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禹,徐紅巖,顧 兵
(徐州醫科大學科學技術處,江蘇徐州 221004)
實驗室是高校實現技術突破與科研創新的基地,是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以及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搖籃[1],而實驗技術隊伍的整體水平則對高校教學、科研水平的提升起著關鍵作用。早在1961 年,中共中央關于討論和試行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暫行工作條例的指示中就明確規定“高校實驗室建設應該由學校統一規劃,實驗室建設要有精通實驗原理、實驗方法和實驗技能的專門人才,以便提高實驗的科學水平?!庇纱丝梢妼嶒灱夹g隊伍水平直接影響著高校的發展水平。
隨著醫學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近年來實驗儀器設備、實驗技術快速更新,給醫藥類院校實驗技術人員帶來了新一輪挑戰。雖然醫藥院校在實驗技術隊伍建設方面取得一定成績,但仍存在整體水平不高的現象,其隊伍結構、職稱晉升、績效考核等存在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實驗室的建設和發展。因此,醫藥院校應高度重視實驗技術隊伍建設,打造一支年齡結構合理、學歷層次高、業務能力強的實驗技術隊伍,進一步保障醫藥院校教學、科研、人才培養等各項事業的高質量發展[2-4]。
醫藥院校實驗技術隊伍的定位決定其發展的廣度及高度[5]。部分醫藥院校領導往往更關注高層次教師的引進,對實驗技術隊伍建設重視不夠,在現有人員培養及人才引進方面意識相對薄弱。在實際工作中通常將實驗技術崗位歸類于教輔崗位,致使其受重視程度較低,薪資待遇與同等級教師存在一定差距。
隨著醫藥院校的迅速發展,科學研究以及教學實驗對實驗技術人員的知識結構、專業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現有實驗技術隊伍普遍存在創新能力較低、業務水平不高、中高級技術人才短缺的現象。①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實驗技術人員認為實驗技術崗在院校教職工群體中長期處于邊緣地位,發展前景和空間有限,提升自身業務能力的內動力不足。②不少醫藥院校對實驗技術隊伍建設缺乏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導致實驗技術人員業務水平難以有效提升。少數醫藥院校甚至將部分實驗技術隊伍崗位用于解決引進人才家屬工作,這部分實驗技術崗位在編人員技能不全面、任務不飽和,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精尖儀器設備功能開發不到位,導致資源浪費。
部分醫藥院校長期以來受“重理論、輕實踐”理論的影響,在職稱設置上,實驗技術崗職稱數量明顯低于其他崗位。由于職稱配比的不合理性,嚴重影響了實驗技術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以及提升自身業務水平的積極性[6]。同時,部分地方院校在崗位設置上,高級實驗師僅相當于其他崗位系列的副高職稱,嚴重限制了實驗技術人員的晉升通道,影響了實驗技術隊伍整體上進心,使得部分工作人員失去加強自身能力提升的動力[7-9]。
部分醫藥院校實驗技術崗位缺乏明確的工作職責,實驗技術人員工作性質具有明顯的復雜性、差異性、多樣性,以至于其績效考核指標難以量化。有的院校在年終考核、聘期考核以及職稱晉升評聘時,采用一刀切的考核措施,致使實驗技術人員對崗位認同感較低。同時,在激勵措施上,醫藥院校相關激勵政策較少,嚴重影響到工作人員工作積極性、上進心,導致其責任心不強、實驗技術人員流動性加大,制約了實驗技術隊伍建設的高質量發展[10],進一步導致實驗技術隊伍不穩定,職業榮譽感不強。
