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冰
(福建省交通建設質量安全中心,福州 350001)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進步,我國公路建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同時也帶來了日益嚴峻的環境問題。據有關研究,建筑業造成的環境污染占環境總體污染中34%[1];打造交通強國、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有效地控制建設項目施工階段的環境污染成為交通建設“十四五”規劃的重要任務。 本文以廈門新機場配套環嶝北路工程為例, 運用綠色施工環境影響閾值模型開展公路環境影響評價,對實現公路建設與經濟、社會、環境效益相互協調, 促進交通建設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廈門新機場環嶝北路工程位于翔安新機場北部區域,項目場地處于海峽論壇吹淤造地范圍,將作為往廈門新機場進出的主要交通聯絡通道。 工程起于在建機場大道,止于在建田墘互通(機場高速立交),全長2020.124 m,道路等級為城市主干道。現狀為土石方運輸專用通道,道路兩側各20 m 綠化退線納入本道路,沿線共設置2 座涵洞,橋梁全長為54 m。
采用的主要技術指標如表1 所示。
工程建設內容包含路基、路面、橋涵工程、臨時工程、附屬工程等,詳見表2。

表1 主要技術指標

表2 工程建設內容及規模一覽表
依據《建筑工程綠色施工評價標準》,結合工程施工的環保性要求, 歸納得出綠色施工中環境影響因素主要包括:水污染、噪聲污染、大氣污染、光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生態環境影響等方面。因固體廢棄物造成的污染與水污染、大氣污染、生態環境影響[2],互相交叉重疊,因此運用動態綜合評價方法(閾值法)進行定量環評時,暫時剔除固體廢棄物污染這一指標。
施工期廢水主要有施工生產廢水和施工人員生活污水,而施工生產廢水是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包括土石方填筑和混凝土養護廢水、雨后的地表徑流泥漿水、機械維修油污水,以及施工機械跑、冒、滴、漏的污油等。 工程廢水直接排放會造成水體懸浮物、微生物增加,pH 值、石油類指標濃度升高,水質混濁等。根據《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 8978-1996) 確定工程項目施工期間水污染主要評價因子標準如表3 所示。
施工期噪聲包括施工現場運輸機械、 筑路機械和其他施工機械及其進行爆破等作業時產生的噪聲; 穩定土拌合站、 水泥混凝土拌合站和瀝青混凝土拌合站工作時產生的噪聲等。 根據 《聲環境質量標準》(GB 3096-2008)確定工程項目施工期間噪聲影響評價因子標準如表4 所示。

表3 水污染影響評價因子標準

表4 噪聲影響評價因子標準
施工期大氣污染包括施工粉塵、瀝青煙氣、施工廢氣。根據《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2004)確定工程項目施工期間大氣影響評價因子標準如表5 所示。

表5 大氣影響評價因子標準
施工期光污染主要是夜間施工拉設強光照明、 施工車輛的車燈造成對環境的污染和焊接工作產生的高強弧光等。 根據《室外光污染限值及檢測方法》(DB61/T 1033-2016)確定工程項目施工期間光污染評價因子標準如表6所示。

表6 光污染評價因子標準
工程項目施工期間挖填工程等會改變地形, 造成植被破壞,地表裸露,從而使沿線區域的生態環境發生一定變化; 路基填挖后裸露的表面被雨水沖刷后將造成水土流失,進而降低土壤肥力,影響局部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等。參考文獻[4-5],工程項目施工期間生態環境評價因子標準如表7 所示。

表7 生態環境評價因子標準
將表3~7 的中各項指標原始數據代入動態綜合評價函數式(1)進行逆處理和標準化處理,得到環境影響評價各分項指標和綜合評價函數的閾值,如表8 所示。

根據表8 可知,環境影響評價指標中,噪聲污染、水污染權重大、占比高,是關鍵性指標;空氣污染、光污染、生態環境影響占比例較低,貢獻率較小,不是主要評價指標。但這三者也容易出現超標等情況,其破壞后的后果更嚴重,因此在施工階段也需要嚴格控制。

表8 環境影響評價指標閾值及環境影響閾值
在廈門新機場環嶝北路工程施工期間, 在施工的主要部位設置污水排放、噪聲污染、空氣污染、光污染4 個方面的監控點,連續記錄24 h ,數值如表9 所示。

表9 廈門新機場環嶝北路工程環境影響指標實測平均值
將表9 中的數據按照動態綜合評價的步驟計算,進行逆處理和標準化處理,結果如表10 所示。
由表8、表10 對比可知,該工程環境影響評價指標閾值中水污染、光污染、生態環境影響等級為優,但噪聲污染和空氣污染等級卻為合格, 最終環境綜合評價等級為合格。 因此在施工中,噪聲污染控制、空氣污染控制會影響工程項目綠色施工最終整體評分, 應作為嚴格控制目標,需進一步加強管理。

表10 廈門新機場環嶝北路工程環境影響評價指標閾值及綜合閾值
在施工區域內設置連通排水系統及三級沉淀池,將清洗車輛、場地產生的工程污水,以及噴淋水匯集沉淀后實現再利用,提升水資源利用率。
施工現場應當設置封閉圍擋, 施工土方開挖后應將開挖出的土方放置在土工布上,并及時進行覆蓋;路基土方填筑時, 應嚴格控制含水量, 分段分層填筑并及時碾壓;路緣石、路磚等構件切割、加工或者進行其他切割、鉆孔、鑿槽等易產生粉塵的作業時,應當采取噴霧等方式進行降塵;粉狀材料如水泥、石灰等應罐裝或袋裝,嚴禁運輸途中揚塵、 散落; 施工臨時設施應盡量遠離周邊敏感點,尤其拌合站選址上禁止靠近居民區,增加防塵設施并處于下風向,在臨時占地進行作業時應及時噴灑水,作業完成后及時進行生態恢復和復墾; 項目沿線作業人員受施工揚塵及車輛行駛揚塵影響較大, 施工過程中應每天定時清掃,增加灑水抑塵的頻次,避免在干燥時裝卸和運輸等。
盡量選用低噪聲、低振動的施工機械設備,對振動較大的固定機械設備加裝減振機座, 加強各類施工設備的維護和保養,從本質上降低噪聲危害;避免多臺機械同時施工,合理安排工作人員操作高強噪聲施工機械的時間,減少接觸高頻噪聲的時間; 禁止夜間施工, 設置施工圍擋、移動聲屏障等措施降低施工噪聲對周圍居民的影響。
按照規定, 運輸建筑廢棄物的車輛應做到密封、覆蓋,外觀整潔,不得溢、撒、漏、夾帶建筑廢渣污染路面。固體廢棄物要盡量回收利用,或運往指定地點堆埋。
施工完成后及時進行路面硬化和空地綠化, 對原有的和規劃的綠化地塊, 應盡快采取植樹種草恢復植被等生態防護措施,搞好植被的恢復、再造,做到邊坡穩定,巖石、表土不裸露,以減少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 路基施工合理結合臨時排水設施和永久排水設施, 減少施工過程中的水土流失。
堅持綠色施工的理念,注重與環境、社會多系統的統籌協調,實現“四節一環?!?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境保護)是我國公路建設項目的重要目標。 本文運用動態綜合評價法,對工程項目聲環境、空氣環境、光環境、地表水環境,以及生態景觀環境進行閾值綜合函數分析,對工程項目綠色施工進行定量等級評價, 從而制定合理可行有效的環境保護措施,減少工程施工對環境的影響,對類似工程也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