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亭縣第三實驗小學 河北 唐山 063600
數學的學習需要學生將數學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鍛煉學生將現(xiàn)實生活中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轉化成數學模型,通過數學思維分析解決問題。部分教師過于強調解題能力而忽略了創(chuàng)新思維意識對于學生的重要性,課程設計重心在于數學理論的推導證明而不是實際生活中數學問題的解決應用。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將數學教學與實際生活進行有機整合,在確立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前提下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科綜合素養(yǎng)。
傳統(tǒng)數學教學模式中,教師在展開新的課程內容講解之前往往通過典型例題完成課程導入。學生對于數學理論的了解認識尚未深刻,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解答例題本質上是揠苗助長。教師在課程導入環(huán)節(jié)使用典型例題替代教材實際內容不利于學生對于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很多學生在受到教師的錯誤指引后形成了問題優(yōu)先的學習原則,忽視了基本概念以及理論定律對于數學學習的重要性。
根據教育行為心理學研究分析可以得出結論,學生學習時接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對應關系越明確聯(lián)系越緊密,學生的學習效率較高,學習體驗較輕松。倘若,學生需要學習的教材內容與實際生活存在一定的距離,那么學生在學習接受過程中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且學習效率達不到教師的心理預期。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內容調整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生活軌跡進行課程教材的重組。例如,現(xiàn)階段小學數學教材中有一些固定形式的應用例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生活情況進行適當改編。教材上有關兩商之和(差)的應用題距離學生實際生活太遠,教師可以根據國慶節(jié)學校趕制紀念傘進行重新編題。讓學生代入校長的身份,根據四個工廠的生產情況最終決定選擇哪家進行生產。學校國慶節(jié)趕制紀念傘是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真實事例,當時很多學生還向教師詢問有關紀念傘的細節(jié)問題。當教師以紀念傘生產廠家選擇問題對學生進行考核,學生的興趣被激發(fā),思維開始活躍經過教師的適當引導完成了實際生活問題與數學模型之間的相互轉化。
部分教師為了拔高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故意將部分課程內容夸張渲染成學生不能理解的“模樣”。這是完全錯誤的方法策略,教師在日常授課過程中需要為課程教學“做加法”,為學生“做減法”,簡化學生的學習難度,讓學生學習體驗更舒適且完整。
教師可以采用情景導入的教學模式,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深入認識數學知識概念。學生對于學習內容感到熟悉,才可能產生興趣,感受到并且充分理解教師的幽默。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進行問題導入,例如學生在學習比例的意義與基本性質時,教師可以以學生買襪子為例。很多學生買襪子時不清楚自己的腳的尺碼,因此在選擇完襪子的顏色與款式之后還需要實際試穿。那么,教師可以根據這一實際生活情境,向學生提問有沒有更簡便的方式幫助學生挑選合適的襪子。有的學生提出可以隨身攜帶一把尺子,測量一下即可。有的學生提出可以根據自己所穿鞋子的尺碼選擇襪子的尺碼。隨著情境的深入開展,學生之間的討論越發(fā)的激烈。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一些基本常識,我們每個人拳頭的長度與腳底板長度的比例是一比一,我們身高與腳底板長度的比例是七比一等。學生在聽完教師的講解之后,對于比例這一數學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認識。教師通過買襪子這一簡單的生活情境即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鍛煉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意識可謂是一舉兩得。
很多學生學習數學沒有目的性,只是單純的跟隨教師和家長的意愿機械式的接受,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很少融入自己的思考。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向學生明確學習數學的意義,通過對數學這門學科的學習,提升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同時掌握用數學眼光看待事物問題的能力。小學生年齡較小,身體和生理發(fā)育尚未成熟,對于用不同角度看待分析事物的認識并不深刻。教師應該教導其正確認識,抓住學生成長發(fā)展的黃金時期讓學生的思維角度更廣闊。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房屋裝修成為實際生活中的熱點問題。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長度測量以及認識簡單的平面幾何圖形時,可以將裝修問題與課程內容相結合,完成理論知識與實際數學模型的相互轉化。教師要讓學生產生實際問題數學模型化意識,部分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轉化成數學模型以后難度降低且更容易解決。例如,教師在講解求面積的內容時,可以通過實際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數學思維。在一間長七米,寬五米的房間內,小明和媽媽準備鋪上地磚,但是小明和媽媽在選擇地磚時產生了分歧,請你通過計算說明誰的選擇更為合理。教師將面積求和問題轉化成裝修花費問題,這是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觸到的實際問題。學生很容易意識到在忽略地磚美觀性的前提下,盡可能節(jié)約資金達到裝修的目的。因此,學生開始通過計算來判斷小明與媽媽誰花費的總金額最低。教師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幫助學生形成創(chuàng)建數學問題模型的意識。學生在今后學習生活中遇到類似的問題優(yōu)先選擇創(chuàng)建數學模型,采用數學思維視角解決問題,這是小學數學教學的成功體現(xiàn)。