我校是江蘇省蘇北地區唯一一所高等醫學類院校,同時也是江蘇省高水平大學建設重點(培育)高校,學校大力實施“人才強校、質量立校、科技興校、特色名校、文化鑄?!钡陌l展戰略,走出了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特色道路,是淮海經濟區醫學研究、醫學教育、醫療服務的中心。學校在重視專任教師發展的同時,同樣重視實驗技術隊伍建設,積極引進博士以及鼓勵現有實驗技術人員在職深造,截至目前,我校實驗技術隊伍現有高級職稱41 人,碩士及以上學歷112 人,占比69.6%。實驗技術隊伍在職稱、學歷、綜合素質方面均有較高提升。為了能夠更加科學、客觀地評價實驗技術人員整體水平,根據建設實際制定出一套適合我校發展的實驗技術隊伍建設舉措及辦法,全面提升了實驗技術隊伍的整體水平,在實驗技術隊伍的建設方面取得一定成績。
我校現有教職工1 408 人,實驗技術崗161 人。占總人數的11.4%。實驗技術隊伍結構如下:
從學歷結構情況來看,碩士及以上學歷占比69.6%。實驗技術人員學歷/學位層次集中分布在碩士層面,博士學位人數近2 年增幅較大,學歷層次有大幅提高。
從年齡分布看,50 歲及以上人員占總人數的13.7%,40~49 歲人員占比24.2%,30~39 歲占比57.1%,30 歲及以下占比5.0%。49 歲及以下人員占比較多,中青年骨干是主力軍,充滿活力。
從職稱結構上看,正高級、副高級占總人數的25.5%,中級職稱占62.1%,初級及以下占12.4%,由此可見,中級以上職稱是整個實驗技術隊伍的主力軍。為加強實驗技術隊伍穩定性,我校結合實際,出臺系列改革舉措,加大實施力度,進一步提高實驗技術人員歸屬感、工作積極性,同時提升其在科學研究、實驗教學團隊中重要性。
2.2.1 明確實驗技術隊伍定位
從國家“高等學校實驗室工作規程”中對實驗技術人員的職能定位來看,實驗技術人員需承擔科研、教學、對外服務、管理等工作職責。實驗技術人員并非單純教輔人員,學校從領導層面轉變對實驗技術隊伍認識,將實驗技術隊伍建設納入全校師資隊伍建設,統籌安排,明確定位,同等對待。這一舉措提升了實驗技術人員工作積極性,為學??茖W研究、實驗教學工作的發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2.2 大力引進人才,優化實驗技術隊伍結構
隨著各學科對實驗技術人員的專業素養需求的增高,為了進一步的優化醫藥院校實驗技術隊伍,實現醫藥院校實驗技術隊伍結構合理,業務能力與學校發展速度相匹配,醫藥院校應進一步加大力度做好人才引進、人才培養等工作。進一步加強高層次實驗技術人才的引進及現有工作人員的培養,持續推進實驗技術隊伍的國際化。制訂系列政策文件,鼓勵現有實驗技術人員攻讀博士學位及赴國際知名高校研修。同時,學校進一步加強對外宣傳合作,赴國內外知名高校宣傳招聘,直接與高層次人才洽談,為引進高層次實驗技術人才提供快速通道。再者,各實驗室加大力度引進高水平教授作為實驗室帶頭人,準確把脈實驗室學科方向,指引實驗室建設方向,引導做好科學技術研究工作,增加高水平論文的產出以及相關成果的轉化。在優化實驗技術隊伍結構的基礎上,根據學校建設現狀,建立多層次、全方位的提升實驗技術人員業務能力的渠道。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等各種方式進行制度化、常規性工作交流,同時鼓勵工作人員參加各種理論知識、儀器操作、實驗技能、語言、實驗室管理等培訓。對于新進實驗技術人員實行校內實驗崗位輪崗制度,進一步促進學科間的交叉融合,培養知識面更廣、業務能力更高的實驗技術人員。
2.2.3 打破職稱瓶頸,率先設置正高級實驗師職稱
認真貫徹落實國家關于教師職稱制度改革。打破原有實驗技術隊伍發展瓶頸,增設了實驗技術崗位的正高級職稱,使正高級職稱實驗技術人員與教師系列正高級職稱在地位、待遇上等同,進一步明確實驗技術隊伍職稱的結構組成,進一步拓寬了實驗技術人員職稱晉升通道。同時,對實驗技術崗位職稱評定條件進行修訂,根據實驗技術人員實際工作特點,分別設立科研實驗型、教學實驗型、實驗管理型3 種實驗崗位,針對不同崗位類別,分別設定不同評聘條件,較大程度做到人崗相適,進一步明確實驗技術崗位人員破格晉升資格條件,大大激活了實驗技術人員的發展動力。
