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鈞
(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海東供電公司,青海海東 810600)
輸電線路是電網安全運行中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輸電線路作業,決定著電能傳輸效果,影響供電效率。被雷擊中的輸電線路會存在短時間電流快速增加的情況,超過線路原有的負荷范圍,使線路出現短路、燃燒等問題,影響電能傳輸效果。另外,短時間過強電流的出現會使線路連接設備電壓升高,進而破壞設備性能,嚴重時還會產生爆炸,降低電力系統運行安全性。為此,在輸電線路設計中,要加強防雷處理,維護輸電線路安全運行。
雷電對于輸電線路的影響具體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如果桿塔遭到雷擊,自身就會形成導體,進而對桿塔中的輸電設備以及導線造成不利影響。嚴重情況下會導致電線自燃,整個輸配電系統陷入癱瘓狀態,造成大面積停電。電流強度超過一定限度會影響電力設備的自主修復功能,相關人員不得不通過更換線路設備的方式恢復供電。而這不僅會加大線路設備的維修難度,還會增加線路設備的維修成本。
(2)輸電線路遭受雷擊會出現過電壓的情況,導致線路和設備因電壓超限而出現絕緣性能損害。一方面,會造成大范圍停電,影響人們的正常生產生活;另一方面,會增加公眾生命安全隱患。由此可知,加大對輸電線路防雷工作的重視度,對于整個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具有重要意義。
桿塔在被雷擊后,產生的電荷會經過桿塔與大地形成一個單向回路,使桿塔出現擊穿現象,影響輸電線路的正常使用。輸電線路桿塔會根據所在區域供電需求設置相應的高度,桿塔間存在相互影響,在雷擊下產生不同反應。如桿塔電流與反擊電流呈反比,桿塔電流增加,反擊電流就會逐漸減弱,抵抗雷擊的能力會減弱;導線閃爍大小會導致桿塔線路間出現不均衡分布,受雷擊后局部荷載增大,造成燒毀現象;臨近桿塔間的分流會抑制分流作用,增加局部電流頻率。
雷擊活動多發生在山地或地形起伏較大的區域,是由于地區氣流變動較為頻繁引發的激烈運動,其帶來的不良影響也是非常大的。而平原地區的劇烈雷擊相對較少。另外,山區等復雜地形區內,山林植被、河流的覆蓋率較大,很容易增加雷擊侵擾頻率,造成輸電線線路破損或故障的發生,電力系統無法正常運轉,供電質量不佳。且在植被繁多的地區,雷擊后容易因為輸電線路產生的電火花而出現火災事故,損耗資源。
對于山區、沿海等地域,地形結構復雜性較強,在輸電線路鋪設時經常會受到地形地勢、氣候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增加問題出現率。雷擊是這類環境條件下最常出現的情況,且破壞力度較大,維修難度高,對輸電系統構成嚴重威脅。具體來說,不良后果主要體現在以下3 個方面。
(1)縱深山谷地帶。這類地區氣流運動復雜性高,受到雷擊影響范圍較大,再加上未設置相應的防護屏障,難以維持輸電線路的安全運行,容易增加事故發生率。而產生這一情況的原因為,區域內開放空間面積較大,暴露在外面的弧長較長,所以在氣流運動中,容易吸引雷電注意,增加雷擊概率。
(2)傾斜山坡。由于上坡的地帶很少有繞組,而下坡的地段導線過長,雖然目的是增強保護效果,但山上的繞組仍缺少科學保障,繞擊頻率會逐漸增加,雷擊次數增多,影響線路安全運行。
(3)沿海地區。海岸線區域內空氣中鹽分含量較多,容易引起雷擊事故。
接地電阻是實施雷擊電流分流處理和消耗的重要方式。桿塔作為雷電的主要襲擊目標,如果不能合理設置接地電阻,雷擊產生的電流會擊穿桿塔,產生故障問題。而對于高山、巖石等復雜地形區域,如果不能科學設置接地電阻,發揮土壤結構的作用優勢,會降低防雷水平。此外,若是出現雷擊塔頂的現象,由于土壤的電阻率很小,極有可能造成反射的現象。因此,山區線路更容易遭受雷擊,而平原線路則可以通過降低接地電阻來減少遭受雷擊的可能性。
輸電線路防雷處理必須遵循如下3 個基本原則。
(1)因地制宜原則。根據各地區的地理環境特點以及防雷技術標準規范,采用適宜的防雷技術,提高防雷處理的針對性、合理性與有效性。
(2)安全性原則。通過對輸電線路運行狀況的客觀評價,進一步明確防雷技術應用環節存在的突出性問題,制定完整可行的技術改造方案。
(3)技術經濟原則。輸電線路防雷以技術為先導,以效益為目標,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以及新材料,提高防雷技術應用水平,保證輸電線路的安全穩定運行。
