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大會主題是“全面提升實力”,主要是如何提升中國檢驗檢測認證行業的科技實力、如何構建與國家遠景目標相匹配的中國檢驗檢測認證行業綜合實力和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在更好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實現檢驗檢測認證行業自律規范的可持續發展。
2020年11月15日,2020中國檢驗檢測認證大會在上海召開。本次大會主題是“全面提升實力”,主要是如何提升中國檢驗檢測認證行業的科技實力、如何構建與國家遠景目標相匹配的中國檢驗檢測認證行業綜合實力和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在更好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實現檢驗檢測認證行業自律規范的可持續發展。
我國改革開放40多年,檢驗檢測行業蓬勃發展,對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促進作用逐漸顯現,與其他行業相互依托、彼此依存、相互促進的大檢驗時代已經到來。中國出入境檢驗檢疫協會會長王新在《全面提升實力共同開創大檢驗時代未來》的主旨報告中,從《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規劃建議”)給檢驗檢測認證行業帶來的機會,以及檢驗檢測行業現狀和存在問題的分析,對檢驗檢測行業在大檢驗時代,如何全面提升實力給出了具體意見。
王新表示,在此次規劃建議中,首次將檢驗檢疫、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列入其中,提出要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驅動,完善內外貿一體化調控體系,促進內外貿法律法規、監管體制、經營資質、質量標準、檢驗檢疫認證等相關銜接,推進同線同標同質工作,這是時代賦予檢驗檢測認證行業發展的重要機遇。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就是我國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的大步躍升。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在更好地推動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實現檢驗檢測認證行業日益規范的可持續發展。

當前,我國發展仍處于戰略的重要時期,機遇與挑戰都有了新變化,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為了光明的前景,檢驗檢測行業要辦好該辦的事,認識和把握檢驗檢測行業的發展規律,使每個機構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益得到充分保證。因此要保持檢驗檢測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必須要深入研判、深入調查、科學監測。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這是百年來全球發生的最為嚴重的流行性傳染病,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遭遇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公共事件。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檢驗檢測行業支持全球抗疫,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積極服務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誠然,檢驗檢測行業發展也非一帆風順,在發展過程中行業暴露出許多問題。比如依法誠信經營意識缺失、不正當競爭以及對業務模式、行業發展方向的錯誤引導,都會給檢驗檢測行業發展帶來致命打擊。
2019年,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生態環境部、國家藥監局以及各部門聯合組織開展了國家級資質認定檢驗檢測機構監督抽查工作。本次聯合監督抽查是以生態環境、機動車、食品和醫療器械作為重點領域,打擊弄虛作假等違法行為作為重點目標,共計抽查了13個業務領域,其中獲得國家級資質認定的檢驗檢測機構300余家。 在本次聯合監督抽查中,發現因法人變更等原因不能持續符合資質認定條件的機構7家;出具的檢驗檢測數據、結果失實的機構2家;超出資質認定能力范圍出具報告的機構13家;使用已失效的資質認定標志的機構2家;其他存在未依據標準或者技術規范規定的程序和要求出具檢驗檢測數據、結果,未按照規定管理保存原始記錄,未按照規定分包等問題的機構106家,累計存在問題的機構竟達130家,占到了抽查總數的43.44%。以上數據說明,檢驗檢測行業作為向社會提供數據的公證機構,依法經營意識還遠未達到社會對這個行業的期待。其內因是自律意識不夠,外因則是執法監督力度不夠,社會監督氛圍還未形成。
關于提高檢驗檢測行業實力建議如下:一是切實提高經營實力。檢驗檢測行業的經營實力是對國家經濟的支撐,要形成按照市場規則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運用市場規則依法經營和公平競爭,與客戶、供方、投資方、社會、政府、消費者形成良好的經營環境,增強面對各種經營風險的應對能力,以保證企業增值。二是著重提升科技實力。作為質量技術基礎的檢驗檢測行業,自身科學技術實力的提升是行業生存發展的根本,提升科技實力就是要科學地設計規劃,引領檢驗檢測行業可持續發展。另外,要全面加強檢驗檢測行業全球視角下對行業發展歷史趨勢的研究,對社會發展和貿易發展促進作用的研究,對全球質量治理影響的研究,對質量基礎技術支持、技術基礎與檢驗檢測行業發展關系的研究,對檢驗檢測行業在人類健康安全領域里的應用,對檢驗檢測行業在環境領域的應用研究等。三是全面提升行業綜合實力。檢驗檢測行業綜合實力的提升是事關國家治理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要在法律法規方面固化檢驗檢測行業的存在地位,也要在具體社會生活、經濟活動中,將檢驗檢測行業與各方之間的關系處理好,才能促進檢驗檢測行業可持續發展。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認證監管司管理體系認證處處長付強,在《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升級行動》的主題報告中,介紹了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升級行動的進展情況以及國內管理體系認證的現狀。
