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紀玲,唐洪欽,黃國雨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被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規定為法定傳染病乙類管理,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防控措施[1]。其感染突發性強、傳播速度快、流行范圍廣,就醫人員密集加劇,加重了應對傳染病爆發的挑戰[2]。自疫情爆發以來,全國先后派出4萬余名醫護人員支援湖北。本研究向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新冠肺炎臨時專科隔離病房護士發放自制睡眠調查問卷,旨在了解一線護士在新冠肺炎臨時專科隔離病房工作期間睡眠情況,以期為相關部門幫助在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執行類似任務的護士調整睡眠質量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1.1 調查對象
2020年3月31日,筆者向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新冠肺炎臨時專科隔離病房護士發放自制睡眠調查問卷。調查對象基本資料見表1。
1.2 方法
1.2.1 調查工具 筆者在查閱文獻基礎上,通過問卷星APP自制《支援武漢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一線護士睡眠情況調查表》。問卷分3部分:(1)前言:解釋本問卷調查目的;(2)基本資料:性別、年齡、護齡、身份類別、學歷、職稱、原工作科室等;(3)睡眠相關問題:包括任務期間失眠情況、容易失眠的工作班次、失眠原因等,“您在任務中采取什么獨特的失眠調整方法?”“針對支援武漢的一線護士失眠問題,您有哪些意見建議?”等開放性問題。
1.2.2 問卷發放 在任務結束前5 d,由光谷院區護理部通過微信群,說明問卷目的意義及填寫方法,將問卷轉發到本院各臨床科室護士填寫。問卷采用無記名方式,2日內填寫完畢,共收回問卷291份,有效問卷284份,問卷有效回收率97.59%。
1.3 統計學處理
本調查數據采用Excel軟件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描述性分析。
2.1 失眠時間
92.96%護士存在不同程度失眠;容易發生失眠的工作班次占比位列前3的是:污染區大夜班04∶00-08∶00(76.41%)、污染區大夜班00∶00-04∶00(69.01%)、污染區小夜班20∶00-24∶00(34.86%),見表1。

表1 284名新冠肺炎臨時專科隔離病房護士基本情況
2.2 失眠調整
護士失眠原因占比位列前3的是:頻繁倒夜班未能及時適應74.30%、女性生理期不適26.06%、護理新冠肺炎患者壓力大25.00%;失眠后次日身體不適主要表現:乏力、頭痛;失眠調整方法占比位列前3的是:聽音樂室內運動調整59.15%,借助助眠藥物32.75%,和家人朋友同事傾訴調整27.46%。見表2。

表2 284名新冠肺炎臨時專科隔離病房護士睡眠情況
3.1 護士失眠情況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睡眠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活動,與軀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有密切的關系[3]。本調查中,92.96%的護士存在不同程度失眠。其中1周內失眠2~3 d的占39.79%,1周失眠4~5 d的占14.09%,甚至3.52%護士存在天天失眠。執行武漢抗疫前線的護士,在被抽調時,面對短時間內新冠肺炎新增確診患者快速攀升的情況,加上對新冠肺炎的傳播途徑沒有完全把握,且到了疫區以后,在病區直接面對新冠肺炎患者,護士在心理上存有壓力。
3.2 失眠班次分布
