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廣霖
(贛州市特種設備監督檢驗中心,江西贛州 341000)
特種設備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險性較大的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電梯、起重機械、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和場內專用機動車輛這八大類型的設備。這些設備的使用環境較為復雜,一般會在高壓、高溫下運行或在高空、高速運行,在使用過程中可能會含有有害物質、靜電、放射源、電接觸等,危險系數較大。而這些設備又與人們的日常生活聯系密切,一旦發生危險將會造成嚴重的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因此,在使用過程中有必要對其進行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盡量避免事故發生,提高特種設備的安全性。特種設備監督檢驗機構必須要對特種設備進行嚴格的檢查和監督,確保其安全性,避免危險發生。
對特種設備進行的檢驗可以分為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兩大類。
特種設備監督檢驗是指《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規定的特種設備制造、維修、安裝和改造的監督檢驗,也可以分為兩大類:一種是制造監督檢驗,通過制造監督檢驗,可以保證特種設備在設計生產過程中符合國家標準,由符合要求的生產單位依據標準按照正確的方法、手藝進行制造,保障特種設備的質量符合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以及規范書的要求,防止因質量不合格導致危險事故的發生;另一種是安裝監督檢驗,它可以保證施工單位嚴格按照安裝告知手續進行安裝,保證特種設備的安裝符合標準,并且還需要存有安裝技術記錄,各項竣工資料等文檔信息,將文件進行歸檔。改造和重大修理過程中的監督檢查,也屬于安裝監督檢查的范疇,在安裝監督檢查職能中增加了對改造和重大修理方案的審查,有利于提高修理或改造方案的合理性、合規性和科學性,改造和重大修理必須委托有設計資質的設計單位進行,當然使用單位也可以進行改造和修理,但是需要有原設計單位的認可,提交書面認可文件,改造和重大修理方案也有要相應的審批手續。
由于特種設備的使用頻率較高,在使用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超負荷運作,設備老化等現象。特種設備定期檢驗,是以一定周期為單位、對正在使用的特種設備按照相關規定進行的強制性法定檢驗。它能夠檢驗出特種設備的安全、健康情況,及時發現特種設備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缺陷、隱患并及時消除,防止因設備缺陷、老化而造成的危險事故,同時還能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
在特種設備監督檢查過程中,主要對特種設備的生產、改造、維修提出了6 個基本條件。
(1)特種設備的生產企業,在生產特種設備時要有制作的有效許可證。
(2)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規定,對于安裝、維修和改造施工,要提前進行施工告知。
(3)需要有相關許可證的安全單位,嚴格按照安裝規范和安全技術規范對設備進行安裝。
(4)需要有相關許可證的維修單位,嚴格按照安全規范進行維修和改造,并且還要提交改造、維修方案審批手續。
(5)安裝的特種設備必須已經具備了該特種設備生產范圍內的、健全的生產技術標準和規范。
(6)還要確保安裝、使用、改造和維修特種設備的生產質量管理體系處于正在運作的狀態。
