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聊齋志異》借鑒《隋書》與兩《唐書》

2021-01-22 10:32:35趙伯陶
蒲松齡研究 2021年4期

趙伯陶

摘要:《聊齋志異》創作構思每喜借鑒史書筆法,《左傳》《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晉書》中有關話語、典故常奔來筆底,為小說平添不少史家色彩。《隋書》與《舊唐書》《新唐書》中的某些情境、典故、語詞在《聊齋志異》中也常出現,增加了小說敘事的生動性,豐富了小說語言的表現力。將《聊齋志異》借鑒上述三部史書之處擇要指出并略加分析,也是《聊齋志異》研究與鑒賞不可或缺的一環。

關鍵詞:蒲松齡;《聊齋志異》;《隋書》;《舊唐書》;《新唐書》;借鑒

中圖分類號:I207.419? ? 文獻標志碼:A

一、情境借鑒

小說創作中,情境的渲染往往是情節展開的必要條件,向前人典籍借鑒有關情境,不同于典故的運用,渾然無跡中自有顯示小說構思的妙用。今人研究《聊齋志異》,通曉作者蒲松齡在這方面別出心裁的獨創性,對于解析《聊齋志異》創作意旨,提高讀者鑒賞水平不可或缺。

卷一《狐嫁女》以民間傳說為基礎,并以狐仙攝取金杯而終不敢據為己有為貫串前后的線索,構思出完整的情節,首尾照應,趣味橫生。小說主人公殷士儋是明朝山東顯宦,史有其人;金杯事則子虛烏有,主人公戲對丟失金杯者說:“金杯羽化矣,然世守之珍不可失。仆有一具,頗近似之,當以奉贈。” [1]81所謂“羽化”,即道家飛升成仙之說,這里戲謂金杯丟失。這一情節構思源自《舊唐書》卷一六五《柳公權傳》:“公權志耽書學,不能治生;為勛戚家碑板,問遺歲時巨萬,多為主藏豎海鷗、龍安所竊。別貯酒器杯盂一笥,緘滕如故,其器皆亡。訊海鷗,乃曰:‘不測其亡。公權哂曰:‘銀杯羽化耳。不復更言。” [2]4312

卷一《陸判》:“抽刀視之,制極精工,鐫字一行,曰:‘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瑋后官至司馬。” [1]211所謂“膽欲大”云云,意即敢于任事但思慮要周全,智謀圓通但行為要端方。《淮南子》卷九《主術訓》:“凡人之論,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員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鮮。” [3]309又《舊唐書》卷一九一《孫思邈傳》:“又曰:‘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詩》曰:‘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謂小心也;‘糾糾武夫,公侯干城,謂大膽也。‘不為利回,不為義疚,行之方也;‘見機而作,不俟終日,智之圓也。” [2]5069顯然,蒲松齡閱覽《舊唐書》,非常欣賞唐代神醫的這段話,就特意挪用其情境于《陸判》中,豐富了小說內涵。

卷二《林四娘》塑造了一位哀怨有故國之思的女鬼形象:“乃俯首擊節,唱‘伊涼之調,其聲哀婉。” [1]419所謂“伊涼”,即《伊州》《涼州》二曲調名。《伊州》,商調大曲;《涼州》,屬宮調曲。《新唐書》卷二二《禮樂志》:“天寶樂曲,皆以邊地名,若《涼州》《伊州》《甘州》之類。后又詔道調、法曲與胡部新聲合作。明年,安祿山反,涼州、伊州、甘州皆陷吐蕃。” [4]476-477于是“伊涼”常被后世用為悲涼哀怨曲調的代稱,如唐歐陽詹《聞鄰舍唱涼州有所思》詩:“有善伊涼曲,離別在天涯……因之增遠懷,惆悵菖蒲花。” [5]3905宋蘇軾《浣溪沙》詞:“霜鬢真堪插拒霜。哀弦危柱作伊涼。” [6]315可見情境渲染在小說《林四娘》中的重要作用。

卷三《諭鬼》是一篇頌揚明尚書石茂華以文章驅鬼怪的小說,有“公以堊灰題壁,示云” [1]594的描寫。通過妙手著文章,宣諭于惡獸或厲鬼,令其遵命遠遁或就此銷聲匿跡,唐代韓愈早開先河。唐憲宗元和十四年(819)的春天,刑部侍郎韓愈因諫迎佛骨,被“夕貶潮陽路八千”,遠徙至嶺南做潮州刺史。據《新唐書》卷一七六《韓愈傳》:“初,愈至潮,問民疾苦,皆曰:‘惡溪有鱷魚,食民畜產且盡,民以是窮。數日,愈自往視之,令其屬秦濟以一羊一豚投溪水而祝之……” [4]5262這就是其《鱷魚文》名篇的由來。據《韓愈傳》記述:“祝之夕,暴風震電起溪中,數日水盡涸,西徙六十里。自是潮無鱷魚患。” [4]5263正史即如是說,令人有真假莫辨的疑惑,但以文章驅物,如送窮神一類的佳作卻不絕于史,可見這一作法在文人思維中的根深蒂固。這篇《諭鬼》就是這樣一篇文字,雖然不長,但作者巧借韓愈驅除鱷魚情境用四六駢文精心結撰,對仗工穩,文采煥然,用典工巧,一氣呵成,的確非同凡響!

