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庚子鼠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平時忙碌的我們踩了急剎車,戛然而止,不僅打亂了原本固有的節奏,也讓我們獲得了反思的機會。上半年,在家中躲避疫情的一個多月時間里,過去的一些觀念發生了改變,好像厘清了很多思路,關于品牌與經營的展示,關于設計、產品、空間……
作為設計師品牌,2008年至今,經過多年的發展,不知不覺中感受到我們本土設計師品牌的確與國際大牌之間有一段差距。不難發現,時尚缺乏的,并非是對于時尚的意識,缺的更多是時間。一個成功的設計師品牌,需要對自己有一個很明確、合適的定位,然后以儒雅自信的姿態展示出來,接下來所需要的,就是等待與接受,時間的自然積淀,氣質的慢慢“養化”。
回望過去,自己的品牌已走過十來年了,在堅持不斷學習和創新的過程中,逐步建立起獨特而富有辨識度的文化,也培養一大批屬于自己的忠實客戶群體。然而,有時候也會想,這么多年一直在跑著,是時候停下腳步,好好回頭看看了——如何改變一些沒有辦法改變的東西,使產品更加市場化的落地,營銷更加的商業化,服務更趨于個性與藝術化,讓傳承變得更有故事和內涵?品牌建設的基礎是文化,核心是產品,如何提供蘊含企業獨特文化符號的產品,讓細節更有品質,進而品味提升著裝者的形象,行走于天地之間?中國服飾的形象,為的是中國在國際時尚T臺上獲得話語權的需要,也是為了構建國家品牌與形象自信的需要,作為設計師品牌,在提升這樣的文化軟實力和文化自信過程中,我們又能做些什么?
我覺得,要做好一個設計師品牌,首先要有屬于自己獨特的風格,其次是在品質上要有追求極致的心。在創業路上,我們首先要學會的就是腳踏實地,要學會以真誠的,謙卑的,飽含敬畏地,將每一個作品、每一道工序做到最好,做到位。
我們熟知歐美的許多著名世界品牌都是經過了近百年風雨洗禮,經過多年的發展和沉淀,大格局已經成型。我想,讓自己的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占據到一個獨特的位置,是品牌真正走出來的一個未來大方向。除了對自己品牌形象和產品品質,做極致的追求和精準定位以外,作為一個設計師品牌而言,它必須還要有一個高效率的人才隊伍,即一個非常專業的人才系統,來經營自己的品牌。所以,作為本土的設計師品牌而言,首先要考慮的,應該是企業內部在各個環節的專業化,這才是邁向國際之路的起點所在。
中國是制造大國,但還不是品牌大國,這是不爭的事實。作為一個設計師品牌,如何更好地參與國際化競爭,融入到全球的產業鏈,走好“國際化”之路?對此,我想通過定位一些關鍵詞,說說一些我的個人淺見,姑且將其概括為打造一個設計師品牌的“三觀”。
第一,“創新”的觀念。不斷創新,發掘市場、建立新的商業模式和與時俱進的組織創新;
第二,“道德”的觀念。以道德維度,全面、長遠、高效的視角投入研發,技術追趕,合作共贏的商業生態,必然推動社會更美好;
第三,“文化”的觀念。一個國家的設計風格,源自文化。一方面,我們應回歸中國的文化傳統,向古典文明尋求創新的源泉,要學習傳統,深刻理解傳統。另一方面,我們應著眼于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維習慣,使用中國人特有的文化符號,做好傳承,不僅僅是財富的交接,權力的交接,更是價值觀的傳承。
品牌是遠見和夢想的承載。唯有打開想象與視野,潛心專注做好自己,方才可讓品牌在未來的引領下,一步一個腳印,有風格、有意義、有重量、跟隨愿景,“領先同行,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