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結節性皮膚病(Lumpy skin disease ,LSD)是由痘病毒科山羊痘病毒屬牛結節性皮膚病病毒引起的牛全身性感染疫病,臨床以皮膚出現結節為特征,該病不傳染人,不是人獸共患病。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將其列為法定報告的動物疫病,農業農村部暫時將其作為二類動物疫病管理。
2019年8月,我國新疆伊犁州首次報告發生LSD疫情;2020年6月以來,福建、江西、廣東、安徽、浙江、廣西、云南等省份也分別報告發生LSD疫情。
為做好牛結節性皮膚病防控工作,保障養牛業持續健康發展,2020年7月,農業農村部印發了《牛結節性皮膚病防治技術規范》。該規范的主要內容如下。

牛的口鼻部及內臟表面是病毒侵染的重要部位,發病牛體溫升高到40.5℃以上,肩胛下淋巴結或股前淋巴結腫大,全身被結節覆蓋,泌乳牛產奶量急劇下降,精神消沉,不愿活動,流眼淚、流鼻涕,伴隨病程深入,鼻腔分泌物會變成膿性、黏性。發熱48h后皮膚出現10-50mm的結節,以頭、頸、肩、乳房、外陰、陰囊等部位居多,結節有可能破潰,反復結痂。公牛暫時或永久性不育,懷孕母牛流產、發情延遲可達數月。根據皮膚病變判斷感染天數,發熱2d后皮膚出現疙瘩;感染7d后疙瘩明顯;11d后頸皮形成結痂的形式;14d結痂部分凹陷;19d痂殼硬化;21-26d痂殼脫落;27d痂殼脫落后瘢痕恢復。
發病牛呼吸道出現痘狀瘢痕,心臟出現痘狀病變,膽囊、消化道等出現痘狀病變和出血。

抗體檢測:采集全血分離血清用于抗體檢測,可采用病毒中和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等方法。
病原檢測:采集皮膚結痂、口鼻拭子、抗凝血等用于病原檢測。病毒核酸檢測可采用qPCR、PCR等方法。病毒分離鑒定可采用細胞分離培養病毒、動物回歸試驗等方法。

對發病場(戶)的動物實施嚴格的隔離、監視,禁止牛只及其產品、飼料及有關物品移動;做好蚊、蠅、蠓、虻、蜱等蟲媒的消殺工作;對隔離場所內外環境進行嚴格消毒、必要時采取封鎖、撲殺等措施。
被認定為確診疫情后,應及時劃定疫點、疫區和受威脅區。疫情發生所在地縣級以上獸醫主管部門報請同級人民政府對疫區實行封鎖;跨行政區域發生疫情時,由有關行政區域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對疫區實行封鎖,或由各有關行政區域的上一級人民政府共同對疫區實行封鎖;必要時,上級人民政府可以責成下級人民政府對疫區實行封鎖。
2.2.1 對疫點應采取的措施 撲殺并銷毀疫點內的所有發病和病原學陽性牛,并對所有病死牛、被撲殺牛及其產品進行無害化處理;同群病原學陰性牛應隔離飼養,采取措施防范吸血蟲媒叮咬,并鼓勵提前出欄屠宰;實施吸血蟲媒控制措施,滅殺飼養場所吸血昆蟲及其幼蟲,清除吸血蟲媒滋生環境。
2.2.2 對疫區應采取的措施 禁止牛只出入,禁止未經檢疫合格的牛皮張、精液等產品調出;實施吸血蟲媒控制措施,滅殺飼養場所吸血昆蟲及其幼蟲,清除吸血蟲媒滋生環境;對牛只養殖場、牧場、交易市場、屠宰場進行監測排查和感染風險評估,及時掌握疫情動態;對監測發現的病原學陽性牛只進行撲殺和無害化處理,同群牛隔離觀察。
2.2.3 對受威脅區應采取的措施 禁止牛只出入,禁止未經檢疫合格的牛皮張、精液等產品調出;實施吸血蟲媒控制措施,滅殺飼養場所吸血昆蟲及其幼蟲,清除吸血蟲媒滋生環境;對牛只養殖場、牧場、交易市場、屠宰場進行監測排查和感染風險評估,及時掌握疫情動態。
2.2.4 緊急免疫 疫情所在縣和相鄰縣可采用國家批準的山羊痘疫苗(按山羊的5倍劑量),對全部牛只進行緊急免疫。
2.2.5 檢疫監管 撲殺完成后30d內,禁止疫情所在縣活牛調出。各地在檢疫監督過程中,要加強對牛結節性皮膚病臨床癥狀的查驗。
2.2.6 疫情溯源 對疫情發生前30d內,對引入疫點(以及病原學陽性場點)的所有牛只及牛皮張等產品進行溯源性調查,分析疫情來源;當有明確證據表明牛只存在引入疫情風險時,對輸出地牛群進行隔離觀察及采樣檢測,對牛皮張等產品進行消毒處理。
2.2.7 疫情追蹤 對疫情發生前30d至采取隔離措施前,對從疫點(以及病原學陽性場點)輸出的牛及牛皮張等產品進行跟蹤調查,分析評估疫情擴散風險;對有流行病學關聯的牛進行隔離觀察及采樣檢測,對牛皮張等產品進行消毒處理。
2.2.8 解除封鎖 疫點和疫區內最后一頭病牛死亡或撲殺,并按規定進行消毒和無害化處理30d后,經疫情發生所在地的上一級畜牧獸醫主管部門組織驗收合格后,由所在地縣級以上畜牧獸醫主管部門向原發布封鎖令的人民政府申請解除封鎖,由該人民政府發布解除封鎖令,并通報毗鄰地區和有關部門,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備案。

2.2.9 處理記錄 對疫情處理的全過程必須做好完整詳實的記錄,并歸檔。
各邊境地區畜牧獸醫部門要積極配合海關等部門,加強邊境地區防控,堅持內防外堵,切實落實邊境巡查、消毒等各項防控措施;與牛結節性皮膚病疫情流行的國家和地區接壤省份的相關縣(市)建立免疫隔離帶。
牛的飼養、屠宰、隔離等場所必須符合《動物防疫條件審查辦法》規定的動物防疫條件,建立并實施嚴格的衛生消毒制度;養牛場(戶)應提高場所生物安全水平,實 施吸血蟲媒控制措施,滅殺飼養場所吸血昆蟲及幼蟲,清除滋生環境。
充分發揮國家動物疫情測報體系的作用,按照國家動物疫病監測與流行病學調查計劃,加強對重點地區重點環節監測;加強與林草等有關部門合作,做好易感野生動物、媒介昆蟲調查監測,為牛結節性皮膚病風險評估提供依據。
必要時,縣級以上畜牧獸醫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經省級畜牧獸醫主管部門批準,報農業農村部備案后采取免疫措施;實施產地檢疫時,對已免疫的牛只,應在檢疫合格證明中備注免疫日期、疫苗批號、免疫劑量等信息。
各地畜牧獸醫部門要加強與海關、邊防等有關部門協作,加強聯防聯控,形成防控合力;嚴禁進口來自牛結節性皮膚病疫情國家和地區的牛只及其風險產品,對非法入境的牛只及其產品按相應規定處置。
加強對各級畜牧獸醫主管部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和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工作人員的技術培訓;加大牛結節性皮膚病防控知識宣傳普及力度,加強對牛只養殖、經營、屠宰等相關從業人員的宣傳教育,增強自主防范意識,提高從業人員防治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