卷四《孝子》篇后“異史氏曰”有云:“刲股為傷生之事,君子不貴。然愚夫婦何知傷生之為不孝哉?亦行其心之所不自已者而已。” [1]988所謂“刲股”,即兒子割大腿肉用來療親,古人或以之為孝行。但唐韓愈《鄠人對》認為:“母疾,則止于烹粉藥石以為是,未聞毀傷支體以為養,在教未聞有如此者。茍不傷于義,則圣賢當先眾而為之也。是不幸因而致死,則毀傷滅絕之罪有歸矣。其為不孝,得無甚乎!” [7]342這是有針對性的議論,據《新唐書》卷一九五《孝友傳序》:“唐時陳藏器著《本草拾遺》,謂人肉治羸疾,自是民間以父母疾,多刲股肉而進。”《新唐書》的撰寫者歐陽修等還是同意韓愈所持否定之論的,盡管如此,但筆鋒一轉仍接下寫道:“雖然,委巷之陋,非有學術禮義之資,能忘身以及其親,出于誠心,亦足稱者。” [4]5577-5578可見古人對于“刲股”一事的矛盾態度。蒲松齡對于“刲股療親”的態度也是矛盾的,其“異史氏曰”的一番言語,與《新唐書》之論略同,是否受其啟發或有意借鑒,耐人尋味。

卷六《夏雪》篇后“異史氏曰”有云:“唐時上欲加張說‘大學士,說辭曰:‘學士從無大名,臣不敢稱。” [1]1564這幾句話,語出《新唐書》卷一二五《張說傳》:“始,帝欲授說大學士,辭曰:‘學士本無大稱,中宗崇寵大臣,乃有之,臣不敢以為稱。固辭乃免。” [4]4410蒲松齡巧借唐張說辭“大學士”名號的情境暗諷浮夸不實、虛榮荒誕的社會風氣,發人深省。

卷七《席方平》描述陰間各種酷刑,實則為陽世的投影,其中有鋸解活人:“既下,鬼乃以二板夾席,縛木上。鋸方下,覺頂腦漸辟,痛不可禁,顧亦忍而不號。” [1]1953所謂“二板夾席”,即鋸人須先用板夾。事見《新唐書》卷一九三《孫揆傳》:“(孫)揆大罵不詘,(李)克用怒,使以鋸解之,鋸齒不行,揆謂曰:‘死狗奴,解人當束之以板,汝輩安知?行刑者如其所言,詈聲不輟至死。” [4]5562蒲松齡顯然借鑒了《新唐書》的這一情節,否則實難憑空虛構如此酷刑。

卷七《恒娘》篇后“異史氏曰”有云:“古佞臣事君,勿令見人,勿使窺書。乃知容身固寵,皆有心傳也。” [1]2079所謂“佞臣”,即奸邪諂上之臣。這一番議論源于唐武宗時辭位之宦官仇士良教訓宮中內監之語,言其所傳蒙蔽帝王以攬權固寵之方法。事本《新唐書》卷二○七《宦者傳上·仇士良》:“士良之老,中人舉送還第,謝曰:‘諸君善事天子,能聽老夫語乎?眾唯唯。士良曰:‘天子不可令閑暇,暇必觀書,見儒臣,則又納諫,智深慮遠,減玩好,省游幸,吾屬恩且薄而權輕矣。為諸君計,莫若殖財貨,盛鷹馬,日以球獵聲色蠱其心,極侈靡,使悅不知息,則必斥經術,阇外事,萬機在我,恩澤權力欲焉往哉?眾再拜。士良殺二王、一妃、四宰相,貪酷二十馀年,亦有術自將,恩禮不衰云。” [4]5874-5875這篇小說并不僅糾纏于妻妾爭風吃醋的瑣議,而在于直探人心之隱,對專制社會中的佞臣“容身固寵”從而以行其奸的人類心理因素的闡發,具有制度性的批判意識。

卷七《葛巾》:“生返,不能徙步。意女郎歸告父兄,必有詬辱之來。” [1]2082所謂“不能徙步”,即不能移步,意在形容羞愧驚慌貌。語出《新唐書》卷一○三《張玄素傳》:“始,玄素與孫伏伽在隋皆為令史,太宗嘗問玄素宦立所來,深自羞汗。褚遂良見帝曰:‘……陛下昨問玄素在隋任何官,對曰:“縣尉。”又問未為尉時,曰:“流外。”又問何曹司,玄素出不能徙步,顏若死灰,精爽頓盡,見者咸共驚怪。” [4]4002“不能徙步”四字,若不知有唐人張玄素事的情境渲染,則常大用之窘態難以盡皆顯現。可見今天的讀者若能真正體味蒲松齡寫作的苦心孤詣實非易事。