付強介紹,認證是經國家認監委批準的認證機構,證明產品、服務、管理體系等符合標準要求的第三方合格評定活動。認證的本質就是傳遞信任、服務發展,它有市場化、國際化的特點。其作用以“三證”來體現:一是質量的“體檢證”,二是市場的“信用證”,三是國際貿易的“通行證”。質量管理體系是組織確定其目標以及為獲得期望的結果確定其過程和所需資源的活動。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作用是證明組織能夠持續不斷地提供合格產品或者服務,幫助組織持續不斷地提高管理水平。
我國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發展情況。截止到2020年10月31日,我國共有認證機構700家,其中從事管理體系的認證機構527家,占認證機構的75.29%;從事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機構498家,占認證機構的71.14%。付強表示,中國現在是認證大國,但離認證強國仍有一段距離。截止到2020年10月31日,我國有效認證證書總數已經達到286.14萬張,其中管理體系認證證書數量是136.68萬張,占證書總量的47.77%。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管理體系認證機構占了一大半,管理體系的認證證書總量也占據了半壁江山。其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是67.83萬張,占證書總量的23.7%。認證獲證組織總數是77.98萬家,其中獲管理體系認證組織數量是67.09萬家,占獲證組織總數的86.03%,也就是說,大部分獲證組織都取得了管理體系認證證書;獲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組織數量62.51家,占獲證組織總數的80.16%,在9000族證書中獲證量最大。
他坦言,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覆蓋我國國民經濟的所有部門,但主要還是以制造業為主,其他行業,比如建筑、交通運輸、倉儲以及批發零售、科研等也占有一定比例。另外,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覆蓋了我國全部省級行政地區,其中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獲證組織數量最多,但在西北部的西藏、新疆、青海等地,獲證數量都小于1%。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2012年開展的中國ISO 9001管理體系認證實施情況調查結果顯示:98%的獲證組織認為ISO 9001認證是值得或者非常值得的,也就是說,雖然市場上有一些認證亂象,比如有個別機構買證賣證,但大部分獲證組織仍認為通過ISO 9001管理體系,能夠提高企業對客戶的持續滿意度,有助于企業質量管理提升。
付強稱,ISO 9001換版為質量管理體系升級提供了良好時機。ISO 9001認證前后進行過4次換版,從最早1979年BS5750標準發布開始,到1987年首次發布第一版,一直到最近的2015版,每次換版都有不同改進。與舊版2008版相比,最新一版2015版主要強化了風險管理,明確提出基于風險的思維是實現管理體系有效性的基礎,且更關注質量績效,引導企業將質量管理體系運行與質量績效緊密結合,深化管理、提質增效,為標準使用者提供更大的應用空間。2017年,國家認監委以換版為契機,主推了質量管理體系升級,主要是號召廣大企業(包括各類組織)學習標準、建立體系;推動已經獲證的組織按照新標準升級;打造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升級版。
主要任務有5項:一是以行業特色為基礎,建立具有行業特色的質量管理體系。二是在行業基礎上,推出分級認證。三是整合管理體系認證,把主要管理體系質量手冊、程序文件,包括公司質量體系建立運行,全部整合在一起,減少了企業運營成本。四是增值服務,因為獲證組織不光要做認證,還要看企業是否符合標準要求,并為企業提供質量診斷,幫助企業找出質量痛點,管控好質量問題。五是創新認證。早在2017年,認監委就提出運用大數據、互聯網做遠程審核,通過遠程審核延長證書的有效期。2020年疫情期間,由于現場審核不便,遠程審核技術被及時運用到證書審核中,通過大數據、互聯網等相關技術的運用,幫助疫區企業維持了證書有效期。
此外,認監委還在21個行業開展了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升級版試點工作,總結試點成果,印發了《升級版實施意見》。2018年,啟動升級版標準和規劃的研究工作,其中包括3項基礎性標準和9個行業特色標準,并且這些標準作為認證行業標準,目前也在積極推進。另外,還啟動了“小微企業質量提升”項目,在10個行業開展質量調研,起草了6個行業的《小微企業質量管理體系應用與審核指南》,推動小微企業改善過去兩張皮現象。
付強表示,其實小微企業原來也有獲證,但原來獲證主要是為招投標和政府采購,并沒有真正按照ISO 9000標準精髓來進行管理。后來在政府幫助下,小微企業的質量意識逐漸加強,并認識到質量管理對于增加訂單的重要意義,在改變認知后,對質量管理才逐步重視起來,訂單也隨之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