標準,全面強化使用和管理工作。因此,若要實現管理機制的融合發展,需堅持動因為導向,優化電子儀器儀表工作流程,有效提升設備的準確性、穩定性和可靠性。首先,在電子儀器儀表入庫、儲備環節做到高效管理。當企業采購設備時,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必須對電子儀器儀表開展全面系統的檢查,包括設備校驗、型號、適用性等多方面指標,對于不合理電子儀器儀表設備要做到堅決抵制,防止其流入生產實踐過程。
當前,電子儀器儀表計量管理工作能夠展現出高效的精準度和效率,重點在于電子儀器儀表自身性能和操作人員專業素質和實踐技能,因此,企業在開展日常計量工作時,必須配備專業的技術人員,確保能夠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充分保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從而創造出更大的經濟效益。此外,要構建引入外部人才和內部員工雙向機制,提升其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盡可能滿足計量工作的實際需要,熟練掌握操作規范和流程。其次,企業可定期組織計量工作人員進行專業培訓,甚至擴大受益范圍,構建立體式人員結構體系。同時,還需計量人員提高電子儀器儀表設備的操控能力,以實現設備的穩定使用,全面提升企業的核心價值。
應用電子儀器儀表設備時,讀數不穩定、機械故障等問題時有發生,要及時進行故障分析,查找具體原因。對于電子儀器儀表重點部位接觸不良情況,要進行逐一排查,在找到具體原因后,企業可根據自身生產狀況開展維修工作。電子儀器儀表故障排除后,必須對其進行重新校驗,確保與原始數據保持高度統一,需說明,校驗工作需采取專業的技術裝備,切勿人工自行操作。其次,信息化技術的不斷融入,能夠對電子儀器儀表設備進行動態監測,能夠對故障提前預警,讓設備更加高效穩定運行。因此,電子儀器儀表設備計量管理與檢測工作與計算機技術的融合必將成為未來發展的主流方向。電子儀器儀表都有質量缺陷期和使用周期,在使用過程中,定期維修和監測可有效提升設備的使用壽命,滿足高精度和可靠性的要求。
隨著我國電子儀表儀器的技術含量不斷攀升,在數字技術方面和計量管理工作方面表現出強勁驅動力,尤其是電子處理器水平顯著提高。在數字時代的引領下,電子儀器儀表整體上呈向數字化方向發展,將諸多數字要素進行高度整合,并應用到計量管理和檢測工作過程中,摒棄一切不確定因素,數字技術性能不斷提升。比如DSP 高效處理器就是依托數字化技術,適用范圍極其廣泛,對密集型數據進行快速處理,更加凸顯了計量工作的高效性和穩定性。因此,數字解碼技術、數字統計技術、數字處理技術等創新融入為電子儀表儀器計量工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微型計算機的創新出現,讓電子儀器儀表的管理機制和內部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配電系統和構成原件基本實現了智能化控制,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嵌入式系統的融入,極大提升了工作效率。現階段,以智能電子儀器儀表為代表,被廣泛應用到計量工作中,設定的智能程序可有效代替人工操作方式,基本上實現了自動化控制和管理檢測。對于邏輯電路而言,智能化技術展現了強大的優勢,比如積極開展模擬實驗,為其投入生產實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數據輸入點和輸出接口實現暢通無阻,利用智能化技術對電子儀器儀表進行高效操控。
互聯網信息化技術不斷發展,使得網絡資源逐漸在計量工作中大量應用,極大促進了電子儀器儀表的革新和創新,并為計量管理、計量檢測提供了更多發展空間。網絡技術普及,涌現了很多先進的設備,比如網絡分析儀、及網絡示波器等,確保電子儀器儀表隨時對訪問網絡的監測,具體表現為網絡檢測、網絡管理、網絡讀數、網絡故障排查,打破空間、時間的局限性。此外,網絡化技術能夠實現數據收集、數據傳輸及數據分析,利用智能終端,操作人員對電子儀器儀表的工藝參數進行優化調整,獲取有效信息。因此,電子儀器儀表與網絡化技術的深度結合,有著顯著的先進性和代表性。
綜上所述,“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是電子儀表儀器穩定運行的前提條件,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電子儀表儀器計量管理、計量檢測工作愈發重要。正是由于其結構較為復雜,需突破的技術難關諸多,從而對管理機制、維修運營及專業技術人員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須正視電子儀表儀器計量工作的重要性,制定高效的管理流程,并定期對其進行動態檢測和校驗,降低設備誤差范圍。因此,做好計量管理和檢測工作,滿足市場和企業的內在需求,全面提升計量工作的效率和整體水平,依托互聯網信息化技術的顯著優勢,更好地為企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