在開展輸電線路設計中發現,最容易受到雷擊影響的地區有山風、下風河谷、峽谷走廊、潮濕的盆地地區,如湖泊、沼澤、森林、灌木叢以及一些山丘地區。設計人員應對這些地區加以重點考察,做好防雷保護,避免雷擊對輸電線路帶來影響,促進線路的穩定運行。在設計中,設計人員要做好前期現場勘查作業,結合輸電線路鋪設方案,對線路走向及所經地區可能遇到的地形環境特征加以分析和研究,確定輸電線路位置,選擇科學的防雷技術,降低雷擊影響。尤其要對高壓輸電線路實行防雷設計,減少雷擊頻率。
但就目前高壓輸電線路防雷擊設計情況來看,部分地區設計人員缺乏對輸電線路防雷管理意識,這無疑增加了高壓輸電線路遭受雷擊的可能性。所以在新的輸電要求下,高壓輸電線路設計人員應當加強對輸電線路的管理,在設計過程中可在線路最容易受到雷擊的地方安裝避雷器等設備,取線路中間位置安裝避雷器,減弱桿塔電感,做好絕緣接地處理。或者利用耦合地線和避雷設備,維護高壓輸電線的安全性。
另外,做好連接位置的防雷處理。對架空線和電纜線進行單獨的防雷保護,并按照電纜與電壓情況制定防雷措施。設計中如果發現電纜與架空線連接的情況,要按照規定要求科學設置連接接頭。設備電纜屏蔽層的兩側必須接地深處,且在操作過程中有效操作防雷設備,最好在變壓器座采取防雷措施,也可在保險絲之前安裝防雷裝置。
輸電線路的防雷設計中,安裝避雷設備是常使用的手段,最常見到的避雷設備以避雷針和負角保護針兩種為主:避雷針要求安裝到塔頂底線支架上,數量和位置需根據輸電線路所處環境下的支架特征而定,它可以在雷擊發生前儲存較高電能,利用脈沖作用降低雷擊影響;負角保護針則是通過負角保護的方式減少雷擊應用的一種措施,在雷擊的第一時間將多余電流轉移到避雷線上,保護輸電線路安全。
負角保護針多數情況下安裝在塔架或電線頂部位置,如果網絡條件允許可以通過多智能體的全智能控制,將其他線路、微電網系統、斷路器等單元系統模擬量和開關設置量收集到智能終端設備中,采用最簡單的信息處理系統,將信息從主要區域的后續處理單元發送到中央處理過程的每個單元,綜合分析信息內容。負角保護針在使用過程中,需要對角度展開科學調整。
目前針對于單回路輸電線,電壓在330 kV 以下的保護角在15°左右,500~750 kV 的保護角在10°以內;雙回路輸電線中110 kV 的保護角應控制在10°以下,220 kV 則在0°。像山區這種特殊地形,保護角采用最小數值,增強耦合性。借助避雷線的架設,可以有效減少高壓輸電線路在雷電天氣下的閃絡次數,維持線路絕緣子串的穩定性,防止高壓輸電線形成感應電壓,維持導線的運行穩定性。
高壓輸電干線多是利用避雷針來保障線路安全運行的,安裝過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則為:①避雷針必須安裝在高壓輸電線的塔頂位置,地線位置安裝防繞擊的避雷短針;②科學設置可控避雷針。塔在受到雷擊后,雷電能量分散,避雷針上會存在較大的磁場能量,可控避雷針的安裝可對較大能量磁場加以處理,增強脈沖放電效果,瞬時解決雷擊帶來的影響。安裝過程中,細針高度要求在1.5 m 左右,以便于避雷器準確記錄信息數據,為后期研究提供可靠依據。
自動重合閘保護的科學設置,可在發現電流或電壓異常的第一時間,做好停電保護,以減少雷擊對輸電線路帶來的影響,維護輸電線路的安全性,降低損失及危險的發生。我國目前現有的自動重合閘以單相裝置、三相裝置、綜合裝置和失活裝置這4 種為主。在輸電線路受到雷擊影響后,自動重合閘的繼電保護會立即開啟,實現雷擊段線路的閉合,以停電的方式來保障輸電線路整體質量,確保其他路段電能的傳輸。輸電線路遭受雷擊停電的概率很大,瞬時斷電和自動重合閘的瞬時鏈路技術有待改進,這需要專業人員繼續展開研究,以期優化自動重合閘的技術水平,充分發揮其在工作中的優勢,維持輸電線路的安全運行。
例如雙重自動重合閘的安裝:首先要保證設備類型、規格的一致性,盡可能在同一制造商處進購相關設備。雙重自動重合閘需要安裝在兩個獨立的保護裝置內,促使其正常運行。運行中,不需要開展過多的調試工作,操作人員只需對其中一個重合閘實施操作即可發揮出保護性能。對重合閘關聯設備實行調試時,除了要嚴格按照規定要求作業外,還需對變壓器設備展開深入處理,在低壓和高壓側分別安裝低壓電涌放電器,推動設備良好運行。最后,做好避雷器、桿塔及地面網絡的維護處理,利用絕緣架空線替換原有的裸導體,控制短路故障。
隨著輸電線路覆蓋范圍的增加,對防雷保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輸電線路設計中,設計人員應當根據地質環境、線路敷設要求等展開綜合分析與思考,選擇合適的線路防雷技術和設備,增強輸電線路防雷保護效果,降低雷擊對輸電線路帶來的影響,以期實現電能的穩定傳輸,改進供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