卷七《黃英》篇后“異史氏曰”有云:“青山白云人,遂以醉死,世盡惜之,而未必不自以為快也。” [1]2099所謂“青山白云人”,用唐傅奕事,后世常用以比喻放浪形骸于青山白云間的曠達之士。《舊唐書》卷七九《傅奕傳》:“奕生平遇患,未嘗請醫服藥,雖究陰陽數術之書,而并不之信。又嘗醉臥,蹶然起曰:‘吾其死矣!因自為墓志曰:‘傅奕,青山白云人也。因酒醉死,嗚呼哀哉!其縱達皆此類。” [2]2717蒲松齡用傅奕之語借事相發,讀來饒有興味。

卷八《錦瑟》:“自郡中歸,婦適不在室,釜中烹羊胛熟,就啖之。” [1]2420所謂“羊胛熟”,即羊腿骨已燒熟,這里有感嘆時光匆促的意思,暗示主人公王生經常受妻子一家歧視,或有撥云見日的轉機發生。此當借鑒于《新唐書》卷二一七下《回鶻傳下·骨利干》:“骨利干,處瀚海北……又北度海,則晝長夜短。日入烹羊胛,熟,東方已明,蓋近日出處也。” [4]6144微言大義,蒲松齡創作小說真得史家之妙傳。

二、典故妙用

蒲松齡的小說創作,遣詞造句皆精雕細琢,一絲不茍,看似尋常之語或有其來歷,不明出處也無妨理解文意,但若知曉其用典,就會平添些許別有會心的趣味性。

卷一《董生》:“二人初聞甚駭,既以為模棱語,置不為意。” [1]195所謂“模棱語”,即比喻遇事不置可否、態度含糊的言語。模棱,又作“摸棱”,語出《新唐書》卷一一四《蘇味道傳》:“(蘇味道)常謂人曰:‘決事不欲明白,誤則有悔,摸棱持兩端可也。故世號‘摸棱手。” [4]4203這是《聊齋志異》修辭力求典雅的明證。

卷二《酒友》:“屢叨良醞,何以報德?” [1]319卷三《寒月芙蕖》:“公故有家傳良醞,每以一斗為率,不肯供浪飲。” [1]870卷四《酒蟲》:“但令于日中俯臥,縶手足,去首半尺許,置良醞一器。” [1]916卷四《上仙》:“上仙亦出良醞酬諸客,賦詩歡笑。” [1]1041卷八《三仙》:“主人進良醞,巨杯促釂,不覺醺醉。” [1]2248所謂“良醞”,猶言美酒、佳釀,作者于小說中兩次三番使用之,必屬得意之筆。其典出自《新唐書》卷一九六《王績傳》:“故事,官給酒日三升。或問:‘待詔何樂邪?答曰:‘良醞可戀耳!” [4]5595“良醞”自有其情韻義,讀者不可漠然視之。

《聊齋志異》寫妖寫鬼,不免天馬行空,超脫于現實,但所涉及名物,卻多非憑空虛構,若明其出處,也饒有趣味。卷二《汪士秀》:“此夕風景,大似廣利王宴梨花島時。” [1]514所謂“廣利王”,即南海海神祝融的封號,始見《舊唐書》卷二四《禮儀四》:“(天寶)十載正月,四海并封為王。遣……太子中允李隨祭東海廣德王,義王府長史張九章祭南海廣利王,太子中允柳奕祭西海廣潤王,太子洗馬李齊榮祭北海廣澤王。” [2]934至于“梨花島”何在,在沒有找到確切出處的情況下,姑且認為系作者杜撰。卷六《司文郎》:“梓潼府中缺一司文郎,暫令聾僮署篆,文運所以顛倒。萬一倖得此秩,當使圣教昌明。” [1]1624所謂“司文郎”,系唐代職官名,為司文局的副職。《新唐書》卷四七《百官二》:“武德四年,改著作曹曰局。龍朔二年,曰司文局;郎曰郎中,佐郎曰司文郎。” [4]1215這里系借用之為陰間主管文運之官吏名,確非杜撰。

卷三《羅剎海市》:“先生文學士,必能衙官屈、宋。欲煩椽筆賦‘海市,幸無吝珠玉。” [1]677所謂“衙官屈、宋”,即將屈原、宋玉這樣的文學家視為自己的衙官,原為自我矜夸文才出眾之語,后亦用以稱美別人的文才。語出《舊唐書》卷一九○上《杜審言傳》:“(杜審言)又嘗謂人曰:‘吾之文章,合得屈、宋作衙官;吾之書跡,合得王羲之北面。其矜誕如此。” [2]4999小說中的龍君位居九五之尊,吐屬風雅,用此典故稱頌馬驥文才,切合其帝王身份。

卷三《續黃粱》:“又逾年,朝士竊竊,似有腹非之者;然各為立仗馬,曾亦高情盛氣,不以置懷。” [1]778何謂“立仗馬”?乃比喻朝臣坐享俸祿而不敢言事進諫。語本《新唐書》卷二二三上《李林甫傳》:“林甫居相位凡十九年,固寵市權,蔽欺天子耳目,諫官皆持祿養資,無敢正言者。補闕杜琎再上書言政事,斥為下邽令。因以語動其馀曰:‘明主在上,群臣將順不暇,亦何所論?君等獨不見立仗馬乎?終日無聲,而飫三品芻豆;一鳴,則黜之矣。后雖欲不鳴,得乎?由是諫爭路絕。” [4]6347-6348小說以“立仗馬”形容專制政權中臣子在奸佞淫威下的寒蟬效應,恰如其分。