新冠肺炎臨時專科隔離病房設置“三區兩通道”,三區是清潔區、半污染區、污染區,兩通道是病人通道和醫護人員通道。隨著工作節奏的加快和特殊崗位的要求,一些行業需要白班—夜班輪班工作[4]。本調查顯示(見表2),新冠肺炎臨時專科隔離病房的護士發生失眠的班次,集中在污染區夜班:污染區大夜班04∶00-08∶00、污染區大夜班00∶00-04∶00、污染區小夜班20∶00-24∶00。分析原因,護士上夜班時需要打亂人體正常的作息規律以適應夜班工作節奏,加上三級防護帶來的護理操作不方便、體能上的限制,在護理人力允許情況下,護士在污染區4 h一班,一天被切割成6個班次。一是1周之內的班每天都不一樣,夜班頻率高,護士須適應班次規律,二是因為搶救或交班等原因延遲退出污染區造成拖班。本調查中護士在進入污染區工作之前,護士須提前2~3 h從住宿點坐車出發,嚴格三級防護措施后上班,特別是污染區大夜班04∶00-08∶00,晨間護理多、采集各種類型標本多,護士還要承擔污染區保潔、消殺滅等體力上工作,護士體力上吃重。以上情況也與本調查中造成護士失眠的主要原因“頻繁倒夜班未能及時適應(74.30%)”相吻合。
3.3 失眠原因分析
本調查顯示護士失眠原因位列前3的除了“頻繁倒夜班未能及時適應(74.30%)”,還有“女性生理期不適(26.06%)”和“護理新冠肺炎患者壓力大(25.00%)”。痛經是最常見的月經生理異常癥狀之一,癥狀嚴重時,可對工作效率、學習狀態及生活質量產生負面影響[5]。本調查中,97.89%為女性,護士生理期在三級防護下工作更容易產生焦慮、煩燥、易怒等情緒,加上經期氣血不足容易失眠。建議抗疫護士在生理期適當補充維生素,多吃水果蔬菜,清淡飲食,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保證睡眠,必要時組長或護士長調整其班次到清潔區工作。護士護理新冠肺炎患者壓力大而失眠,除了擔心被感染外,與支援武漢新冠肺炎臨時專科隔離病房之前的崗位不相稱、缺乏防疫經歷有一定關系。人的心理和睡眠質量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不同的環境對人造成的影響不盡相同[6]。本調查中,除呼吸內科、重癥醫學科和感染科之外的護士比例達到了77.82%(見表1)。外科系統科室、急診護士在三級防護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知識培訓后適應速度上快一點,而麻醉科、體檢中心及臨床輔助科室等護士在接收適應慢一點,其壓力主要源于對該疾病相關專業護理知識的不熟知或缺乏,提醒護理管理者在此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任務抽組時充分考慮護士護理專業的匹配度,減少護士因專業帶來的額外壓力。建議帶組護士注意組內護士原工作科室崗位特點,給予重點關注開導;護士長要從新冠肺炎救治防護、特殊護理操作技術等培訓入手,增加護士信心,緩解壓力利于睡眠。
3.4 護士失眠調整
本調查中,新冠肺炎臨時專科隔離病房護士失眠后次日身體不適主要表現為乏力、頭痛,護士失眠調整方法占比位列前3的是:聽音樂和室內運動調整(59.15%)、借助助眠藥物(32.75%)和家人朋友同事傾訴調整(27.46%)。有信心完成任務的護士睡眠質量更佳[7]。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不確定性導致護士心理壓力劇增后使原有的壓力狀態加劇。本調查中聽音樂室內運動成為新冠肺炎臨時專科隔離病房護士調整失眠首選措施,一方面與護士下班后需要自我隔離、不能與同事見面交流有關,另一方面音樂室內運動可以放松身心,作為護士不受疫情影響、個人可以自由把握的活動方式有關。服用助眠藥物是護士在抗疫前線特殊時期不得已而為之的事,建議短期使用。在網絡快捷的今天,合理安排與外界的線上聯系,通過視頻網上與朋友家人傾訴,可以緩解掛念、擔心等情緒,有助于睡眠。護士睡覺之前盡可能避免長時間、興奮地視頻交流,睡覺前盡量不要想工作場景和救護得失。建議管理者在今后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傳染病救治任務臨時組建專科隔離病房時,將有心理學知識背景的醫生護士統一納入科室心理助眠小組,關心護士睡眠,及時發現問題和采取干預措施。
新冠肺炎臨時專科隔離病房護士任務期間睡眠偏差,與護士頻繁倒夜班未能及時適應、生理期不適、護理新冠肺炎患者壓力大等多種原因有關,護士個人主要通過聽音樂室內運動、借助助眠藥物、和家人朋友同事傾訴等措施來調整。建議相關管理部門關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一線護士睡眠健康,多途徑多渠道關心解決護士睡眠問題,從政策層面完善相關措施,以間接提高護士疫情防控救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