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莉,韓愛華,劉昊男
(1.上饒師范學院生命科學學院,334001,江西,上饒;2.上饒農業技術創新研究院,334001,江西,上饒;3.重慶市渝北區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401120,重慶)
江西省擁有極其豐富的葡萄野生資源,境內葡萄科野生植物共有6屬33種,生產利用的有刺葡萄、銹毛刺葡萄、毛葡萄、葡萄[1-3]。目前江西省葡萄的栽培規模也越來越大,主要以鮮食葡萄為主,栽培面積達1.6 萬hm2,產值達20億元以上[3]。為了充分利用江西區域良好的光熱資源,南昌市農業科學院已成功摸索出一套適宜江西區域葡萄雙季栽培技術,實現了在江西境內葡萄的一年兩熟[4]。
上饒市位于江西省東北部,北緯N27°48′~29°42′,東經E116°13′~118°29′之間,跨緯度1°54′,經度2°16′,面積2.28 萬 km2,屬內陸區域。市內以中低山地、丘陵為主,南部縣區屬丘陵地帶,北部婺源、德興、萬年多為山地,鄱陽、余干屬濱湖地區;全市年平均氣溫為16.3~18.3 ℃,年降水量為 1 600~1 850 mm,年日照時數為1 780—2 100 h,4—10月的平均氣溫為22.9~24.4 ℃,11月至次年3月平均溫度為8.0~9.5 ℃,濕度為76%~83%[5]。葡萄生長期活動積溫要求大于2 500.0 ℃,因此上饒市氣溫能滿足葡萄熱量的需求,盡管上饒年降水量超過葡萄全年的需水量,但是上饒的雨熱不同季,在葡萄的成熟期降雨量少。上饒氣候特點能滿足葡萄要求的有效積溫,適宜栽植葡萄。上饒市葡萄種植面積位居江西省第3,葡萄種植日漸成為上饒市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主要產業之一。
為使上饒地區的葡萄種植產業和發展走向規?;岣咿r民們的經濟效益,促進上饒地區的經濟發展,有必要了解當地葡萄產業的基本情況,找出目前葡萄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為此,深入到當地的葡萄種植戶進行調研,分析問題,提出建議,以期為上饒葡萄產業的發展提供有益的借鑒。
問卷調查內容主要包括葡萄園的地理位置、葡萄品種、品種原產地、葡萄種植密度、栽培方式、葡萄種植年份、產品用途等。
1)問卷調查法:問卷通過紙質發放,現場填寫。
2)訪談法:采用面對面交談,通過對受訪者進行訪問談話,從受訪者處得到調查的相關內容。
調查了7家葡萄園,葡萄園主要是各家各戶、分散栽培種植,其中橫峰葡萄園種植面積最大,達53 hm2;其次是沙溪2號葡萄園26 hm2;沙溪1號葡萄園20 hm2;皂頭鎮皂頭葡萄園10 hm2;信州區與皂頭鎮交界處的中天葡萄園6 hm2;廣豐區黃獅麗豐葡萄園最小,僅3 hm2左右。根據表1得知,所調查葡萄園種植密度在2 700~3 450株/hm2,種植面積最大的葡萄園種植密度最小,種植面積最小的葡萄園種植密度最大。
由表1可見,所調查葡萄園均為鮮食葡萄品種,以巨峰、夏黑、醉金香、巨玫瑰為主,其他品種有戶太八號、美人指、黑玖瑰。從成熟期來看,戶太八號、醉金香、黑玖瑰為晚熟品種;巨峰、美人指、巨玖瑰為中熟品種;夏黑為早熟品種[6]。

表1 上饒市區周邊葡萄園基本情況
