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師范學院 吉林 通化 134002
“一帶一路”是為了適應世界多樣化發展、經濟全球化以及信息全球化發展而提出的。2013年9月份與10月份,習近平總書記訪問了中亞四國與印度尼西亞,提出來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一帶一路”發展戰略被提出后,世界各國快速響應,而且還有很多國家積極參與進來。我國發展改革委員會、外交部以及商務部在2015年3月份發布了《愿景與行動》,對推進“一帶一路”發展戰略進行了布局與頂層設計,“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與發展對我國人才培養而言,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其對我國高校高素質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標準與更嚴格的要求。本文對“一帶一路”背景下高等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展開了相關的研究與分析。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是21世紀提出的全新概念,其以過去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為基礎和前提,并基于兩者的內容有新的含義與發展。創新創業教育概念的提出主要是為提升高校學生創新創業意識,鍛煉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進而為社會主義經濟發展作貢獻。創先創業教育的目標與核心是培養出具備創新創業基本能力素質、能夠適應會發展與新時代要求的高素質人才,目前我國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不夠成熟,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創新創業型人才非常稀缺,高校作為我國高素質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要重視創新創業教育的研究分析,緊跟時代發展步伐,重視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提高其創新創業能力,進而不斷提升創新創業教育效益與水平,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培養高素質人才。
2.1 有利于滿足“一帶一路”倡議目標的人才需求 “一帶一路”倡議目標的最終實現最終依賴于人才,只有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一帶一路”倡議目標實現所需人才,才有利于“一帶一路”戰略目標的實現,有利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交流與合作,才有利于增進彼此之間的理解與尊重,并增進彼此友誼。人才是民族振興、國家發展的戰略資源,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要加強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要建設人才強國,進而推進“一帶一路”戰略目標的最終實現。人才培養是我國高等教育最重要的任務,加強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重視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理論和實踐研究有利于實現高等教育自身發展需求,滿足“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對創新創業人才的需求。
2.2 有利于實現我國創新創業國家的重要目標 高校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創新創業教育水平的提升,有利于為“一帶一路”戰略發展輸送更多高素質的創新創業人,所以完整的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是培養高素質創新創業人才的有效保障。人力資源質量的整體提升,有利于社會乃至整個國家的資源整合,有利于優化社會資源的配置,進而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一帶一路”戰略的發展與持續推進,離不開優質的創新創業人才的大力支持,所以要培養出“一帶一路”戰略沿線國家發展所需關鍵領域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與復合型人才非常關鍵。自“一帶一路”戰略提出以來,其沿線國家及地區創新創業交流合作日益密切,這一定程度上會形成一個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社會環境,而且這種社會環境又有利于“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與實現。我國非常重視創新創業教育發展,提出要有高質量的創新創業型人才儲備,并統籌規劃,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加大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力度,大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發展,進而為“一帶一路”戰略發展提供強大的支持。
“一帶一路”主要是為構建協同發展、和平公正人的人類社會命運共同體以及人類利益共同體而提出來的國際合作倡議,其的提出與推進,有利于構建健康有序的國際環境,有利于有序的國際秩序的建立,并以推進人類共同發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對國際交流與發展而言是十分有利的。“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也為我國大學生提供了新的就業與創新創業方向,有利于各高校廣大大學生積極擁有更廣闊的視角投入到創新創業中。
3.1 有利于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提供機遇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與推進,有利于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一步發展,有利于增強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還有利于充分發揮“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地區的比較優勢,不斷優化全球資源的配置,進而形成互利共贏、有利于發展的區域經濟發展模式。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國際化發展也有利于助力我國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構建,并有利于不斷豐富創新創業理論體系,進而有利于推進我國創新創業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3.2 有利于形成正確的創新創業教育認識 創新創業教育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持續發展提供人才支持,為“一帶一路”倡議的實現與推進提供有效保障,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及教育質量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實現經濟發展以人才為驅動,有利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我國政府及社會各方面力量都十分重視創新創業的發展,注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質量的提升,進而為社會持續發展、經濟的轉型升級提供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路徑。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要充分認識到培養創新創業人才、完善創新創業教育發展是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必然要求,要了解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直接關乎未來社會經濟發展最為核心的競爭力,不斷提升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目標不是解決現下的燃眉之急,人才的培養是持續性的,要有長遠的目光,確立科學合理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目標,進而為現代社會的持續性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持,政府與高校要堅持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發展的戰略指導,積極推進創新驅動發展。