2.2.4 加強分類管理,完善考核評估體系及激勵政策
根據學校實驗技術人員崗位實際情況,分別針對科研實驗崗、教學實驗崗、實驗管理崗出臺不同的管理考核制度,與職稱晉升條件交相呼應,落實權責有別的分類式管理方式。堅持執行評聘分離制度,全面落實專業技術級別、管理崗位職級與崗位的聘任分開,績效獎勵與實際聘任職級掛鉤。同時進一步完善考核體系,從崗位分類著手,實現年終考核與聘期考核有機融合,考核指標定性與定量相結合。例如實驗管理崗位主要考核其服務保障、機時數等;實驗教學并重崗以教學能力為主,主要考核教學工作量、科研成果產出等;科研實驗崗,則重點考核科研成果產出、實踐創新能力等。在原有績效獎勵基礎上,新增實驗技術人員創新獎,例如在日常工作中,實驗技術人員能夠在實驗操作、實驗測試、分析方法改進或自制儀器、開發儀器設備功能等方面獲得專利,在科研項目、成果轉化等方面有所貢獻,均給與一定激勵并在職稱評審、評優、評獎方面作為加分指標。
2.2.5 強化歸屬感,促進實驗技術隊伍可持續發展
根據學校發展規劃,為進一步加強實驗技術人員歸屬感,針對實驗技術人員特別是高層次實驗技術人員,制定轉變崗位職責等系列措施,鼓勵實驗技術人員更深層次參與科學研究、實驗教學改革和指導創新實驗類項目。學校鼓勵新進實驗技術人員申報教師資格證,全程參與教學過程,進一步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同時,實驗技術人員通過積極參與各類科研項目團隊及教學、教學改革項目團隊,充分發揮自身科研能力、創新精神及主觀能動性,進一步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強化工作歸屬感及榮譽感,提高實驗技術隊伍穩定性,促進實驗技術隊伍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近年來,學校為進一步加強實驗技術隊伍建設,陸續制訂“徐州醫科大學優秀中青年教師境外研修計劃實施辦法(試行)”“徐州醫科大學實驗技術工作考核辦法指導意見”“徐州醫學院教職工在職進修學習管理規定”“徐州醫科大學正高級實驗師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條件(試行)”等系列政策文件,①充分調動了實驗技術人員工作積極性,提升實驗技術人員專業能力及自身素質。②提升了實驗技術崗位人員成果產出的數量與質量。近5 年,學校實驗技術人員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省級自然基金項目顯著增加,高水平論文數量顯著提升,實用新型發明專利、項目轉化數量較往年均有所提升,其中項目轉化數量較往年提升約17%。
通過上述系列舉措的實施,我校實驗技術隊伍建設成效較為明顯,極大提高了實驗技術崗位人員工作積極性,進一步激發了其對科研服務、實驗教學的工作熱情。同時,實驗技術人員自我發展內在動力、綜合素質、工作能力也得到顯著提高。
高水平實驗技術隊伍是新形勢下醫藥院校實驗室建設發展的重要條件[15],同時也是醫藥院校培養創新型、技術應用型人才不可或缺的力量[16]。學校通過轉變觀念、明確定位、暢通實驗技術隊伍晉升通道;從人才引進、培訓深造、崗位分類管理、評聘分開、完善考核體系及激勵政策、轉變崗位職責等系列舉措,建立了一套適合我校發展實際的實驗技術隊伍建設機制,進一步調動了實驗技術人員在實驗教學、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的主動性、創造性,使實驗技術隊伍的綜合素質與快速發展的實際需求相契合,進一步保障了科學研究、實驗教學順利實施。同時也為其他醫藥院校實驗室技術隊伍的建設提供了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