卷五《醫術》中所言張、韓兩位醫生,皆以無意中的因緣巧合出奇制勝,醫好病人,帶有濃厚的傳奇色彩。其中張氏曾自我表白:“我僅識‘之無耳,烏能是。” [1]1547所謂“僅識之無”,即“略識之無”,意謂認得不多幾個字或只讀過幾天書。《新唐書》卷一一九《白居易傳》:“其始生七月,能展書,姆指‘之、‘無兩字,雖試百數不差;九歲暗識聲律。其篤于才章,蓋天稟然。” [4]4304后世反其意而用之,謂人識字無多或文化程度不高。張氏在小說中屬于半文盲,能口出如此典雅之語,是反諷,也是調侃,不無趣味。

卷六《嫦娥》:“眾方大嘩,近撫之,而妃子已作馬嵬薨矣。” [1]1586所謂“馬嵬薨”,這里謂因跌致死,大有調侃意味。馬嵬,即馬嵬坡,在今陜西省興平縣西,有唐楊貴妃墓。唐玄宗天寶十五載(756),安祿山攻破潼關,玄宗攜楊貴妃等倉皇逃蜀。據《新唐書》卷七六《楊貴妃傳》:“及西幸至馬嵬,陳玄禮等以天下計誅國忠,已死,軍不解。帝遣力士問故,曰:‘禍本尚在!帝不得已,與妃訣,引而去,縊路祠下,裹尸以紫茵,瘞道側,年三十八。” [4]3495小說巧妙用典,有意將一場悲劇輕描淡寫,剪裁枝節以突出主干,可謂用心良苦。

卷七《白秋練》:“翁登其舟,窺見秋練,心竊喜,而審詰邦族,則浮家泛宅而已。” [1]2146所謂“浮家泛宅”,即以船為家,浪跡江湖。語出《新唐書》卷一九六《隱逸傳·張志和》:“顏真卿為湖州刺史,志和來謁,真卿以舟敝漏,請更之。志和曰:‘愿為浮家泛宅,往來苕、霅間。” [4]5609小說如此用典,有頰上三毫之妙。

卷八《嘉平公子》附則有云:“崔盧之子孫如此甚眾,何獨‘花菽生江哉!” [1]2297何謂“崔盧”?意即豪門大姓。自魏晉至唐,山東士族大姓有崔氏、盧氏,長期居高顯之位。《舊唐書》卷六一《竇威傳》:“高祖笑曰:‘比見關東人與崔盧為婚,猶自矜伐,公代為帝戚,不亦貴乎!” [2]2364-2365小說用崔盧兩字,以個別概括一般,罵盡天下紈袴子弟。

卷八《田子成》:“二加雙幺點相同,呂向兩手抱老翁:父子喜相逢。” [1]2349所謂“父子喜相逢”云云,用唐代主客郎中呂向與客游遠方之父親呂岌意外相逢事,凸顯父子情深。《新唐書》卷二○二《呂向傳》:“呂向,字子回,亡其世貫,或曰涇州人。少孤,托外祖母隱陸渾山……始,向之生,父岌客遠方不還。少喪母,失墓所在,將葬,巫者求得之。不知父在亡,招魂合諸墓。后有傳父猶在者,訪索累年不獲。它日自朝還,道見一老人,物色問之,果父也。下馬抱父足號慟,行人為流涕。” [4]5758蒲松齡熟讀史書并將有關典故巧妙用于小說書寫中,增添了故事的生動性。

值得一提的是,蒲松齡喜寫駢文以炫才,《聊齋志異》中也每見駢文蹤影,皆屬精心之作。駢文講究使事用典,修辭若能恰到好處,可極大地增加語言的感染穿透力。卷四《馬介甫》篇后“異史氏曰”即用駢文寫就,其中有云:“麻姑之爪能搔,輕拭蓮花之面。” [1]1090所謂“蓮花之面”,本形容男子面貌俊美,這里指代為丈夫者的面孔,調侃意味甚濃。語本《舊唐書》卷九○《楊再思傳》:“易之弟昌宗以姿貌見寵幸,再思又諛之曰:‘人言六郎面似蓮花;再思以為蓮花似六郎,非六郎似蓮花也。其傾巧取媚也如此。” [2]2919又云:“故飲酒陽城,一堂中惟有兄弟。” [1]1091所謂“陽城”,系人名,字亢宗(736-805),唐定州北平(今河北完縣)人。歷官諫議大夫、國子司業、道州刺史。《新唐書》卷一九四《卓行傳》:“(陽城)及進士第,乃去隱中條山,與弟堦、域常易衣出。年長,不肯娶,謂弟曰:‘吾與若孤煢相育,既娶則間外姓,雖共處而益疏,我不忍。弟義之,亦不娶,遂終身。” [4]5569至于“飲酒”,也有出典。陽城既官諫議大夫,知皇帝厭煩言官諫事瑣碎,即以飲酒為樂:“與二弟延賓客,日夜劇飲。客欲諫止者,城揣知其情,強飲客,客辭,即自引滿,客不得已。與酬酢,或醉,仆席上,城或先醉臥客懷中,不能聽客語,無得關言。” [4]5570又有云:“娘子軍肆其橫暴,苦療妒之無方。” [1]1092所謂“娘子軍”,為歷史上唐高祖之女平陽公主所組織的軍隊,這里妙喻悍婦成群結隊肆虐人世。據《舊唐書》卷五八《柴紹傳》:“唐高祖第三女平陽公主嫁柴紹,并在長安。高祖將起義兵,遣使密召之。紹間行赴太原。公主乃歸鄠縣莊所,散家資,招引山中亡命,起兵以應高祖。營中號曰‘娘子軍。” [2]2315小說僅用其“娘子”之字面義,以“軍”稱之,戲謂悍婦絕非個別現象。