3.3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面臨的挑戰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要求我國高校培養國際化、應用型、復合型的高素質人才,這對高校教育發展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也帶來了一定的壓力與挑戰。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需要有較為完善的、被廣泛認可的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需要具備橫跨多個學科領域、復雜系統的知識框架,但就現階段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實際來看,其暫時并不具備培養國際化創新創業人才的水平,現行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比較單一,仍然是主流培養模式或單學科培養模式為主,這不利于國際化、應用型、復合型高素質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
4.1.1 主體教育模式研究 現階段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下的主體教育模式主要強調如下兩個方面。首先,主體教育模式強調對人主觀性的激發與構建。主體教育模式下,會借助一系列的社會實踐教學活動來激發學生、教師以及家長這些個體的主觀創新意識,挖掘學生的主觀創新能力及潛力,進而不斷培養其創新創業意識。其次,主體教育模式下會強調在高校辦學的客觀性。高校會為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提供良好的環境,學生可以在校園中積極參與各項創新創業類比賽,在實踐中提升自身的創新創業能力,學生能否在學校有創新創業發展的可能,學習的主體性非常關鍵。主體教育模式主要是讓學生創新創業意識不斷提升,而且有利于讓學生的創新業意識與創新能力有效結合起來,進而有利于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有效提升。
4.1.2 個體教育模式 與主體教育模式不同,個體教育模式更關注學生主觀能動性,個體教育模式下,能夠看到學生個體的差異性,認識到學生個性、家庭、成長環境以及區域成長環境存在差異,這會讓其教育也呈多樣化發展。個體教育在承認學生差異性的前提下,會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征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制定個性化的教育培養模式,充分激發學生的個體優勢,進而讓每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認識到自身發展的優缺點,選擇適合的發展道路。個體教育模式非常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終極目標也是為社會經濟建設及“一帶一路”倡議的實現提供人才儲備,所以在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過程中,要提升其創新技能,進而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
4.1.3 全面發展教育模式的研究 全面發展教育理念是我國高校教育改革最為重要的著力點,其非常強調學生要兼顧體力和腦力的發展,實現德、智、體、美、勞的綜合全面發展。全面發展教育模式非常重視挖掘學生各個方面的潛能,重視讓學生獲得全面和諧發展。21世紀以來,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嚴格的標準與要求,學生不僅需要較高的專業技能,還要具備高水平的道德品質,綜合全面的發展才能適應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較之個體教育模式,全面發展教育模式不但需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性特征,還要注重某些特定年齡階段學生的特點分析,在教育過程中讓學生何以在適合其成長的道路上發展。我國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在全面發展的基礎和前提下,讓其專項特長專項發展,是讓學生在全面發展的前提下,還具備一定的自主選擇權,讓其成為我國創新創業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4.2.1 創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目標 “一帶一路”背景下為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和其他國家或地區進行溝通交流提供了機會,“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為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提供了機會,近年來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快速發展,并取得了一定的發展成效。高校的新型創新創業教育發展要明確其人才培養的目標,要充分認識到是要培養怎樣的創新創業人才,這需要高校研究分析“一帶一路”倡議,了解現階段我國急需擁有的特殊領域、專業人才的需求,并結合高校目前創新創業教育發展實際情況,創立科學合理的創新創業教育目標,不斷提升學生創新創業意識與能力。
4.2.2 關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過程 高校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過程中,要對現有創新創業課程進行改革,加強創業實踐發展。就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而言,除要完成專業必修課程外,還要強化學生創新創業課程學習力度,讓學生在專業課程學習過程中培養創新業意識,在專業實踐過程中提升創新創業能力。高校還應根據學校發展實際情況,設立專業的管理創新創業教育的機構或部門,實現對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項目的管理。
總之,“一帶一路”背景下對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標準與要求,高校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過程中,要充分了解“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對創新創業人才的具體需求,確立適宜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目標,并不斷完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而為“一帶一路”背景下的創新創業發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