葡萄園均采用避雨栽培模式,未見有露地栽培模式、促早熟模式和延遲栽培模式。避雨栽培模式以簡易避雨棚架為主,立柱(斜拉立柱)用水泥柱,用鋼絲和竹片構建棚架骨架,膜采用聚乙烯無滴膜[7]。

圖1 調查葡萄園的栽培設施及架式
葡萄的種植方式主要有籬架和棚架兩大類[8-9],調研的葡萄園以單干雙臂籬架及“Y”型架為主,少數葡萄園采用棚架種植方式。所調查葡萄園,在葡萄成熟時均采用綠色尼龍網進行防鳥,以控制鳥類啄食產生損失;果實均采用套袋的方式進行保護,果袋以白色蠟紙袋為主。大部分果園配有滴灌,并采用地膜覆蓋防草。
上饒市周邊葡萄園主要以滿足上饒市區消費為主,主要營銷渠道是客戶葡萄園采摘、供應本市水果店零售店和超市,商品性差的葡萄用于自釀葡萄酒進行零售。部分農戶通過微商平臺,進行網絡銷售。目前尚未見與當地旅游觀光相結合的營銷模式,也沒有直播等營銷模式。
上饒市周邊地區葡萄栽培主要以零星栽培為主,缺少規?;N植企業。栽培面積分布不平衡,有的栽培面積近千畝,有的只有幾十畝。一些小果園為提高產量,采取密植化栽培,一些田間管理難以實現機械化操作,只能人工操作,又進一步提高了成本。并且小規模栽培,因缺少科學指導,在品種選擇,栽培技術上容易受客觀及主觀因素上的影響[10]。
目前,上饒市周邊地區葡萄栽培面積較大的品種仍是巨峰,其次是夏黑。盡管逐漸引入了一些新品種,但面積所占偏小、且亂。有必要對早、中、晚品種進一步優化合理搭配。
目前,上饒市葡萄產業尚未形成產業優勢。葡萄銷售仍以種植戶零售為主,主要在縣城就地銷售。盡管個別商戶采用網絡銷售平臺,但不健全,缺乏品牌意識,葡萄售價偏低。
葡萄儲藏保鮮配套設施缺乏,限制葡萄上市時間。葡萄加工業尚未建立,未能鮮銷的葡萄,農戶只能進行自釀葡萄酒,產品品質及質量無法保障。
近幾年,倒春寒、大風、暴雨、連續陰雨、澇災等突發性災害天氣頻頻發生;葡萄落花落果、裂果問題嚴重。遭遇大風冰雹,還可能對葡萄大棚、葡萄架損壞;暴雨來得快,雨勢猛,常伴有大風,容易造成落果;還易引起排水不暢而積水成澇,造成葡萄根系缺氧,影響葡萄生長。葡萄種植戶面臨慘重的損失,有時甚至是毀滅性的。災害天氣過后,葡萄園的病蟲害加重,葡萄種植戶由于缺少技術指導,不能進行預測預報,以及科學的病蟲害防控,錯過了最佳防治時期,嚴重影響葡萄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各級政府應加大對葡萄產業的支持力度,科學規劃。首先通過調研,了解消費者對鮮食葡萄的需求特征與偏好[11]。在葡萄品種引進方面要給予科學指導,針對各地生態條件、葡萄特性,引進具有巨大市場潛力的優良品種,早、中、晚熟品種合理搭配,適當引入鮮食兼加工品種;其次,鼓勵發展葡萄的采后商品化處理、冷鏈物流和保鮮和加工企業,使葡萄真正實現產業化;第3,結合江西科技特派員項目,把種植技術送到種植戶家中,送到田間地頭,提高種植戶栽培技術。此外,還可以通過幫助申請信用貸款等方式對企業進行資金支持[12]。
加快葡萄優質高效栽培技術的推廣,提出適合應對當地災害性天氣的栽培技術[13-14]。在避雨設施栽培技術基礎上,將簡易避雨棚轉變為保溫的促成栽培棚,可以將葡萄提早上市10—15 d。
葡萄一年兩收栽培技術是指一年生產兩茬葡萄的栽培模式,年均氣溫16~17.5 ℃的地區可進行早熟品種的兩代同堂一年兩收栽培[15]。上饒市的年平均氣溫為16.3~18.3 ℃,且日照充足,可以因地制宜地推廣這一技術,實現葡萄的一年兩熟,以提高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