卷四《絳妃》討伐封氏檄草也以駢文寫成,有句云:“濟惡以才,妒同醉骨。” [1]1111這兩句意謂狂風以有才而相助作惡,嫉妒之性如同唐朝的武則天。所謂“醉骨”,即用唐武則天妒殺高宗后妃事。事見《舊唐書》卷五一《后妃傳上》:“武后知之,令人杖庶人及蕭氏各一百,截去手足,投于酒甕中,曰:‘令此二嫗骨醉!數日而卒。” [2]2170卷五《八大王》篇后“異史氏曰”也有駢文《酒人賦》,內有云:“齊臣遂能一石,學士亦稱五斗。” [1]1303所謂“齊臣”,用《史記·滑稽列傳》中淳于髡事,這里不論;所謂“學士”,即指唐王績,字無功,別號五斗學士,性嗜飲。《新唐書》卷一九六《王績傳》稱其“以嗜酒不任事”,有“斗酒學士”之號,又云:“著《醉鄉記》以次劉伶《酒德頌》。其飲至五斗不亂,人有以酒邀者,無貴賤輒往,著《五斗先生傳》。” [4]5595小說巧用史書中典故,對仗工穩,信非茍作。

三、煉字取義

《聊齋志異》從史書中取詞,或無涉相關典故,只是豐富敘事技巧或增添文字華麗的一種手段而已。這種煉字取義的情況較多,反映了作者轉益多師的積極修辭態度。

卷二《濰水狐》:“又數日,李設筵邀翁,款洽甚歡。” [1]401卷四《荷花三娘子》:“而款洽間,若不勝任,屢乞休止。” [1]1031卷四《細侯》:“托故假貸同人,斂金如干,攜以赴女,款洽臻至。” [1]1184卷五《局詐》:“其人自言:‘王姓,貴主家之內使也。語漸款洽。” [1]1521卷七《湘裙》:“一夕,夫妻款洽。” [1]1929卷七《長亭》:“石乃大慰,而病久,急切不能起。女乃請石外兄款洽吊客。” [1]1944卷七《素秋》:“把臂入齋,款洽臻至。” [1]1967卷八《香玉》:“兩人同寢,款洽一如當年。” [1]2240卷八《三仙》:“沽酒相歡,款洽間各表姓字。” [1]2248所謂“款洽”,即親切或親密的意思,在蒲松齡筆下可用于鄰里間、萍水相逢的男女間、友朋間、夫婦間,言簡意賅,兩字可省卻許多筆墨。語出《隋書》卷四六《長孫平傳》:“高祖龍潛時,與平情好款洽,及為丞相,恩禮彌厚。” [8]1254

《聊齋志異》中的一些用詞并不經見,當特意借鑒于有關典籍或史書。卷一《勞山道士》:“一道士坐蒲團上,素發垂領,而神觀爽邁。” [1]56所謂“神觀爽邁”,即形容精神容態爽朗超逸。語出《新唐書》卷一七三《裴度傳》:“度退然才中人,而神觀邁爽,操守堅正,善占對。” [4]5219又《晉書》卷一一三《苻堅載記下》:“(苻朗)性宏達,神氣爽邁。” [9]2936《晉書》與《新唐書》取詞用義略同,但有一字之差,蒲松齡顯然取資于后者。

卷一《長清僧》:“河南有故紳子,率十馀騎,按鷹獵兔,馬逸,墮斃。” [1]63所謂“按鷹”,即縱鷹行獵,并非生活習常用語。語出《新唐書》卷二○七《仇士良傳》:“元和、大和間,數任內外五坊使,秋按鷹內畿,所至邀吏供餉,暴甚寇盜。” [4]5872卷一《青鳳》:“叟致敬曰:‘久仰山斗!乃揖生入,便呼家人易饌,生止之。” [1]167卷八《二班》:“是良醫殷先生耶?仰山斗久矣。” [1]2301所謂“久仰山斗”或“仰山斗久矣”云云,屬于舊時初次見面時的一般客套話。山斗,即泰山與北斗的合稱,比喻為世人所欽仰的人。《新唐書》卷一七六《韓愈傳》:“自愈沒,其言不行,學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4]5269又:“妾少孤,依叔成立。昔雖獲罪,乃家范應爾。” [1]171所謂“家范”,即治家的規范、法度、風教。語出《舊唐書》卷一七七《崔珙傳》:“禮樂二事,以為身文;仁義五常,自成家范。” [2]4588

