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科技的飛速發展,讓我國農業從傳統模式破繭而出,轉變成以科技為支撐的創新農業。精耕細作的科學農業模式降低我國農產品的生產成本,提高農業檔次,推動農業產業可持續發展,實現農業經濟質量與效益穩步提升。
“十三五”期間,我國通過大力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和成果推廣應用,取得了一大批標志性重大科技成果,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突破60%,主要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水平超過70%,支撐保障糧食產量5年保持7 500億kg以上的水平,為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2020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高峰論壇上,農業農村部特意褒獎了“十三五”期間取得的10項突出成果:水稻基因組學研究及應用國際領先,超級稻每667 m2產突破1 000 kg,H7N9禽流感疫苗研發成功并大規模應用,轉基因玉米大豆新品種培育成功,豬病毒性腹瀉三聯活疫苗研發成功并應用,冬小麥節水新品種與配套技術集成應用,玉米籽粒機收新品種及配套技術體系集成應用,黃瓜、番茄、白菜等蔬菜基因組學研究利用國際領先,油菜生產全程機械化取得重大進展,寒地早粳稻優質高產多抗龍粳系列新品種國際領先。以這10項突出成果為代表的科學技術支撐保障了糧食和主要農產品的生產,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
進入“十四五”,我國農村科技將持續發展,繼續加強核心技術攻關,加快轉化應用,打造一批科企融合創新聯合體和產業技術創新應用示范樣板,建設好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