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越

截至2020年11月底,已有10種新冠疫苗進入了Ⅲ期臨床試驗階段,其中4種疫苗報告了初步結果,看起來都很不錯。
疫苗的Ⅲ期臨床試驗測的是疫苗的有效性。研發者從社會上招募一批志愿者,一半打疫苗,另一半打安慰劑。整個過程是雙盲的,無論是醫生還是志愿者都不知道自己打的是什么。然后,志愿者回家過自己的正常生活,只是需要定期到醫院做個檢查,看看有沒有得病。有些臨床試驗還需要志愿者定期測核酸,看看是否感染了病毒,因為新冠肺炎有很多無癥狀感染者。最后研究者會看看試驗組和對照組各有多少人中招,并按照一定的數學規則進行計算,算出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目前已公布結果的4種疫苗中,美國輝瑞公司和德國BioNTech公司合作研發的疫苗Ⅲ期臨床試驗已發現170例陽性病例,其中162例來自對照組,計算出有效率為95%。美國莫德納公司的疫苗Ⅲ期臨床已發現95例陽性病例,其中90例來自對照組,有效率為94.5%。英國阿斯利康公司和牛津大學合作研發的疫苗Ⅲ期臨床已發現131例陽性病例,平均有效率為70%。俄羅斯“衛星Ⅴ”疫苗Ⅲ期臨床已發現59例陽性病例,有效率為91.4%。
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食藥監局早已發出聲明,只接受有效率超過50%的新冠疫苗,以上4種疫苗似乎都達到了要求。但是,根據統計學的要求,一種有效性達到50%的疫苗必須至少發現150例陽性病例之后才能得出具有統計意義的結論。如果達不到這個最低要求的話,雖然也可以發布結果,但只能認為是中期結果,試驗還得接著做下去。
按照這個高標準,不難看出目前只有輝瑞疫苗達到了要求。事實上,該公司已經向美國和英國的有關部門提交了緊急使用授權的申請,并獲得兩個國家的批準。相比之下,另外5家公司都只能算是中期結果,最終結果還要再等等看。
值得一提的是,這4種疫苗都屬于遺傳物質疫苗,即接種的不是抗原蛋白本身,而是編碼抗原蛋白的遺傳物質。這類疫苗的優點是研發速度快,生產速度也快,對免疫系統的刺激更強烈,效果也會更加持久。缺點是工作原理較新,目前尚無太多成功案例,疫苗的保存條件比較高,不太適合貧窮的發展中國家。

具體來說,遺傳物質疫苗又可分為兩大類。輝瑞疫苗和莫德納疫苗都是mPNA疫苗,優點是接種后能迅速發揮作用;缺點是mRNA分子不太穩定,需要的保存條件非常苛刻。阿斯利康疫苗和俄羅斯“衛星Ⅴ”疫苗屬于病毒載體疫苗,攜帶的是編碼抗原的DNA。這種疫苗的優點是比較穩定,對保存條件的要求相對較低;缺點是接種后不能馬上發揮作用,中間步驟較多,對疫苗設計者的專業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如果上述4種疫苗最終都通過了Ⅲ期臨床試驗,是不是就意味著我們很快就能回到正常生活了呢?答案是未必。
假設我們遇到了最好的情況,這4種疫苗的最終有效率都在90%以上,這就意味著每10個打疫苗的人當中有9個人會得到很好的保護。但是,這10個人當中還是會有1人有可能得病。對于那些對新冠病毒采取零容忍政策的國家來說,這個結果顯然不能令人滿意。
既然如此,這幾種疫苗還有用嗎?我們到底應該怎么打疫苗?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馬克·李普斯和佛羅里達大學生物統計學院教授娜塔莉·迪恩在2020年11月1 5日出版的《科學》雜志上撰寫了一篇論文,對這幾個疫苗的Ⅲ期臨床結果給出了專業解讀。
兩位作者認為,新冠肺炎致死率最高的群體是65歲以上老年人,以及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和肥胖癥等基礎病的人。新冠肺炎疫苗最需要保護的就是上述這些高危人群,所以我們應該從這一點去解讀新冠肺炎疫苗Ⅲ期臨床的結果,并制定出相應的接種策略。
有兩種策略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護高危人群:一種是直接保護,即立即給這些高危人群接種,希望疫苗能讓他們不再生病。流感疫苗最初采取的就是這個策略,但目前最好的流感疫苗也只有70%的有效率,高危人群的免疫系統往往較弱,疫苗的有效率就更低了,因此這個策略效果并不好。于是,科學家們決定采取第二種策略,即先給那些有可能接觸到高危人群的普通人打疫苗,希望他們形成一道免疫屏障,切斷病毒的傳播鏈條,依靠群體免疫的方式來保護高危人群,最大限度發揮疫苗的威力。
那么,新冠肺炎疫苗到底應該采取哪種策略?這就取決于Ⅲ期臨床試驗的結果了。目前大部分新冠疫苗的試驗設計方案追求的是對個人的防護效力,比如輝瑞、莫德納和“衛星Ⅴ”疫苗都是按照生病與否來統計的,沒有把無癥狀感染者計算在內。這就無法得知疫苗能否阻止病毒的傳播,也很難判斷疫苗對高危人群的免疫屏障到底有多強。只有阿斯利康疫苗的Ⅲ期臨床試驗測了核酸,但結果尚未公布,我們無從知道是否能防止無癥狀感染。
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目前正值疫情高發期,高危人群肯定已經采取了比平時嚴得多的防疫措施,比如自我封閉和出門全程戴口罩等。所以即使試驗設計者招募了足夠多的高危人士參與臨床試驗,得出的結論也不一定可靠。
更棘手的問題是,如果提前公布臨床試驗的結果,有可能會影響后續試驗的公正性。因為假如制藥廠看到某疫苗對高危人群很有效,肯定不能再給他們打安慰劑了,這是不道德的。
所以,兩位作者指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最好的辦法就是批準兩種以上的疫苗,然后互為對照,并持續追蹤志愿者一年以上。只有這樣,才能相對準確地判斷每一種疫苗的有效性到底有多高,能夠在何種程度上保護那些最需要保護的人。
好在科學家們十分給力,上述4種疫苗都給出了比較可靠的Ⅲ期臨床試驗結果,數據看起來都很不錯。到2021年年初的時候,我們很可能已經批準了至少兩種疫苗上市,這樣就可以繼續做更多的臨床試驗,看到更為可靠的結果了。只有到那時,我們才會明確地知道疫情到底何時能結束,我們何時才能過上正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