卷二《俠女》:“一日,偶自外入,見女郎自母房中出,年約十八九,秀曼都雅,世罕其匹。” [1]308所謂“秀曼都雅“,即溫柔秀麗,美好閑雅。語出《新唐書》卷一七一《李光顏傳》:“(光顏)大合將校置酒,引使者以侍姝至,秀曼都雅,一軍皆驚。” [4]5185

卷二《九山王》:“借大王威福,加臣三寸舌,諸山莫不愿執鞭靮,從戲下。” [1]353所謂“愿執鞭靮”,古人常借指隨從效力于某人。鞭靮,即鞭子和馬韁繩。《新唐書》卷一三五《封常清傳》:“我慕公義,愿事鞭靮,故無媒自前,公何見拒深乎?” [4]4579

卷二《張誠》:“值大風雨,避身巖下,雨止而日已暮。腹中大餒,遂負薪歸。” [1]362所謂“大餒”,即異常饑餓。《新唐書》卷八七《朱粲傳》:“于是人大餒,死者系路。” [4]3728

卷二《巧娘》:“生意其鬼魅,毛發森豎,不敢少息。” [1]377卷三《雙燈》:“魏大愕怪。轉知為狐,發毛森豎。” [1]824所謂“毛發森豎”,即因恐怖而毛發聳立。《新唐書》卷一八○《李德裕傳》:“宣宗即位,德裕奉冊太極殿。帝退,謂左右曰:‘向行事近我者,非太尉邪?每顧我,毛發為森豎。” [4]5341

卷二《林四娘》:“夫人窺見其容,疑人世無此妖麗,非鬼必狐,懼為厭蠱。” [1]420所謂“厭蠱”,即以巫術致災禍于人。語見《隋書》卷六二《趙綽傳》:“刑部侍郎辛亶,嘗衣緋裈,俗云利于官,上以為厭蠱,將斬之。” [8]1485

卷三《狐妾》:“妾,前官之女,蠱于狐,奄忽以死,窆園內,眾狐以術生我,遂飄然若狐。” [1]605卷三《田七郎》:“浹旬,妻奄忽以死,為營齋葬。” [1]692卷四《蕭七》:“既而加臂于身,奄忽就寐。” [1]1206所謂“奄忽”,猶言疾速。《舊唐書》卷八四《劉仁軌傳》:“奄忽長逝,銜恨九泉。” [2]2794

卷三《賭符》篇后“異史氏曰”有云:“爾乃狎比淫朋,纏綿永夜。” [1]621所謂“狎比”,猶言親近。《新唐書》卷一八○《李德裕傳》:“時帝昏荒,數游幸,狎比群小,聽朝簡忽。” [2]5329

卷三《羅剎海市》:“生知母壽不永,周身物悉為預具,墓中植松槚百馀。” [1]681所謂“松槚”,即松樹與槚樹,槚,即落葉喬木楸樹。兩種樹常被栽植墓前,亦作墓地的代稱。《隋書》卷二《高祖下》:“墳土未干,子孫繼踵為戮;松槚才列,天下已非隋有。” [8]55

卷三《辛十四娘》:“君卓犖士,傾風已久,但有私衷,所不敢言耳。” [1]802所謂“私衷”,猶言內心。《舊唐書》卷五《高宗紀下》:“上謂霍王元軌曰:‘男輪最小,特所留愛,比來與選新婦,多不稱情;近納劉延景女,觀其極有孝行,復是私衷一喜。” [2]103

卷三《寒月芙蕖》:“至期,各于案頭得道人速客函,亦不知所由至。” [1]869所謂“速客”,猶言請客。《新唐書》卷一六三《柳玭傳》:“余舊府高公先君兄弟三人,俱居清列,非速客不二羹胾,夕食龁卜瓠而已,皆保重名于世。” [4]5027-5028

卷四《封三娘》:“時值重九,十一娘羸頓無聊。” [1]921卷七《白秋練》:“此中況味,要不可不使君知。然羸頓如此,急切何能便瘳。” [1]2147所謂“羸頓”,即瘦弱困頓。語出《隋書》卷四五《楊俊傳》:“俊薨,勺飲不入口者數日,羸頓骨立。” [8]1241

卷四《云翠仙》:“又有優婆夷、塞,率眾男子以百十,雜跪神座下。” [1]1125所謂“優婆夷塞”,乃梵語,即優婆夷與優婆塞,指在家中奉佛的女子與男子,或稱居士。《隋書》卷三五《經籍四》:“俗人信憑佛法者,男曰優婆塞,女曰優婆夷,皆去殺、盜、淫、妄言、飲酒,是為五誡。” [8]1096

