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近幾年,牛瘤胃積食在牛的飼養情況中,時有發生,給該行業的養殖戶帶來了經濟損失和發展阻礙。現如今,這種病的治療技術已經相對成熟,本文將論述一些治療方法和防治措施。
1.1 飼料問題 很多養殖戶對飼料把控方面不嚴格,不按照規范操作,導致飼料搭配不當。表現在喂養劣質飼料、變更飼料、飼料和草料搭配不當等問題。其次,食用大量難以消化的飼料也會導致胃積食,比如大量豆類,豆類精飼料等,會導致牛中樞神經興奮度增加,視覺模糊紊亂等癥狀。還有些養殖戶會給牛喂養大量的玉米,不經過精確的處理就給牛飼養,影響胃的蠕動,胃分泌減少導致發病。
1.2 牛喂養和自身問題 牛會因為過度饑餓導致的食用過快,咀嚼不全,加上吃飽后缺乏相關運動導致原發性牛胃積食。一些牛體格瘦弱,或者身體健康稍次、自身腸胃有問題,如遇上飼料粗劣、干硬、難以消化等,就會引起牛消化功能衰弱或紊亂,導致食物堆積在牛胃中,誘發牛瘤胃積食。
1.3 自然環境等 在冬天和春初的季節。養殖戶一般多用稻草、玉米、桔梗等喂牛,這些食物具有營養低和不易消化的特點,再經牛使用后,如牛咀嚼不全,會導致消化不及時,胃部產生積食,誘發牛瘤胃積食。
這種病和其他的病不同,一般病牛主要表現在食欲下降、停止進食,后肢常常移動,比如后肢踢腹部、嘴部空嚼,磨牙等。發病的初期,糞便顏色呈灰白色,伴隨惡臭,比較濃稠。嚴重的病牛糞便中會伴有血液和黏液等。用手觸摸牛的胃部,會感覺有堅硬的物體,用手按壓后,壓痕反彈較慢。使用聽診器聽診胃蠕動會發現,聲音呈濁音。測體溫可見,大部分體溫正常,但也有體溫達到39℃的病牛。
3.1 排泄療法 用硫酸鈉400~700g/L,植物油800~1300mL灌服,牛食用后會加速排出胃部的積食。

3.2 按摩胃部促進胃蠕動 在病牛左肋部用手掌反復按摩牛的胃部,每次3~8min,每隔1h按摩1次。并且灌服大量的溫水促進胃對食物的的消化能力。
3.3 使用藥物促進胃蠕動 使用氯化鈉200~400mL對病牛進行靜脈注射。
3.4 洗胃 用直徑3~4cm、長約230~280cm的膠管,經牛口腔導入病牛胃中,反復抽動,刺激病牛瘤胃收縮,使瘤胃中的液狀物體經過導管流出。如果導管內沒有流出液體,可用虹吸原理,將液體導出。
3.5 輸液 病牛食欲不振,禁止進食,脫水的情況時,應當對牛進行靜脈補液,使用葡萄糖600~1500mL或者碳酸氫鈉溶液600~1300mL靜脈注射。
3.6 預防措施 主要從食物方面入手,對飼料嚴格把控。采取易消化、多補充水,加強飼養管理,定時定量的對牛進行飼養,防止牛過于饑餓和食用難以消化的食物、飼料等。適當的增加放牧時間,增加牛飯后的消化時間,促進牛胃蠕動。在冬季存儲大量的青飼料或購買易消化、營養高的飼料。如需喂養玉米等食物,應對玉米進行細化加工,解決玉米不易消化的問題,保證牛的健康。
牛的身體健康與人的照顧相關,想要科學的飼養牛群,防止牛瘤胃積食,需要從飼料、管理方面進行改變,無論是牛群日常的進食,還是發病時的救治,都應遵從科學、有計劃、有規范的進行,對各方面管理、把控到位。對養殖員進行培訓,學習飼養牛群的相關病理知識,防范疾病從根本入手,監督養殖員嚴格按照規范、科學的飼養牛群,進而提高疾病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