(1)安裝告知程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和《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對特種設備的安裝告知提出了系統的、具體的要求。安裝告知主要在特種設備安裝或改造、修理前進行,安裝告知的主體是相關施工單位。相關施工單位可以通過線上網站填寫信息進行告知,還可以通過書面的方式直接告知。線下需要相關施工單位到對施工所在地有管轄權的市級技術監督局或行政辦事大廳進行線下辦理。相關施工單位實施告知程序,要填寫特種設備改造維修告知書,并提供印有單位公章的特種設備安裝許可證、復印件等相關證明材料。告知程序與行政許可不同,相關施工單位履行了告知義務后即可開展著手施工。安裝告知程序主要是為了及時獲取現場的施工信息,以便于對施工現場開展檢查、監督,督促相關施工單位申報監督檢驗。為進一步簡化手續,規范告知行為,國家質檢總局在2009 年和2013 年相繼下發了關于特種設備安裝告知要求的文件,各特種設備施工單位可以根據文件的具體要求向市級監督局或行政辦事大廳辦理告知。
(2)監督檢驗工作約檢。在完成告知程序后,相關施工單位可以開展施工行為,同時施工單位還要進行檢驗工作的約檢程序,根據施工進度向當地的監檢機構申請進行監督檢驗。在申請時,需要填寫約檢申請表、提交特種設備安裝、改造或維修告知書、提供施工合同、特種設備安裝改造或維修方案、施工人員的資格證明、特種設備安裝改造或維修的隨機質量證明文件等。對于特殊的機電類特種設備,還需要提交整機型試驗證明、安裝保護裝置的型式試驗報告、電動葫蘆型式試驗報告等。各特種設備施工單位要根據特種設備的種類,提交具體的申請材料,并根據當地監督檢驗監檢機構的要求進行材料準備,在提交相關材料后,由當地監檢機構進行審核,審核通過即可進行檢驗,否則相關施工單位需要繼續補辦材料。
(3)監督檢驗程序。約檢完成后,監檢機構要委派檢驗人員開展檢驗工作,并將監檢項目和要求提前告知施工單位,以便于在監督檢驗過程中做好配合。監督檢查主要從兩個方面出發:一是對受檢單位的資格、質量管理體系等情況進行抽查;二是調取特種設備的出廠資料,核實安裝過程中與安全性能有關的項目,審查施工過程中形成的技術記錄和其他的紙質檔案。在監督檢查完成后,檢驗人員要根據發現的問題,整理出意見通知書,督促相關施工單位及時整改。在問題整改完后,要向相關施工單位、使用單位、監檢機構提供監督檢驗報告,相關施工單位、使用單位和監檢機構應將監督檢查報告歸檔保存。
特種設備進行定期檢驗,必須要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和《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還要依據所檢驗的特種設備類型,嚴格按照相對應的安全技術條例進行操作。檢驗之前,檢驗人員要充分了解特種設備的內部結構及其內部是否存在易燃易爆、有害物質,只有在確保自身安全的情況下才能開展檢驗工作,在檢驗過程中檢驗人員要佩戴防護鏡、防護手套和口罩等。
開展特種設備定期檢驗,首先要提出定期檢驗申請。提交申請的主體是特種設備的使用單位,應根據特種設備的生產使用情況和定期檢驗周期,制定詳細的檢驗計劃安排,提交申請表給相應的檢驗檢測機構。檢驗檢測機構對提交的申請表進行審查,審查無誤后可以受理,然后安排相應的檢驗人員上門檢驗。
在現場檢驗過程中,使用單位應向檢驗人員提交設備的維修、運行記錄以及設備的使用檔案等。檢驗人員根據相關規定進行定期檢驗,并出具最后的檢驗報告。例如,在檢驗承壓類設備時,檢驗人員要先與使用單位進行溝通,使用單位需委派專門的工作人員對特種設備的安全檢查進行監護,在開啟檢驗孔之前還要檢查承壓類設備的參數和相關指標,以及內部介質是否已經完全排放、內部有毒氣體的分析報告是否規范、是否已經將檢驗設備與運行系統進行隔離等。根據相關標準檢驗后,檢驗人員根據特種設備的安全性出具合格證明,在檢驗過程中如果發現特種設備存在安全隱患,則要及時向質量技術監督部門上報。
特種設備進行監督檢驗和定期的檢驗具有重要的意義。特種設備的危險系數較高,并且使用頻率較高,與人們的日常生活較為貼切。一旦發生危險事故,可能會造成無法預估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必須要對特種設備進行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規范特種設備的安裝、維修和改造全過程,確保特種設備的質量,防止因質量問題出現的危險事故。及時發現特種設備存在的問題,如設備老化、使用缺陷等,防止因過度使用出現的危險事故。各特種設備施工單位和使用單位要看到特種設備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的重要性,及時申請檢驗;各檢驗機構要把握好檢驗的細節工作,努力提高檢驗水平;各地政府要加強監督,通過各方的協作努力最終達到預防特種設備事故發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