卷五《冤獄》篇后“異史氏曰”有云:“攝牒者入手未盈,不令消見官之票;承刑者潤筆不飽,不肯懸聽審之牌。” [1]1447四句意謂辦理訴訟的衙役與書吏等皆須收受賄賂后,方可令涉案者見官聽審。所謂“潤筆”,這里謂辦案書吏下筆的報酬。所謂“牌”,即牌文,明清時代一種上行下的公文名稱。《隋書》卷三八《鄭譯傳》:“上令內史令李德林立作詔書,高颎戲謂譯曰:‘筆干。譯答曰:‘出為方岳,杖策言歸,不得一錢,何以潤筆。” [8]1137又云:“其馀皆無辜之赤子,妄被羅織者也。” [1]1448卷五《夢狼》附則:“嘗有富民為人羅織。” [1]1554所謂“羅織”,即無中生有地多方構陷。語出《舊唐書》卷一八六上《酷吏傳上·來俊臣》:“招集無賴數百人,令其告事,共為羅織,千里響應。欲誣陷一人,即數處別告,皆是事狀不異,以惑上下。” [2]4837

卷五《局詐·又》:“由是月夕花晨,未嘗不相共也。” [11524]所謂“月夕花晨”,亦作“花朝月夕”,猶言良辰美景。《舊唐書》卷一八一《羅威傳》:“每花朝月夕,與賓佐賦詠,甚有情致。” [2]4693

卷五《鐘生》:“次日偵聽,則已行牒譏察,收藏者棄市。” [1]1536所謂“譏察”,即稽察盤查。《舊唐書》卷四三《職官二》:“善狀之外,有二十七最……其二十四曰譏察有方,行旅無壅,為關津之最。” [2]1823

卷六《陸押官》:“往來箋奏,輒任意裁答,無不工妙。” [1]1683所謂“裁答”,即作書答復。《新唐書》卷一二二《韋陟傳》:“(陟)常以五采箋為書記,使侍妾主之,其裁答受意而已,皆有楷法,陟唯署名。” [4]4353

卷六《愛奴》:“式微之族,門戶零落,先生澤及枯骨,真無計可以償之。” [1]1751所謂“澤及枯骨”,即恩澤施及死去的人,這里指男主人公徐生“封堆植樹”一事。《隋書》卷四《煬帝紀下》:“恩加泉壤,庶弭窮魂之寃;澤及枯骨,用弘仁者之惠。” [8]86又其后“異史氏曰”有云:“夫人教子,無異人世;而所以待師者何厚也!豈不亦賢乎!” [1]1753所謂“不亦賢乎”,猶言難道不是很賢明嗎。不亦,常用于表肯定的反問句,句末多有“乎”字。《舊唐書》卷一六六《白居易傳》:“就文觀行,居易為優,放心于自得之場,置器于必安之地,優游卒歲,不亦賢乎。” [2]4360

卷六《抽腸》:“婦黃腫,腰粗欲仰,意象愁苦。” [1]1795所謂“仰”,猶言仰面而倒下。《舊唐書》卷二○○上《史思明傳》:“時周贄、許叔冀統后軍在福昌,朝義令許季常往告之。贄聞,驚欲仰倒。” [2]5382

卷七《云蘿公主》:“既歸,益自韜晦,讀書不出,一跛嫗執炊而已。” [1]1852所謂“韜晦”,即才能行跡隱藏不露。《舊唐書》卷一八下《宣宗紀》:“常夢乘龍升天,言之于鄭后,乃曰:‘此不宜人知者,幸勿復言。歷大和、會昌朝,愈事韜晦。群居游處,未嘗有言。” [2]613又:“父兄共縶之,楚掠慘棘,幾于絕氣。” [1]1856所謂“楚掠慘棘”,猶言拷打嚴刻峻急。棘,通“亟”。語出《新唐書》卷一四五《嚴郢傳》:“逮捕河中觀察使趙惠伯下獄,楚掠慘棘,鍛成其罪。” [4]4729

卷七《劉夫人》:“生辭以少年書癡,恐負重托。” [1]1882所謂“書癡”,即專注于書籍的書呆子。《舊唐書》卷六一《竇威傳》:“威家世勛貴,諸昆弟并尚武藝,而威耽翫文史……諸兄哂之,謂為‘書癡。” [2]2364

卷七《長亭》:“虔奉此書,衣食佳麗皆有之。” [1]1940所謂“虔奉”,即恭謹地承受。《舊唐書》卷一九○下《文苑傳下·劉蕡》:“虔奉典謨,克承丕構,終任賢之效,無旰食之憂。” [2]5070

卷七《龍飛相公》:“安慶戴生,少薄行,無檢幅。” [1]2037卷七《任秀》:“而人終以其蕩無檢幅。” [1]2131所謂“檢幅”,即修整邊幅,猶言注意細節。《新唐書》卷九一《溫庭筠傳》:“彥博裔孫庭筠,少敏悟,工為辭章,與李商隱皆有名,號‘溫李。然薄于行,無檢幅。” [4]3787

卷七《珊瑚》:“二成妻臧姑,驕悍戾沓,尤倍于母。” [1]2045所謂“驕悍戾沓”,即驕橫兇悍又乖戾多言。語出《新唐書》卷一四五《元載傳》:“王氏,河西節度使忠嗣女,悍驕戾沓。” [4]4714

卷七《五通》(又):“久當自知,保不敗君行止,勿憂也。” [1]2062所謂“行止”,即品行。《舊唐書》卷一五八《韋貫之傳》:“同列以張仲素、段文昌進名為學士,貫之阻之,以行止未正,不宜在內庭。” [2]4174

卷七《葛巾》:“感卿情好,撫臆誓肌,不足論報;而又貪鄙,以耗卿財,何以為人矣。” [1]2085所謂“論報”,猶言報答恩情。《新唐書》卷九八《馬周傳》:“竊自惟念無以論報,輒竭區區,惟陛下所擇。” [4]3895

卷七《黃英》:“陶由此日富,一年增舍,二年起夏屋。興作從心,更不謀諸主人。” [1]2096所謂“興作從心”,即興造制作可隨心所欲。《舊唐書》卷一七上《敬宗紀》:“帝性好土木,自春至冬興作相繼。” [2]520

卷七《齊天大圣》:“至則殿閣連蔓,窮極弘麗。” [1]2111所謂“連蔓”,即藤蔓綿延,引申指連延,連續不斷。《新唐書》卷二○六《外戚傳·楊國忠》:“帝常歲十月幸華清宮,春乃還,而諸楊湯沐館在宮東垣,連蔓相照,帝臨幸,必遍五家。” [4]5849

卷七《晚霞》:“明日,龍窩君按部,諸部畢集。” [1]2137所謂“按部”,即巡視部屬。《新唐書》卷一○二《令狐峘傳》:“齊映為江西觀察使,按部及州。” [4]3987

卷八《香玉》:“于是至不聊時,女輒一至。至則宴飲酬倡,有時不寢遂去,生亦聽之。” [1]2237所謂“不聊”,猶言不樂。《新唐書》卷一○二《鄧世隆傳》:“世隆內負罪,居不聊。太宗遣房玄齡諭曰:‘爾為太(王太)作書,各忠其主耳。我為天子,尚甘心匹夫邪?毋有后疑!” [4]3984-3985

上述各例,如果說“款洽”“久仰山斗”“大餒”“韜晦”“書癡”“興作”“連蔓”等用詞常見于古人筆下,蒲松齡用之未必特意取資于史書;那么“神觀爽邁”“秀曼都雅”“愿執鞭靮”“楚掠慘棘”“虔奉”“驕悍戾沓”“不聊”等用語分別借鑒于三種史書之痕跡則極為明顯,絕非憑空結撰可得。探討《聊齋志異》與《隋書》及兩《唐書》的關系問題,可以發現蒲松齡創作小說借鑒前人典籍無微不至的積極認真態度,對于今天的讀者鑒賞《聊齋志異》也大有助益!

參考文獻:

[1]任篤行.全校會注集評聊齋志異[M].濟南:齊魯書社,2000.

[2][后晉]劉昫,等.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3]劉文典.劉文典全集·淮南鴻烈集解[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

1999.

[4][北宋]歐陽修,宋祁,范鎮,等.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5][清]彭定求.全唐詩[M].北京:中華書局,1960.

[6]唐圭璋.全宋詞[M].北京:中華書局,1965.

[7][清]董誥,等.全唐文[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8][唐]魏徵,令狐德棻,等.隋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3.

[9][唐]房玄齡,等.晉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

(責任編輯:朱? 峰)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日韩在线满18点击进入| 亚洲欧美在线看片AI|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电影 | 日本欧美精品| 日韩乱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婷婷六月| 日韩欧美中文在线| 综合亚洲色图|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成一级|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国产专区综合另类日韩一区| 天天婬欲婬香婬色婬视频播放| 精品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 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观| 亚洲欧洲日韩久久狠狠爱| 男人天堂伊人网| 欧美激情第一区| 国产在线欧美| 国产精品无码AV中文| 永久免费精品视频| 国内精品视频| 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首页 | 岛国精品一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91网址在线播放| 亚洲第一香蕉视频|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区app| 天天色天天操综合网| 亚洲自拍另类| 午夜国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伊人大杳蕉中文无码| 日本www色视频|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成人蜜芽| 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 99免费视频观看| 91久草视频| 在线观看亚洲天堂| 人妻21p大胆| 性色一区|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亚洲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国产在线第二页| 国产成人艳妇AA视频在线| 国产清纯在线一区二区WWW| 第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夜色爽爽影院18禁妓女影院| 天天色综合4| 久热99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欧美成人精品在线|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蜜芽影院| 3p叠罗汉国产精品久久| 久久精品一卡日本电影| 国产白浆在线| 欧美三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国产精品毛片在线直播完整版 | 亚洲免费人成影院| 国产精品护士|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在线一| 婷婷色在线视频| 黄色国产在线| 免费国产高清视频| 午夜少妇精品视频小电影| 1级黄色毛片|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乱人伦视频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视频播|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1区| 欧美精品另类| 亚洲无码免费黄色网址| 91色在线观看| 国产毛片高清一级国语 | 成人年鲁鲁在线观看视频|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电| www欧美在线观看| 狠狠做深爱婷婷综合一区|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精品| 日韩免费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